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发展到了这种规模!

作品:《美食:被裁社畜,狂揽百万订单!

    他看着那些陌生的面孔,看着那些全新的设备,看着这窗明几净的环境,感觉像是在做梦。


    这才多久?


    公司就发展到了这种规模?


    “老板,这是您的办公室。”


    赵民推开一扇门,里面是一个宽敞的独立办公室,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半个汉江市的风景。


    “可以啊老赵,给我都整上霸总办公室了。”杨林调侃道。


    赵民嘿嘿直乐:“那必须的!您是咱们公司的定海神针,您的办公室,必须有排面!”


    蒋晴事在一旁递上报表,微笑着补充:“老板,这都是赵总的功劳。”


    “他为了公司的发展,真是殚精竭虑。”


    “行了,别拍马屁了。”


    杨林坐到大班椅上,转了一圈。


    他摆摆手,示意他们也坐下。


    “说正事。”


    “公司账上,现在有多少钱?”


    一谈到工作,赵民立刻收起嬉皮笑脸,变得严肃起来。


    “老板,咱们的现金流非常健康!”


    “山猪肉系列产品,已经彻底打开了省内高端市场。”


    “几个一线城市的代理商也谈下来了,第一批货款刚到账。”


    “目前公司账户上,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大概在四千万左右。”


    “四千万……”杨林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够了。”


    他抬起头,看着赵民,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老赵,你安排一下财务,把之前汉江财政给我们的那笔两千五百万无息贷款,还回去。”


    “什么?!”


    赵民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子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老板!你没开玩笑吧?”


    “还钱?!”


    他的声音都变了调。


    “那可是无息贷款啊!是政府白给咱们用的钱!一个子儿的利息都不要!”


    “现在咱们公司发展势头这么猛,正是用钱的时候!”


    “有这笔钱在手上,咱们扩张的速度能快一倍!”


    “提前还了,图什么啊?!”


    赵民是真的急了,脸都涨红了。


    在他看来,杨林这个决定,简直就是败家!


    就是把到嘴的肥肉往外吐!


    蒋晴事也露出不解的神色。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看,没有任何理由要提前归还一笔无息贷款。


    杨林看着激动的赵民,神色平静。


    “老赵,你坐下。”


    赵民喘着粗气,不情不愿地重新坐下,眼睛死死盯着杨林,等着他的解释。


    “你说的都对。”


    杨林缓缓开口。


    “从钱的角度看,我们确实应该把这笔钱用到最后一刻。”


    “但是,做生意,不能只盯着钱看。”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的车水马龙。


    “当初,我们为什么能拿到这笔贷款?”


    “因为政府看好我们,支持我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


    “现在,我们自己站稳了脚跟,甚至可以说,我们不差这笔钱了。”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笔钱还回去。”


    “让政府,可以拿这笔钱,去帮助下一个像我们当初一样,需要帮助的企业。”


    杨林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民。


    “这叫什么?”


    “这叫信誉!这叫格局!”


    “我们要让所有人,尤其是政府看到,我们杨氏食品,是一家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这种无形的资产,比两千五百万本身,要值钱得多!”


    “我们今天还回去一个人情,以后,当我们遇到真正的大坎。”


    “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理直气壮地再去开口。”


    一番话,掷地有声。


    赵民愣住了。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


    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他的老板,看到的却是更长远的东西。


    是企业的品牌形象,是无价的政府信誉,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我……我明白了,老板。”


    赵民低下头,心服口服。


    “是我短视了。”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办得漂亮点。”杨林吩咐道。


    “是!”


    杨林坐回椅子上,又抛出第二个决定。


    “还有一件事。”


    “从下个月开始,所有供应商的账期,从一个月,延长到三个月。”


    这个决定,又让赵民和蒋晴事吃了一惊。


    “老板,这样……会不会引起供应商的不满?”蒋晴事有些担忧地问。


    这相当于,杨氏食品要压供应商两个月的货款。


    杨林摇了摇头。


    “商场有商场的规矩。”


    “我们公司现在的体量,已经不是当初的小作坊了。三个月的账期,是行业内的正常标准。”


    “这能极大地增强我们公司的现金流储备,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们不能光顾着往前冲,也要给自己留好后路。”


    “万一市场出现什么波动,充足的现金,就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当恶人。”


    “可以跟供应商谈,适当提高一点采购价,作为补偿。我相信,他们会明白的。”


    杨林条理清晰地解释着。


    先还贷款,树立信誉。


    再延长账期,巩固自身。


    一收一放之间,尽显一个成熟企业家的老练和远见。


    赵民和蒋晴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钦佩。


    他们这位年轻的老板,虽然不常来公司,但每一次的决策,都精准地踩在了点子上。


    “好了,最后一件事。”


    杨林拿起蒋晴事刚刚送来的工资表,扫了一眼。


    “这个月的工资,今天就发吧。”


    “啊?今天?”蒋晴事愣了愣,“今天才二十号,还没到发薪日。”


    “提前发,就当给大家一个惊喜。”


    杨林笑了笑,然后拿起笔,在工资表上划了起来。


    “这个标准,太低了。”


    赵民和蒋晴事凑了过来,只见杨林大笔一挥,在原来的数字上,进行了简单粗暴的修改。


    “老赵,你身为总经理,劳苦功高,一个月三万底薪,不过分吧?加上年底分红。”


    赵民的眼睛瞬间瞪圆了!


    三万?!


    他现在的工资才一万五,已经觉得是天价了!


    “各部门经理,底薪提到一万五,上不封顶,拿业绩说话。”


    “普通员工,也要保证他们的收入在同行业里是最高的。”


    “特别是客服部,她们是公司的第一道门面,压力最大,最辛苦。”


    “给她们设置阶梯式绩效,只要肯努力,能拿到一万以上的工资,要成为常态!”


    杨林一边说,一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