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佛会悟道
作品:《激活数据面板,我刷熟练度觅长生》 素来清静的寺庙此刻却显得人群涌动,不说摩肩接踵也是熙熙攘攘,可见空弥法师和住持了尘法师的名气之盛。
所有得知了尘法师今日开坛讲法的修士都纷至沓来,也不管听不听得懂佛法。
洛莘莘和谢灵潇就在这些人之中,她们来得早,占了讲坛底下比较好的位置,而来得迟的人没有占到位置,只能各施手段。
有的踩在飞剑上衣袂飘飘,还有各式各样的飞行法器悬浮在空中,甚至有挂在树上的,完全忽视形象问题。
洛莘莘环绕一圈,看到了左后方的俪之书,对方显然也看到了她,举起手挥了挥,她笑了笑,便端正好坐姿。
俪之书身旁一个老道打扮的老者侧脸问他,“你在跟谁打招呼?”
俪之书如实道:“跟一个朋友。”
老道意外:“你都交上朋友了?”
郦之书:“很稀奇吗?”
师徒二人的谈话被人群的嘈杂而淹没。
“诸位来到檀因寺皆是有缘,佛渡有缘人,贫僧法号了尘。”
一道平稳柔和的声音响起,像是一道清风忽然扫清周围的嘈杂,在场所有人的心绪都平静下来。
人未见而声先至,声音落下许久,众人才看到一位僧人缓缓地落在讲坛上。
僧人一袭素白的僧袍,手中握着一串朴实无华的佛珠,手指在佛珠上缓缓的摩挲。
他的外表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样貌平平无奇,没有令人深刻的记忆点,但气质出尘,宛如一座平静的雕塑,不沾染任何红尘俗气。
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檀因寺住持。
如果说空弥法师是目前云澜大陆上名气最大的佛修,那他的师侄了尘便仅仅屈于他之下。
“贫僧今日要讲的,乃‘缘起’二字。”了尘法师并没有过多的寒暄,手指一点,他的脚下便出现了一个干净却陈旧的蒲团,他席地而坐,却有一种坐在无上莲台的气势。
“缘起,诸因缘而生法。佛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了尘的声音像一个警钟,一字一句地敲在在场的每个人心上,讲的内容并不深奥,却让人无法忽视每句话的含义,让在场之人听到后,神志清明,思路清晰。
洛莘莘望着他,想起了来之前师父说的话。
了尘法师修习的是很少佛修会修习的《妙音莲华心经》。
口业清净,妙音度化。
在佛门起源之时,佛修认为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
故而佛修们有修习闭口禅的说法。
修炼闭口禅,在于少说话,减少口业,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心智。
而后来思想爆发,开始有佛修持相反的观念,故而参考闭口禅,研究出了一套全新的佛门功法,也就是了尘法师修习的《妙音莲华心经》。
修习《妙音莲华心经》的佛修认为,让说话成为一种悟道的方式,不仅是自己悟道,还让听到声音之人也感悟道法的奥妙。
他们在诵经或者弘扬佛法的时候,用《妙音莲华心经》会让听者更能深刻地明白佛理,体会大道的奥妙,自己也能在此过程中感悟功法的更高境界。
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功法。
这些只有佛修以及少数修士明白,洛莘莘一个没有了解过佛法之人,只感觉到随着了尘法师的声音不断传入她的耳朵里,神志从没有过的清明。
似乎比她施展一百次清心普善效果还要好。
这时她已经不在意了尘法师所讲的内容了,只觉得此刻识海广阔,思路明了,对自己所修之道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知。
修炼,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长生,为了拥有无上力量的长生。
没有人会喜欢碌碌无为受人掌控的长生。
一念,天地动。
一念,天地碎。
只有拥有此等无上力量,长生才有意义。
何为修仙?何为求道?
修仙,因为她想活着,想要长生。
求道,求心之道,求拥有掌握世间万物之力的道。
想通这一点后,传进她耳朵里的了尘法师的声音越来越小,眼前的景象也越来越迷糊。
直到周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不见,目光所及之处变成一片虚无。
谢灵潇第一个发现洛莘莘状态发生变化,她感觉以徒弟为中心,产生了一种微妙的磁场。
这个磁场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
她以为洛莘莘是得到了某种启发,故而在感悟些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到洛莘莘异样的人越来越多,连高台之上的了尘也将目光投注到她的身上。
此时佛会已经到了尾声,他简洁却完整地说完剩下的内容,微微一笑:“今日佛会就到此吧,诸位辛苦了。”
虽然了尘法师的讲法让他们意犹未尽,可既然结束,他们也不好继续停留,于是纷纷离开。
而那些察觉到洛莘莘异样的人则是停留在远处,想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明所以的俪之书原本想去找洛莘莘说几句话,问问她业障林的任务做完没,刚迈步就被自家师父阻止了,拉到一旁去。
为了不影响她,谢灵潇也起身远离,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观察等待。
洛莘莘此时的感受十分微妙,时而像浮萍,在时间的长河里漂浮,时而像星星,时而在宇宙的洪流中闪烁,有时又像一缕风,融入天地之中。
不远处围观之人,开始低声的交谈起来。
“那个女修是谁?”
“她在干什么?”
“她好像是入真定了。”
“不,这不是入真定,更像是……”说这话之人,最后两个字在口中回转数次,才不自信地说出来:“顿悟。”
“顿悟?”
谢灵潇的耳朵动了动,顿悟,这个词汇让人觉得陌生又熟悉。
顿悟一词更多出现在佛门,明心见性,渐悟法门。
通过顿悟,可以瞬间悟道,这对于佛修来说,是快速领悟佛法的一种体验。
可莘莘这种状态,更像是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