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桥梁
作品:《不是游戏吗?怎么病娇修罗场了?》 “下山历练去了。”苏烬雪抬眼望向远方,“天下何其广阔,若空守黎山一隅,岂不是空谈‘护卫苍生’?”
“每年都会有上千名弟子,在诸位长老的带领下,巡弋于九州各处。”
“他们不仅巡视四方,警惕妖魔异动,要是遇上山匪恶霸、鱼肉乡里之徒,亦会拔剑除害,行侠仗义。”
“哦?”祝余望向她,“这么说来,剑宗并不只是斩妖除魔了?”
苏烬雪转头看他,眼神清亮:
“在雪儿看来,这本就是一回事。那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匪类恶霸,虽披着张人皮,行的却是伤天害理的勾当,其心其行,与妖魔又有何异?”
“既是披着人皮的魔物,自然也在该斩之列。”
剑宗虽不会干涉俗世纷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对人族内部的所有恶行都视而不见。
苏烬雪接着补充:“此外,尚有一部分弟子长期驻守在极北之地。就是那只蜂妖的老巢。”
“极北之地?”祝余问,“去那冰天雪地里做什么?总不是去练剑御寒吧?”
苏烬雪脸上浮现一抹无奈:“他们是去守卫圣迹的。”
“就是当年我一剑劈开的那道缝隙,世间之人,都管它叫‘剑渊’。”
“剑渊?”
祝余愣了愣,随即失笑。
“这是搞起圣地巡礼了?外面那些闲散剑修跑去瞻仰一番,图个念想也就罢了,你们剑宗自己人,怎么还要专门派人去守卫?那地方难不成还怕人抢?”
在他看来,一道剑劈出来的缝隙而已,既无天材地宝,也非风水宝地,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值得特意守卫的必要。
而且,那块地死那么多妖族、人族,血流成河,怨气不知道有多深。
避晦气都来不及,还跑去守护?
“有的,”苏烬雪叹了口气,“还真有人想占着那地方。”
“百年前,有一支名为‘敕勒’的蛮族部落迁徙到了极北之地。”
“他们占据了那片区域,还武力驱逐所有在剑渊附近修行的中原修行者。”
“敕勒人虽被视为蛮族,却骁勇善战,兼之人多势众,中原修行者在其手上并未讨得便宜。”
“剑宗得知此事后,曾遣人前去交涉,”
苏烬雪说到这里,黛眉微蹙。
“不料对方竟狂妄宣称剑渊乃其部族所有,他们占下的,就是他们的。更对剑宗出言不逊。于是,领队的长老和弟子们便出手,给了他们一个教训。”
“然后呢?”祝余饶有兴致地追问,想知道后续。
“然后?”苏烬雪淡淡道,“吃了亏,他们自然就老实了,当天全族就从北方迁走了。”
但他们真的老实了吗?
祝余对这支名为“敕勒”的游牧民族并不陌生,甚至大炎上下,怕是没几个人不知道他们的。
这支部族,是大炎开国以来所遭遇的最大边患。
其第一次大规模寇边,始于三十年前。
彼时先帝昏聩,耽于享乐,坐视这支不知何时迁到西北草原的“小部落”发展壮大。
自那以后的二十多年里,从遥远的西域羁縻之地,一直到大炎西北重镇庭州,绵延万里的边境线上,双方大小战事加起来足有上百次。
烽火不断,军民死伤无数。
直至那位女扮男装、化名“祝安”的女帝在血与火中崛起,最终以庭州节度使之身统领大炎镇西军,捣毁了他们的王庭,犁庭扫穴,才暂时将这持续多年的边患压了下去。
显然,这支在极北之地被剑宗“教训”后“老实”了的敕勒人,并未真正偃旗息鼓,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西方。
蛰伏、发展,成为了大炎西北最凶悍的敌人。
不过他们能逞凶那么久,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大炎朝廷对西边的放任态度。
对历代中原王朝来说,西边的瀚海大漠乃是十足十的恶土,荒无人烟,没有多少的价值。
从那里获得的收益,还抵不上大老远派人过去的支出。
给当地土著封个“王侯”,名义上代管就得了。
甚至镇守西境的军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也称不上大炎顶尖。
大炎真正的精锐军团,一是戍守都城的禁军。
二则是,镇守南境诸州的镇南军。
事实上,因都城有位圣境的老祖在,禁军的实际军力,还未必比镇南军强。
南方,才是中原王朝的主要防备对象。
修为最深厚的将军,规模最庞大的军团,都镇守在南部边关。
但这种局势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了。
有祝余在这个“桥梁”在,中原和南疆不必再互相警惕。
以他身边聚集的力量,真能做到一言止兵戈。
在剑宗内信步游览片刻,祝余便想起了宗主之前的恳请,希望他这位“祖师爷”能指点一下宗门弟子的剑法修行。
这事祝余自然是应下了。剑宗上下尊他一声祖师爷,他总得有所表示。
苏烬雪伴在他身侧,听说此事后,冰蓝眼眸带着笑意望向他:
“那郎君打算传授弟子们何种剑法?”
“雪儿觉得,教他们些什么好?”
苏烬雪略一思索,道:“剑宗剑法多走刚猛凌厉一路,郎君若能授些不同路数的剑理,或许更能让他们精进剑道。”
“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祝余笑说,“就教我们在幻境里新创的那套《云枢剑诀》吧。”
幻境近百年,他们当然不是除了做事就没干别的。
祝余撑是撑得住的,没有一点问题,但单做太无聊了,总得找些别的活动。
于是乎,推演剑道、琢磨剑法,就成了他们一大消遣。
水生万物,这《云枢剑诀》,正是脱胎于祝余所擅长的流水剑。
取“水聚成云”的天地至理,演化而来。
剑法追求“形散意聚,变化无穷”的境界,如天上流云,无拘无束,聚散随心。
且这剑法还是祝余和苏烬雪一起琢磨出来的,传给剑宗弟子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