第176章 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来这里打卡

作品:《惊!乡下来的真千金是医门老祖宗

    云昭的头发简单地扎成马尾,额前碎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


    站在古色古香的药馆里,像个误闯进来的大学生。


    “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来这种地方打卡拍照片。”


    年轻药工凑到年长药工耳边低声嘀咕,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


    “昨天还有个小姑娘,拿着手机对着药柜拍了半小时,问她买药又说再看看,耽误事儿。”


    年长药工皱了皱眉,没说话,只是加快了称药的动作。


    戥子上的铜秤星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他将称好的川贝母倒进黄纸里,动作娴熟地包成四方包,用红绳系好。


    云昭没注意到两人的窃窃私语。


    她正仰头打量着药柜,目光从【天字一号】斗的人参、鹿茸。


    扫到【地字三号】斗的薄荷、紫苏,眼神里带着专业的审视。


    药柜的木料是老松木,带着淡淡的松脂香,每个药斗的拉手都被摩挲得光滑发亮,显然是常年使用的痕迹。


    她缓缓走到柜台前,年轻药工这才不情不愿地放下药碾子,脸上堆起假笑,声音却拖着长腔。


    “小姐,需要抓什么药材?有药方吗?”


    云昭的目光落在他胸前的工牌上。


    李三莫。


    她微微蹙眉,这态度若是放在从前,早就被掌柜的罚去劈柴了。


    以前师门药庐里的药工,见了哪怕是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夫,都会恭敬地问一句“您哪里不舒服”。


    哪有这般看人下菜碟的道理?


    但她今天不是来挑错的。


    她指了指左手边第三个药斗。


    “拿点当归看看。”


    李三莫撇了撇嘴,转身拉开当归的药斗。


    药斗里的当归码得整整齐齐,根条粗壮,表面呈黄棕色,顶端带着细密的须根。


    他抓了一把扔在柜台上的白瓷盘里,“哗啦”一声,动作粗鲁得像是在扔石子。


    云昭却没在意他的态度,拿起一根当归仔细端详。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当归的表皮,感受着上面细密的纵皱纹。


    又捏了捏当归的质地,软硬适中。


    接着,她将当归凑到鼻尖轻嗅,一股浓郁的药香混杂着淡淡的土腥味扑面而来,气味醇厚而不刺鼻。


    她又用指甲在当归根部掐了一下,断面呈黄白色,可见棕色的油点。


    正是油头足、断面白、气味浓的上等当归。


    “炮制得不错。”


    她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这当归显然是经过酒炙的,酒液渗透得均匀。


    既能增强活血功效,又没有掩盖本身的药性,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李三莫见她真懂药材,愣了一下,随即又觉得她不过是碰巧说对了,冷笑道。


    “那是,我们怀仁药舍的药材,都是一等一的好货。”


    云昭没接话,又指了指斜对面的药斗。


    “再拿点枸杞。”


    这次李三莫没再怠慢,从药斗里舀了一勺枸杞倒进瓷盘。


    枸杞呈暗红色,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没有褶皱。


    云昭拿起一粒放在手心,对着光看了看,枸杞肉厚而有光泽,没有受潮粘连的迹象。


    她轻轻捏开一粒,里面的籽很少,果肉柔软而有弹性。


    凑近闻了闻,有自然的甘甜气息,没有硫磺熏过的刺鼻味。


    “倒是没以次充好。”


    她心里暗道。


    现在很多药馆为了省钱,会用硫磺熏过的枸杞,颜色鲜亮却失了药效。


    怀仁药舍能坚守这点,倒还算对得起百年老店的招牌。


    “再看看陈皮。”


    云昭放下枸杞,语气依旧平淡。


    李三莫的耐心已经耗尽了。


    他觉得这姑娘就是故意消遣他,一会儿要当归,一会儿要枸杞,现在又要陈皮,明显是只看不买。


    他转过身去拿陈皮时,对着年长药工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嘴角撇得能挂油瓶。


    年长药工也皱着眉摇了摇头,显然也觉得云昭是来捣乱的。


    李三莫将陈皮扔在瓷盘里,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小姐,您到底要买什么?我们这儿忙着呢,别耽误我们做生意。”


    云昭抬眼看向他,目光清冷如秋水。


    “我要先看过药材,才能确定要拿哪些。难道你们怀仁药舍的规矩,是不让客人看货的?”


    她的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李三莫被看得莫名一慌,随即又恼羞成怒。


    “我们的药材都是明码标价的,你要是买不起就直说,别在这儿装模作样!”


    “哦?”


    云昭挑了挑眉,拿起一块陈皮。


    “你知道这陈皮是几年的吗?”


    李三莫愣了一下。


    陈皮的年份看的是表皮的纹理和气味,他平时只管抓药,哪会注意这些?


    他硬着头皮道。


    “自然是三年陈的,最好的陈皮!”


    云昭轻轻笑了笑,那笑容里却带着几分嘲讽。


    “三年陈的陈皮,表皮纹理疏浅,气味辛辣。五年陈的,纹理细密,气味醇厚。”


    “而这块陈皮,表皮呈深褐色,有光泽,纹理如龟甲,气味甘醇绵长,至少是十年陈的。”


    “你连这个都分不清,也敢说自己是怀仁药舍的药工?”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药馆。


    李三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年长药工也惊讶地看着云昭,他在怀仁药舍做了三十年,也只能大致分辨出五年陈和十年陈的陈皮。


    这姑娘年纪轻轻,竟然能仅凭看和闻就说得分毫不差,显然是个行家。


    云昭却没再看他们,将陈皮放回瓷盘。


    云昭将陈皮放回瓷盘时,指尖不经意间碰倒了旁边的戥子。


    黄铜秤杆在柜台上轻轻晃了晃,发出细碎的碰撞声。


    她抬眼看向李三莫,目光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再拿些黄连看看。”


    李三莫咬了咬牙,心里把这姑娘骂了千百遍,脸上却不得不维持着敷衍的假笑。


    他转身从药斗里抓出一把黄连,重重拍在瓷盘里。


    褐色的根茎带着棱状的节,断面呈鲜黄色,看着倒像是好货。


    云昭俯身细看,指尖捏住一根黄连的中段,轻轻掰断。


    断面的髓部呈红棕色,形成明显的过桥,这是雅连的典型特征,比普通的味连药效更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