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作品:《于黑夜寻光

    晨光熹微,不知名的鸟雀吱吱的鸣叫。天边泛着翻涌的云层,而点点的光亮,闪烁其间,若隐若现。靠近些,似乎能听见雨水的怒吼和海浪的咆哮。


    桌面显示屏上,气象台预告:难得的晴日。


    新历十一年,六月初八,是他历史结课上的作业展示会。


    出于一些私心,他特意放弃了更早的,好讲述的人物,反而选择了这个和他们相隔不过数十年,最容易出错的生命科研所的所长——荆溪白。


    他仍记得历史导师最初拿到选题的时候,再三询问,他是否一定要以这个人物作为中心角色,烨希的回答都是“我确定。”


    很早以前,早到他刚刚入学时就发现自己的导师对黑暗岁月那一段历史,有着不小的排斥心理。


    或者说用排斥这个词并不准确,那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不刻意靠近但也并不拒绝。基于唐老师她是从黑暗岁月中走过来的亲历者,“近乡情怯”的心理他倒是能理解。


    不过几次下来,他偶然发现自己的这位历史老师有些古怪,是位左撇子不说,还在第一堂课上格外关注他,敏锐的洞察力告诉烨希是自己的名字让唐老师在意了。


    但他确信自己此前从未见过唐老师,因为出色的记忆力让他无法控制的记得相遇的每一个人。


    唐老师是一位很孤僻的教师,烨希时常看见她独自一人背着画板在大学里写生,无意间看过一两幅,是很有天赋的绘画家。这让烨希越发好奇了,作为一位历史老师左手的绘画技术高超的比肩正规艺术家,甚至于总长都还会时不时悄悄来旁听她的历史课。


    当然上述都是他自己好奇心作祟,从现实情况来考虑,他特意选择另辟蹊径,一方面是为了拿到期末的高分成绩,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于荆所长本人的探索欲。


    说起来他和荆所长有不少缘分,首先便是名字。荆溪白字子曦,名取自“荆溪白石出”,字源于第一抹晨曦,这与他不谋而合,他的名字是取自划破黑夜的第一抹希望。


    他很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人物才能在史书上占据如此多的篇幅,且几乎毫无差评。说实话他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如此完人,所以希望借这个机会去查阅资料来解答自己的疑问。


    不过稍稍有些出乎他的预料,本以为这个离谱的课题老师会立刻否决,没想到唐老师在明确了他的想法后,很爽快的就给了他藏书阁的权限,并主动加入了他的资料收集准备小组,充当顾问。


    经历了长达一整个学期的筹备,他终于有一定的把握站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他的成果。


    看台上的烨希,望着坐在下方正中央的唐老师,给了她一个微笑后,便选择以《地下基地历史总集》的这一段话作为开篇。


    公元2200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终于,地球不堪如此重负,开始全部返还:全球气候急剧转暖,短短一年,南北极地冰川近半融化,海平面淹没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接连而来,病毒横行生灵涂炭。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联合政府紧急组建总控台,由全民公投出的第一任总长齐闵天统筹一切事物。至此,人类在绝望中挣扎的岁月拉开序幕。


    但即使有总控台的管理,人民依旧生活在极度的恐慌下,生命安全仍然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总控台成立生命科研所,并开始施行代号为“拯救”的计划。总长特别颁布律法,规定科研所享有一切制度内的最高权力——包括资源的优先补给和“拯救计划”的名额。荆学士(即是荆溪白博士)在危难中受命担任所长一职,带领科研所全体成员迈上了寻求人类未来曙光的道路。


    第一总长还雷厉风行地扩充了本就存在的南北军方,并且不顾官僚权贵的驳斥,将北方军队收编为中央军,并授予原北方军统帅路元雨“护民利器”的称号,拥有先斩后奏以及危机事件绝对正确的至高权力。


    从中央军事法令颁布开始,中央军就负责守卫总控台及其周边区域包括生命科研所成员的安全。南方军队则在周秉正将军的带领下驻守边关,镇压流民,抵御海啸、天火以及疫病等自然灾害。


    ——《地下基地历史总集-黑暗岁月开篇》


    “这段话我相信大家都会背,毕竟已经拿出来作为考题很多次了。我知道有不少人会诧异我为什么会选择以荆所长为历史结业课程的主人公。在这里我想坦白,我最初的目的其实是好奇怎么会有科研学者,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步未曾踏错,所交皆为挚友,所遇皆为良人,所以我是抱着揭露的心态去写下这个选题的。不过在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以及唐老师的帮助下,我发现了许多隐藏在历史书中只言片语背后的故事,并逐渐被那个时代所吸引,为在黑暗时代中艰难前进的人感到动容。”


    说到这里,烨希停顿了一下开启了荧幕,出现的是他作品的章节名。


    “大家不用在意我接下来的叙述顺序,因为我并没有打算按照基本的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故事,我的资料是东拼西凑的,所以时间不是我用来衡量的线索,我的思路可能会很跳跃,但我保证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叙述方式。”


    “现在,我想从荆所长21岁也就是公元2203年谈起,从总控台一场红色预警拉开我们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