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重头戏

作品:《穿书70,六旬老太杀疯年代文

    程乔以为自己能来这个会场,是张本初让她传授经验来的。


    却不想在书记的表扬稿里,竟然出现了她的名字!


    她一脸懵的站起来,迎接她的却是全场如雷的掌声。


    “去啊,去领奖!”


    张本初扯了扯呆呆愣愣的她,笑脸盈盈的催促着。


    “不是,带头人不应该是你吗?”


    “我带啥头啊?忙活的不都是婶儿你?快去吧,大家伙儿都等着你给分享经验呢!”


    程乔一点都不想出这个风头,正欲推辞,台上公社书记已经再一次点她的名了。


    此时的她就像被赶上架的鸭子,不想上去也得上去了。


    好在分享经验什么的,她一早就做了心理准备,真的上台也一点不怵。


    公社书记姓严,是个四十来岁的精瘦汉子。


    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架了副玻璃眼镜,脸上却没有书呆子惯有的呆板之气。


    望着程乔满目期许,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程同志,感谢你们让大家看到这并非不可战胜的艰巨任务。”


    见程乔靠近主席台,他一边伸手去拉人,一边将手里的大喇叭递了过来。


    “请您过来,希望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功经验!”


    程乔从他的身上,感受得到突破生猪任务的数量,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也是急切的想要巩固、扩大战果。


    程乔连稿子都不用,拿起大喇叭就是侃侃而谈。


    中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如何科学养猪。


    光是生猪各个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就是一篇极有见地的科学报告。


    一组组饲料配比的数据,就让底下众人听得不明觉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跟底下各生产队一向用经验养猪的干部代表们不一样,台上严书记等人手里其实早就有了一份从县畜牧站取经得到的资料一份。


    他们大多之前就过了一遍目,一个个枯燥的数据让人看得头痛。


    但现在听了程乔用通俗的话语解释的科学养猪,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


    是这样,就是这样!


    他们公社树的这个养猪典型实至名归!


    前进生产大队的这个老程同志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上,钻研出了一套合理又科学的生猪喂养体系,的确不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昙花一现。


    他们公社往后的爱国猪任务怕都不成问题了!


    只是台下的各生产队代表就没他们这么乐观了。


    对他们来说,养猪嘛,就是耗粮食。


    粮食下得足猪长得自然就好。


    什么猪长到哪个阶段还需要喂不同的食物?搞不懂。


    就算搞懂了也没用,他们拿不出那老些东西来啊!


    这经验分享出来有个什么用呢?


    不实用,一点都不实用!


    不过等程乔说得口干舌燥走下讲台,她跟张本初两个人还是被团团围住。


    有不少人甚至拿出了纸笔,虽然常年干农活的大手拿笔的样子十分笨拙,但还是努力一笔一划记下每一个自认为的重点。


    透过那一个个或凌乱或无章的文字,程乔远远的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重视。


    但也就只有重视而已。


    就连台上的严书记等人也都知道,仅凭着一场经验分享大会,能活学活用的肯定没有。


    今天这大张旗鼓弄出来的场面,只要能让大家对完成任务生出信心就已经是相当成功了。


    明年公社交爱国猪的重任,还是应该要落实在前进生产大队的头上。


    这跟程乔的想法不谋而合。


    “程同志,前进生产大队明年的生猪养殖任务你有信心吗?能不能再加加码?”


    果然,会后严书记直接找到了程乔。


    程乔还没出声,手捧着奖状的张本初立马就苦笑出声。


    “书记,不是我们不想加码啊,这,实在是……有难处!”


    “是的,照我们大队的实际情况,目前已经到极限了,如果胡乱应承,到时候恐怕不好交差。”


    程乔忙照着两人事先商量好的说辞迎合。


    “说说,你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难处?”


    严书记没好气地笑着用手指指了指张本初,但也知道这是有缓和的余地。


    “书记,我们是用经验与实际相结合,才摸索出最适合生猪生长的科学养殖方法,但说实话,就咱们公社这些散养的土猪猪种就不是最优选。”


    “我们今年喂养不多,目前还没出现什么疫病,如果要加大养殖力度,我们首先就缺少医药方面的支持。”


    “最最重要的是,咱们大队没有那么多粮食用来喂养生猪。”


    真正说到重要的问题,张本初就退后两步,彻底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他知道谈条件的重头戏到了!


    程乔的话让严书记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没有良种、缺少医药支持,还有差少粮食。


    人家确实没有瞎说,这的确是影响他们公社交爱国猪任务的绊脚石。


    “良种的问题好解决,县畜牧站不久前才引进了优良的长白猪种。”


    “至于疫病的防治也不是问题,让公社兽医站去你们大队驻点也行。”


    “最头痛的就是粮食缺口问题。”


    “你们以前的经验就很不错,不能继续吗?”


    严书记这话说出来自己都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如今到处都缺粮,况且黄豆在整个南县的范围内都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是真的倒腾不出那么多来喂猪!


    “咱们的豆腐作坊太小了,一向也只照顾本大队社员需求,可换取的资源实在太有限了,如果公社能够出面兴办豆制品工厂,或许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说到这个问题,程乔望向严书记目光灼灼。


    社队企业大多还是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资产,后面又因政治的原因停滞不前。


    一直到进入七零年代,召开了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之后,才重新迎来转机。


    不过仍然是处于夹缝中求生的状态。


    禁止与城市工业争资源、争市场。


    就算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公社、大队,以及生产队三级兴办的企业,权限也是不同的。


    同样的豆腐作坊,程乔以前进生产大队第三小队的名义开办的,就只能在本大队,以及附近的大队销售,是不允许跨区域的。


    只是能一间小小的作坊,且还得时时提防有人将它划定为‘资本主义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人给割了。


    而且公社一级则是围绕着农业来开办的工厂。


    即使不能抢占城市市场,销售市场也会更广阔!


    程乔费了老大的劲儿,才达成的生猪出栏数量,就为了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