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招募三个女员工

作品:《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

    时间来到了中午十二点。


    东单市场依旧十分喧闹。。


    只不过,苏建国的蔬菜店,已经没有人了。


    苏建国站在"苏记蔬菜行"门口,看着空荡荡的店铺,满意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今天又是不到中午就卖光了所有蔬菜,生意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哥,都收拾好了。"


    苏建军从店里走出来,手里拿着扫把。


    "今天这七百斤菜,又卖了个精光。"


    苏建国正要说话,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朝店铺走来,身后跟着一个年轻服务员。


    那服务员正是昨天在全聚德见过的。


    "请问,是苏老板吗?"


    中年男人微笑着伸出手。


    "我是全聚德的经理,姓赵。"


    苏建国连忙握手。


    "赵经理好,我是苏建国。"


    赵经理的目光在空荡荡的店铺里扫了一圈,有些遗憾地说。


    "看来我来晚了,蔬菜都卖完了?"


    "真是不巧,最后一批刚卖完。"


    苏建国歉意地说,忽然想起什么。


    "不过库里还有十斤黄瓜,是留着自家吃的。您要是需要..."


    "要,当然要!"


    赵经理眼睛一亮。


    "昨天小张带回去的黄瓜,我们厨师长赞不绝口,说比南方的特供品还要新鲜爽口。我今天特意来考察,没想到生意这么好。"


    苏建国让苏建军去后院取来那十斤黄瓜。


    赵经理拿起一根,掰开闻了闻,又尝了一小口,连连点头。


    "好,真好!这黄瓜的清香和脆嫩,确实与众不同。"


    他转向苏建国,正色道。


    "苏老板,我想跟您谈个长期合作。我们全聚德每天需要五十斤这样的黄瓜,您看能不能保证供应?价格就按市场价,一块钱一斤。"


    苏建国心头一跳。


    每天五十斤的固定订单,这可是笔大生意!


    他迅速在心里盘算着大棚的产量,然后肯定地点头。


    "没问题,赵经理。从明天开始,我每天专门给您留五十斤最好的黄瓜。"


    两人当场签订了简单的供货协议。


    赵经理付了十斤黄瓜的钱,又额外给了五块钱定金,这才满意地离开。


    "哥,这可是大买卖啊!"


    苏建军兴奋地搓着手。


    "一天五十斤,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块钱!"


    苏建国笑着拍拍弟弟的肩膀。


    "走,今天哥请你下馆子,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别别别。"


    苏建军连忙摆手。


    "昨天刚吃过全聚德,哪能天天大鱼大肉的。再说了,嫂子肯定在家做好饭了,咱们回去吃吧。"


    苏建国知道弟弟的脾气,也不再坚持。


    "那行,回家吃。不过今天这生意确实值得高兴。"


    兄弟俩收拾好店铺,锁上门,朝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王秀兰果然已经做好了中午饭,正要给苏建国两人送去。


    热气腾腾的面条,配上刚炒的韭菜鸡蛋,简单却温馨。


    苏玉珍在那边大口吃着面条。


    苏玉芬则是正给两个孩子分面条,见父亲和叔叔回来,连忙起身盛饭。


    "怎么这么快回来了?我还想着给你们送过去呢!"


    王秀兰一边收拾,一边问道。


    "嗯,都卖没了!"


    苏建国把全聚德的订单说了,全家人都惊喜不已。


    苏建军接过自家大嫂送过来的一大碗面条。


    呼噜呼噜地的吃了起来。


    吃到一般,苏建军忽然想到了什么。


    他放下碗,眉头微皱。


    "哥,我有个事儿想跟你说。"


    "什么事?"


    苏建国也是坐上桌,夹了一筷子韭菜鸡蛋。


    "咱们大棚里的菜,虽然现在长势不错,但按这个速度卖下去,最多再有一个月就见底了。"


    苏建军忧心忡忡地说。


    "到时候马上过年了,正是卖菜的好时候,可咱们没菜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赚钱机会吗?"


    苏建国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


    弟弟说得对,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想过。


    现在店里生意火爆,但货源确实是个隐患。


    "你说得对。"


    苏建国放下筷子,认真思考着。


    "大棚的产量有限,而且反季节种植风险大,万一遇到寒流..."


    "爸。"


    苏玉芬插话道。


    "咱们是不是该想办法扩大种植?或者找别的村合作?"


    苏建国摇摇头。


    "倒是可以扩建大棚,咱们有经验,重复搞出来不难,只是,现在店面太忙,我根本抽不出来时间。。"


    他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


    "倒是有个想法。"


    全家人都不由自主地凑近了些。


    "现在店里生意好,但咱们人手太紧张。我天天在店里盯着,根本没时间想别的。"


    苏建国解释道。


    "我打算招几个帮手,让你妈主要负责收钱,其他人负责称重、打包。这样我就能腾出手来,想想怎么解决货源问题。"


    "这主意好!"


    王秀兰赞同道。


    "这几天我收钱都忙不过来,有时候人多,手忙脚乱的。"


    "招人好是好,可上哪儿找可靠的人呢?"


    苏建军提出疑问。


    苏建国微微一笑。


    "街道办。现在政府鼓励个体经营,街道办有专门的就业服务,肯定有合适的人选。"


    谁知道,就在这时,一个细弱但清晰的声音响起。


    "那个,我也能干。"


    全家人齐刷刷转头,惊讶地看着突然开口的苏玉珍。。


    "你说什么?"


    苏建国怀疑自己听错了。


    苏玉珍深吸一口气。


    "我说,我可以去店里干活。"


    苏建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哎哟,咱们家大小姐要干活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苏玉珍的脸瞬间通红,但还是认真道。


    "我真能干,我上过高中,会算账,也能招呼客人。反正我现在也没事做..."


    闻言,苏建国开始上下打量着小女儿,眉头皱得更紧了。


    自家这小女儿,就从来没让他省心过。


    这突如其来的想要干活,属实让苏建国有些摸不到头脑。


    就在这时,苏玉芬突然开口。


    "爹,让玉珍试试吧。"


    苏建国诧异地看向大女儿。


    "玉芬,你..."


    "我可以把大毛二毛带到店里。"


    苏玉芬想了想继续道。


    "白天做完豆腐,我就能去店里帮忙。玉珍有我在旁边照应着,出不了大错。"


    苏建国摸着下巴上的胡茬,陷入思考。


    自家小女儿在家一直养着,也不是个事儿,倒不如让她试试。


    终于,苏建国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行吧。"


    他看着小女儿,眼神严厉。


    "不过我有条件。"


    苏玉珍紧张地坐直了身子。


    "第一,这是正经活计,不是闹着玩的。每天必须按时到店,不能迟到早退。"


    苏玉珍连连点头。


    "第二,你要好好学,怎么招呼客人,怎么算账。一个月内必须都学会。"


    "我一定好好学!"


    苏玉珍的声音很是激动。


    苏建国伸出三根手指。


    "第三,试用期一个月。干得好,一个月给你开十块钱工资。干不好..."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你就回家待着,别给我添乱。"


    "十块?"


    苏玉珍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赶紧闭上嘴。


    她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国营商店的售货员一个月有十八块呢。


    苏建国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怎么,嫌少?你知道现在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吗?"


    苏玉芬赶紧打圆场。


    "爹,玉珍不是那个意思。十块挺好的,刚开始嘛。"


    苏玉珍低下头,声音细如蚊呐。


    "我知道了,爹。"


    苏建国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向大女儿。


    "玉芬,从明天开始,你就专心做豆腐,店里也不用去了,到时候让人把豆腐拉过去就行,你白天就在家看孩子就行。。"


    "啊?爹?"


    苏玉芬有些震惊。。


    苏建国却是无所谓的摆摆手。


    “毕竟大毛二毛还小,无非就是多招个人的事儿。”


    知道自家爹是心疼自己,苏玉芬眼角有些丝润。


    事情就这么决定,众人继续开吃。


    吃完饭。


    苏建国送走了苏建军。


    自己则披上外套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他要去街道办,解决店铺人手问题。


    街道办离得不远,苏建国骑着自行车,一会就到了。


    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街道办门前还是有不少人在排队处理事情。


    苏建国没有排队,直接走了进去,在一个个办公室中,找到了自己要找的。


    他敲了敲挂着"就业服务"牌子的门。


    "请进。"


    里面传来一个女声。


    推门进去,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女干部正在整理文件。


    她抬头看见苏建国,微笑着问。


    "同志,有什么事吗?"


    "您好,我是东单市场''苏记蔬菜行''的老板,姓苏。"


    苏建国自我介绍道。


    "店里生意忙不过来,想招几个员工,想问问街道办能不能帮忙推荐。"


    女干部一听,立刻热情地站起来。


    "苏老板快请坐!现在上面大力支持个体经济发展,你们能提供就业岗位,我们当然要全力配合。"


    她给苏建国倒了杯热水,然后从文件柜里拿出一叠资料。


    "这些都是我们辖区待业青年的档案,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苏建国仔细翻阅着这些档案。


    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的,也有从农村回城的知青。


    他特别留意那些评价中写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


    "这个叫王丽的小姑娘怎么样?"


    女干部指着一份档案说。


    "高中毕业,在家待业半年了,街道组织的义务劳动每次都积极参加。"


    苏建国看了看,点点头。


    "不错。还有这个李红梅,档案里写着她父亲早逝,家里靠母亲做临时工维持,很懂事。"


    经过一番筛选,苏建国最终选定了三个女孩,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家庭条件一般,但评价都不错。


    "这三个都挺好。"


    苏建国对女干部说。


    "能不能请她们明天早上六点前到店里面试?因为六点一开市就忙起来了,没时间面试。"


    女干部爽快地答应。


    "没问题,我今晚就通知她们。苏老板真是考虑周到。"


    她又补充道。


    "现在上面有政策,个体工商户招用待业青年,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您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帮忙办理相关手续。"


    苏建国感激地说。


    "那太好了,谢谢上面的支持。"


    离开街道办时,苏建国心里踏实了许多。


    招到合适的员工后,他就能腾出时间来解决其他的问题,甚至可以考虑扩大经营。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经开始盘算着明天的面试和接下来的计划。


    。。。


    转天。


    这一次,苏建国没有去那么早。


    头天关门的时候,都把店铺收拾干净了。


    一直到了早上五点多,


    苏建国才裹紧了棉袄,离开家门,推着自行车拐进了通往东单市场的小路。


    "这天儿可真够冷的。"


    苏建国一遍骑车,一遍感叹道。


    进入市场,转过最后一个街角。


    苏建国远远就看见自家"苏记蔬菜行"门前似乎站着个人影。


    他眯起眼睛仔细看去,那是个瘦小的身影,在店门口来回踱步,时不时搓手跺脚。


    "这么早就有顾客等着了?"


    苏建国心里嘀咕着,脚下蹬得更快了。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藏蓝色棉袄,围着一条洗得发白的围巾,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她的脸颊和鼻尖冻得通红,睫毛上甚至结了一层薄霜。


    "姑娘,你在这儿等什么呢?"


    苏建国停好自行车,掏出钥匙问道。


    那姑娘听到声音猛地转身,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慌,随即又亮起希望的光芒。


    "您、您是苏老板吗?"


    她的声音有些发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紧张。


    "我是苏建国。"


    苏建国点点头,一边开门一边打量这个陌生的姑娘。


    "你是..."


    "我叫李红梅!"


    姑娘急忙说道,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


    "是街道办王主任让我今天来面试的!说您店里要招人!"


    苏建国这才想起来,昨天确实在街道办选了几个待业青年的档案,其中就有这个李红梅。


    他记得档案上写着,她父亲早逝,家里全靠母亲做临时工维持生计。


    "面试不是约的六点吗?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苏建国推开门,示意她先进屋暖和暖和。


    李红梅跟着进了店,搓了搓冻僵的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怕迟到...第一次找工作,不知道路上要多久,就提前出来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


    "我家住得远,在城西那片儿。"


    苏建国心里一动。


    城西到东单市场,少说也得走一个多小时。


    这姑娘怕是三点多就出门了。


    "坐吧,别站着了。"


    苏建国指了指柜台旁的凳子,自己则去后屋倒了杯热水递给她。


    "先暖暖手。"


    李红梅双手接过水杯,感激地看了苏建国一眼。


    "谢谢苏老板。"


    借着灯光,苏建国这才看清她的模样。


    一张瓜子脸,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皮肤有些粗糙,一看就是吃过苦的。


    "说说你自己吧。"


    苏建国拉了把椅子坐下。


    李红梅放下水杯,挺直了腰板。


    "我今年十八岁,初中毕业。家里就我和我妈两个人,我妈在纺织厂做临时工,一个月挣二十八块五。"


    她的声音渐渐平稳下来。


    "我在家帮人缝过衣服,也在饭馆洗过碗,什么活都能干。"


    苏建国点点头。


    "为什么想来我这儿工作?"


    李红梅的眼睛亮了起来。


    "我听街道办王主任说,您这儿生意特别好,而且..."


    她犹豫了一下。


    "而且您给工人的工资高,待遇好。"


    苏建国笑了。


    "王主任还说什么了?"


    "说您是个实在人,不欺负工人。"


    李红梅的声音低了下去。


    "我之前在饭馆洗碗,老板总找借口扣工钱..."


    苏建国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现在个体经济刚起步,确实有些老板欺负工人不懂法,随意克扣工资。


    他苏建国虽然是个体户,但从不干这种缺德事。


    "我这儿的工作可不轻松。"


    苏建国正色道。


    "每天凌晨五点就要到店,一直忙到下午。要搬菜、称重、招呼客人,手脚要麻利,算账要清楚。"


    李红梅立刻点头。


    "我能干!我力气大,算数也好,初中时数学考过全班第三!"


    苏建国看着她急切的样子,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先说说工资待遇吧,一个月二十五块,试用期一个月。干得好,转正后三十块。"


    李红梅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嘴唇微微颤抖。


    "二、二十五块?"


    她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嫌少?"


    苏建国故意问道。


    "不不不!"


    李红梅连连摆手。


    "太多了!国营饭店的正式工才拿十八块呢!"


    她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苏老板,我一定好好干!"


    苏建国满意地点点头。他给这个工资是有考虑的。


    现在这个时期,四九城国企工厂,平均工资是四十左右。


    一般的国营单位,工资不可能超过三十。


    他给的待遇,比国营单位高,肯定能留住人。


    "那行,今天就开始上班吧。"


    苏建国站起身。


    "一会儿还有两个人来面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