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天下人人读书?

作品:《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这个电灯,朕作为皇帝,肯定是要预先使用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皇宫会先行安装,紧跟着是皇城,最后才是外郭城。


    由于铜,还有铜表面包裹的一层东西不够,这个时间不定。


    可能需要几年之后,诸位爱卿才能用上。”


    一听李承乾这么说,百官顿时无言。


    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一听说还要几年才可能用上,想着自己都可能活不到那个时候,就更加觉得悲哀了。


    房玄龄赶紧站出来问:“陛下,臣感觉此电灯泡甚亮,对臣处理政务,可谓是极好!


    这个,是否能够加快进度?”


    “想要加快进度?


    第一,需要有充足的铜。


    第二,需要等晋王那边,运送来一种特殊的材料。


    那种特殊的材料,朕称之为胶,也就是包裹在铜表面,用来拦截其中的电,免得人被电到的东西。


    这种胶,在一种朕称之为橡胶树的树木之中。


    这种树木生长的地域必须是常年温暖,甚至常年处于高温的地区,也就是在极南方。


    目前只有野生,种植的方式以及产量需要探寻。


    第三,需要足够的铁矿磁矿,用来做产生电力的机械。


    第四,想要产生大量的电力,目前长安周围虽然有几条河,但都是属于小河,来源是黄河,不足以生产大量的电力,因此就需要用火力发电。


    这样一来,要用到大量的煤和水。


    总结来看,就需要道路越通畅越好。


    诸位爱卿想要早日用上,也不是不行,就看这些东西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只要诸位爱卿配合,自然会大大的加快速度。


    反之,究竟需要五年还是十年后,诸位爱卿才能够用上,朕也不知!”


    画饼嘛,谁还不会呢?


    想要用可以,赶紧配合,赶紧督促各方面。


    这潜在的话,大家都听得懂,于是大家都尴尬了。


    “哦,对了!


    产生电力的东西,叫做发电机。


    小型的发电机,也就是自己一户人使用,工部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只要有煤用来烧水,就可以产生电。


    但是,朕实话实说,如此产生的电会非常的吵,因为其中有机械需要运转。


    所以,实在不适合晚上使用,可白天又没有使用的必要。


    倒是各种工坊,完全可以使用这种发电机。


    若是诸位爱卿有兴趣,也可以自己订购。


    其他配套的东西,需要另外购买。


    价格自然不会便宜,肯定不会如同蜡烛一般便宜。


    但有一点,这种自行订购的发电机,朝廷以后不收电费。


    使用朝廷的电,以后会收电费,价格肯定比使用蜡烛低。


    孰优孰劣,自己看着办!”


    李承乾这么做,是在捞一波钱的同时,让他们离不开电,同时让各种工坊,能够提高产量。


    各种工业化的东西,都在电力的作用下,尽快提高产量。


    要不然,大唐的发展太慢了。


    破坏环境这个问题,李承乾不考虑。


    等到把整个亚洲统治之后,把各种污染严重的,能够搬走的全搬到其他大陆去。


    作为大唐的基本盘,古老的华夏大地,越山清水秀越好。


    在百官思索,李承乾又耍什么花招的时候,李承乾挥手让洪利退下。


    紧跟着说:“诸位爱卿也看到了,单单的一个电,就拥有无穷的力量!


    一但实现,对大唐的改变将是天翻地覆的。


    在朕看来,电力的出现,是真正改变一个时代的东西。


    而这个东西,却是工匠做出来的。


    曾经诸位都看不上的奇技淫巧,已经渐渐绽放出属于它的力量。


    但也因此,让朕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


    因为现在的工部将作监,哪怕一再扩大,也简直是无人可用。


    甚至包括这整个天下,各种层面上在朕看来,都是无人可用的状态。


    想要有人可用,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识字。


    最近这两三个月,朕一直在琢磨房爱卿,魏爱卿,还有孔爱卿交上来的简化字以及字典,现在已经略有成效。


    基本上,在常用字的领域,已经差不多做到完美。


    所以朕决定,明年开启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这四个字一出,全体百官暗道不好。


    虽然第一次听说这四个字,还没明白其中的根底,但他们就是本能的感觉到,相当的不好。


    “敢问陛下,这扫盲教育是何意?”魏征第一个问。


    “这扫盲教育,总体而言,就是正把简化过的字,做成一本书,传播到整个天下。


    同时,这本书上每一个字,都会标注拼音,再把拼音也一起传播天下。


    只要是愿意学习,哪怕是不请老师,也能够通过这么一本书加上拼音,再加上字典,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能够通晓常用字的读写和运用。


    原则上的讲,只要愿意学习。


    除了极其蠢笨之人,在三五几年之后,大多数大唐的百姓,都能够看懂常见的文章,看懂朝廷的政令。


    不求人人都明白大道理,也不求人人都能读懂论语的著作。


    但求大多数人,都能够读下一切书籍。


    可以不明其意,但却能读能写,这就是扫盲教育!”


    这话一出,百官顿时瞪大双眼,看一下李承乾的目光,犹如在看一尊绝世妖魔。


    但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含元殿鸦雀无声。


    百官此时终于反应过来,原来李承乾简化字体,弄出拼音,居然是为了这个。


    人人都能读能写,就算是不通典籍。


    可往小的说,以后政令还能由他们说了算吗?


    以后他们还能歪曲政令和文章吗?


    以后他们的诗书传家,还有什么意义吗?


    李承乾这一刀,居然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深深的扎进了他们的心脏。


    一时间,百官的脑子嗡的一声,胸口也是憋闷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