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6章 来后世的苏轼

作品:《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很快就到了国庆。


    不过今天刘晓希要去接人。


    应该说,这几日有不少人来后世的。


    今天要来的是苏轼。


    没错,就是这位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文学家。


    当然,他不是一个人来,还有他儿子苏迈。


    父子俩一大早就起来了。


    他们依旧穿着属于他们朝代的服饰。


    刘晓希提醒过,可以不用特地换衣服。


    因为这次要来的是洛阳,这里到处都有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不会显得突兀。


    刘晓希几天前就抵达了洛阳,就她一个人。


    此此刻她也穿着一套宋制汉服,色调比较淡雅,粉紫配色。


    发型做了个双丫髻,这种发型是宋朝的未婚少女常梳的。


    在她的身边还有五人,也都是古装扮相。


    分别是张衡和他的好友崔瑗;以及一对从明朝来的、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妻。


    年轻夫妻,男主人叫高鸣远,他妻子叫张黎玉,成婚不到五年,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名高昊宁。


    因为家境殷实,也不需要为生计操心,抽中后就选择了来后世游玩一番。


    这一家三口是前日到的后世,刘晓希也带着他们四处逛了逛。


    张衡和崔瑗是昨日到的。


    张衡一抽中,就想到了要来后世,后世有很多很多的天文地理资料,他早就迫不及待的想来看看。


    想到好友,干脆把他一起带来。


    崔瑗也没想到老友这么给力,不带犹豫就跟着来了。


    两人昨日到了后,就沉浸在资料的搜索中不可自拔,甚至跑书店去买了好些书回到酒店看。


    也就是知道今天还有新人要来,两人才恋恋不舍的从书里抬起头,准备跟着刘晓希出来接人。


    因为刘晓希给他们说了,他们买的这些书,到时候会请系统给他们送去汉朝的。


    至于高鸣远一家三口,那都不需要多说,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大名鼎鼎的东坡先生。


    他们一家三口这是在后世的第三天了,还是格外珍惜的。


    —


    这段时间,刘晓希也只接过几波来后世的人。


    虽然这段时间抽中的人不少,但听系统说,像很多普通人家宁愿用这个机会购买些后世的商品放在他们时空卖钱,后世的水果、糖果、布料在各时空都受追捧,这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虽然来后世玩也很好,但先把自家的生活改善了更重要。


    想东想西的功夫,几人也搭上了前往郊外的车。


    正是国庆期间,来洛阳游玩的人很多。


    不过她们起得早,倒是没遇到太多人。


    系统的投送点依旧选择在郊外,洛阳的地形还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的占比会小一些。


    当汽车从市区驶向郊外,城市的喧嚣逐渐淡去。


    树叶都变黄了,层林浸染,道路两旁的地里,能看到农人们忙碌的身影。


    几千年来,虽然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种能力却是不变的。


    张衡看着车窗外掠过的风景,语气有些感慨,“没想到啊,千年后的洛阳,变了又好像没变。”


    “是啊。”崔瑗却是趴在窗户边,感觉看都看不够。


    他手指了指地里的现代农民道:“瞧,你们发现了没,他们的脸上更有朝气和活力,充满了希望。”


    他是走过不少地方的,也看过他们那个时代的农人是什么样,麻木、绝望,精神气远远赶不上后世人。


    其他人听到他的话,也都往车窗外看去。


    高鸣远附和着说,“先生说的对,我们那个时代也是远远比不上的。”


    他家世代经商,他也常和父亲出远门,每个地方的百姓都见过。


    张黎玉也点点头,她很喜欢后世,这里的男女老少看着就自在,可惜三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她们过完今日也该回去了。


    旁边的高昊宁小口小口的吃着包子,他年纪还太小了,只知道这里好吃好玩的多,昨天他们还去动物园看很多动物了。


    “娘,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去看大脑斧?”


    ......


    各时空


    听着他们的聊天,各朝人士是相当赞同。


    虽然没去过后世,但有眼睛看得到。


    就看看刘爸刘妈,气血足、身体好,瞧着比刘晓希这些年轻人还有活力。


    帝王们也不知道,在他们的治理下,何时农民才能变成这个模样。


    熙宁年间


    苏轼两眼放光的看着光幕里的几人聊得精彩,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相比他父亲的从容,苏迈就显得有些紧张。


    其实按苏轼的想法,他想带着子由的,可是不知道弟弟现在如何,不知他是否忙碌?


    最后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而且如果真要带人,除了子由外、还有自己的夫人、弟媳妇她们是不是也得带上?


    这真要算下来,人就多了,所以干脆还是他们父子俩去吧。


    在汴京的苏辙,正一边忙着公务,边抬头看光幕,他兄长今日要去后世了。


    自己得赶紧忙完,这才有时间看啊。


    苏府上


    王闰之坐在榻上小憩,次子已经去学堂了,小儿子还在熟睡。


    她面上有些担忧,“郎君要去后世,也不知道准备的怎么样?还有伯达那个孩子,也不知道如何?”


    “夫人,老爷和大公子应该在等着了吧。”王朝云坐在旁边绣着手帕,她容貌娇俏,一双眼睛灵动极了。


    如今她还16岁,和苏迈的年纪一样,也未成苏轼的妾室,加上这一世受到后世思想的影响,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了。


    苏迨在夫子的课上也听不进去课,他年纪还小,五岁能老老实实来念书就不错了。


    知道父亲和哥哥要去后世都羡慕坏了。


    而且他们走了那么久,好久没见到人,早就想他们了。


    此刻干脆双手托着下巴,眼巴巴的看着光幕。


    夫子也睁只眼闭只眼,知道这小子的爹是苏轼,理解他的心情。


    但其他孩子要是学这样,那夫子的戒尺可就不留情的。


    宋仁宗时期


    苏洵也时不时看一眼光幕,心思很明显。


    同僚们也明白,关系好的,还会打趣他。


    现代时空


    刘晓希她们已经在郊外下车了,这些天天气不错,来郊外郊游的人也不少,司机也不感到奇怪。


    系统也不耽误,当即就把苏轼父子传送过来。


    等苏轼和苏迈再次睁眼时,眼前的场景已经变了模样。


    他们此刻正在后世洛阳郊外一个山丘上。


    苏迈揉了揉脑袋,有些晕乎乎的发问,“爹,我们到了。”


    苏轼顾不上回答儿子,激动的往远方看去,又低头抓起一把土,感受着真实的触感。


    另一头的刘晓希,正按着系统指示带着张衡他们走来。


    边走,边聊着天。


    刘晓希看了看周边的景色说,“我也是第一次来洛阳,作为13朝的古都,从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这里的文化底蕴是相当厚重了。”


    “是啊,几千年一直有人生活在这里。”张衡对洛阳很熟悉,但也仅限于他那个时代的洛阳。


    然而几千年的光阴,虽不能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但后世的洛阳早就大变样了。


    崔瑗捡起地上的一片银杏叶,仔细欣赏,“说起来,明日我想去老君山看看。”


    “我们可以一道去。”张衡没有犹豫,老友的心愿,自然要满足,况且他也想去看看。


    高鸣远抱着儿子,羡慕的说,“可惜我们明日就该回去了,不能和大家一起去老君山。”


    张黎玉的眼神里也闪过失望。


    张衡和崔瑗也不知如何安慰这两后生,毕竟过了明日他们也要回到自己的时代了。


    刘晓希见气氛有些沉重,笑了笑说道:“以后大家依旧有机会抽中来现代的。


    我呢,也会在洛阳待几天,然后去西安,到时候有人抽中的话,也可以直接到西安和我汇合。


    等以后,还可以去内蒙吃羊肉、去新疆吃葡萄干、去东北看雪...”


    听着刘晓希的话,各朝人士是很高兴的。


    为啥呢?


    他们也想去看看后世的大好河山啊。


    他们的时代路途太远了,加上舟车劳顿,出行很不方便,但要是抽中去后世就不一样了。


    如果能抽中,说不定真的就落地在某个地方了。


    这一想,大家摩拳擦掌,准备接下来一定要好好抽。


    霍去病也在想着要再抽中一次,他希望再去后世一趟。


    前几日刷视频,看到有他的粉丝去昭陵看他,还是个15岁的小女孩,带着自己写的亲笔信。


    信上的内容他到现在都还记得。


    信中不光给他问好,还问他是否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想说,虽然他这时代还未曾去过,但后世他看到了,也亲自去后世走过一遭,见到了后世的山川秀丽、盛世太平。


    可惜他去后世早了,没能遇到这事,不然还能亲笔回个信什么的。


    不过也没关系,等以后他再抽中了去后世的时候,再回信吧。


    现代时空


    听着刘晓希以后还想走遍大好河山,张衡他们也很心动,都在畅聊着下次抽中了想去哪里。


    “我以后想去大草原,”高鸣远不好意思的解释,“我们那个时代没机会去。”


    张黎玉和丈夫想的不一样,她有些憧憬的表示,“我想去海边,这辈子还没见过大海呢。”


    崔瑗也说,“我也是,也不知道生活在海边是什么感受?”


    ......


    说着话的功夫,几人也到了地方。


    远远就看到了山丘上朝他们挥手的苏轼。


    刘晓希一喜,也连忙挥手回应,高声道:“先生,我们来了。”


    张衡他们见状,也跟着挥了挥手,但要是学刘晓希喊,他们还做不到。


    远远的,苏轼看到人影也很激动,催促着儿子,“走,我们去和大家汇合。”


    说着,他便急急忙忙的冲在前面。


    苏迈见他爹这步履如飞的模样,也赶紧跟在后面,边喊,“爹,你慢点,别摔了。”


    苏轼也不回头,朝儿子摆摆手。


    几分钟后,两方人终于见面了。


    熙宁年间


    看到他老哥没出什么事,苏辙这才放下心来。


    至于大侄子,瞧着也很精神。


    王闰之也仔仔细细的把丈夫和大儿子打量了一通。


    两人离家多日,平时也就是偶尔写信回来,真不容易见到。


    学堂里,苏迨眯着眼,咧开小虎牙,“是爹和哥哥。”


    突然,他神情又变得委屈,嘴巴一瘪,眼泪汪汪的,“为什么不带上我?”


    正在上课的夫子:...


    没办法,夫子怕影响其他娃娃上课,只能讲道理,“叔寄,你父兄有他们的道理,如果以后你真的想去后世的话,那就要靠自己努力才行。”


    夫子又说:“当然了,不仅你自己能去,还能带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