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8章 知青下乡

作品:《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不提明末朱由检的心情,很多朝代的人已经把目光放在新视频上。


    只见视频里,两只老虎出现在镜头前,瞬间吸引了各朝人士的目光。


    要知道古代一旦见到老虎,要不就是学武松打虎,想方设法从虎口逃生;要不就是成为对方的口粮。


    鉴于一般人见到老虎的机率不高,即便有,也不敢多看,急着逃跑呢。


    现在能在视频里多看几眼,大家还是愿意的。


    孩子们还兴奋的喊道:“是大虫。”


    长辈们就严肃的叮嘱,“看到了吧,大虫很凶猛,它们会吃人哩,可不能进山。”


    ......


    视频还在继续


    各朝人士越看越皱眉,只因视频里的小老虎被游客投诉了。


    原因是游客投诉幼虎存在骑跨行为,于是动物园就把1岁多、还在换牙的幼虎和虎妈分开。


    而且还是在没经过任何过渡的情况下,将它们强行分开...


    老祖宗们面面相觑,主要还是因为想不明白,这年头,竟然还能看到投诉动物的?


    接受投诉意见是好事,但动物园怎么能好的坏的都受理?这真的合适吗?


    孩子们纷纷打抱不平,觉得小虎太可怜了,人家还是个宝宝虎,就因为被投诉,强行被分开。


    小姑娘奶声奶气的说,“都是坏人。”


    “小虎不要离开娘。”扎着冲天髻的孩子焦急的比划着,“它才一岁诶,那么小。”


    拿着糖葫芦的孩子,也不吃了,抓着他娘的衣角伤心极了,“就不能不让小虎离开娘吗?”


    大人们也纷纷叹息,“唉,这事情咱有什么办法,这动物园也真是的,什么人的意见都能采纳。”


    ......


    现代时空


    刘晓希看着视频也在吐槽,“动物园大概是想着息事宁人。


    因为有些人拿着手机,随时随地会拍视频发在网络上,一旦不受理投诉,别人再发个视频引导舆论,动物园害怕被网暴,管它好的坏的投诉都接受。”


    听着这番话,各朝人士微微叹息。


    祖辈们都知道后世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仔细一想,也有可能,但动物园这样的做法很多人却不赞同。


    孔夫子很不喜欢这种风气,给子路他们讲课时,脸色都沉沉的。


    李清照轻哼一声,“先不说投诉的问题,动物园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吧,关键时刻可以解释清楚,囫囵糊弄过去,一看就不是专业的动物园”。


    刘彻想了想,他的动物园,可不能学这种,当然百姓们即便有什么想法,大概也不会投诉,谁不知道长安的是皇家动物园,他开的。


    —


    刘晓希叹息的滑过这个视频,连续略过一些直播间才停下来。


    镜头里,来自东大的的记者正站在加沙城的街道上报道,他的周围一片废墟。


    老祖宗们一边感慨这些记者真敬业,一边好奇的看着视频里的建筑和人群。


    视频中众多的加沙民众拖家带口,正在撤离他们的家乡、开启南迁之路。


    祖辈们都很惊讶的看着这一幕,显然是没想到会这竟然是逃难的场景。


    王侯将相们拿着后世地图,还在寻找加沙处在哪个位置。


    视频还在继续


    有的人开着破旧汽车,车顶绑着一家人的生活物资。


    有的人家没那么富裕,只能推着小推车、或是自行车,更甚者只能用手拎肩扛,带着几件必需品匆匆逃离。


    前路漫漫,看不清未来。


    但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逃离,长期饱受战火,也就有民众认为哪儿都不安全,干脆留在家乡。


    光幕下


    祖辈们擦了擦泪,不光是同情。


    几千年的历史,不少人都是经历过战乱的。


    就像现在,依旧有乱世的时空,百姓们一边逃难,边看着光幕流泪。


    他们脸上满是深深的疲惫,身上繁重的行李压弯了他们的肩膀,就连小小的孩童,身上都挂着一个小包袱,跌跌撞撞跟在哥哥姐姐身边,双腿打颤也在咬牙坚持。


    诸葛亮他们想到了断断续续来益州避难的百姓。


    东晋的皇帝、以及文人士大夫们,是真伤心。


    想当年八王之乱,匈奴趁机攻破了洛阳,最终不得不九十万人南迁。


    这特么不就是加沙的写照吗?


    王羲之扼腕痛惜,哪怕没经历过当时的情况,都能想象到多惨。


    天宝年间


    长安百姓也想到了天子九逃,皇帝都跑了,百姓们自然能跑的也跑。


    只是这拖家带口逃难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杜甫深深叹息,“无论兴亡,百姓们都苦啊。”


    绍兴年间


    岳飞静默了,当年迁都临安的时候,有百姓南逃,但也有百姓坚持留在家乡,现在活在金人的统治下。


    这一幕幕,和视频中加沙民众太相似了。


    民国的人们泪水也模糊了双眼,当你技不如人的时候,只能憋屈的被赶得到处跑。


    一些有条件的人,倒是先行离开避难,但多数百姓,却还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不少村子里,村里的村老村长们,看着村里人就流泪。


    年过半百的老人们纷纷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这地也被占领了,你们这些年轻的娃子就走吧,我老了,就留下来守着。”


    也有悲观的人说,“是啊,祖坟都在这里,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到处都有敌人的轰炸,多少人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死在了路上。”


    乐观的年轻人们就劝啊,如今有光幕,有吃的,即便有灾荒,真不一定落到这种地步。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没想到一个视频,勾起了祖宗们这么多伤心。


    手指轻轻一滑,就点开了下一个视频。


    又到一年入伍季。


    视频里,一列列排列整齐的新兵即将踏上军旅生涯。


    祖辈们明显愣了下,也顾不上因为加沙的事难受了。


    老祖宗们好奇的看着视频里的新兵。


    他们身上都挂着红色的条幅,还绑着一朵大红花,看起来格外喜庆。


    看到这一幕,不少人嘴角都不由自主的咧开了,眼里带上了笑意。


    古代的士兵们慕了,他们当兵的时候可没有大红花。


    民国的乡亲们,眼中的泪水都还在打转,但笑容却挂脸上了。


    “还真是新兵呢,那脸上稚嫩的哟。”


    “嘿,这一看就还没在军营里待过...”


    根据地里的战士们,也在笑着调侃,“不行不行,这走路的姿势还得去部队里练练。”


    身姿挺拔的老战士抱着手挑了挑眉,“这一个个才多大啊,不会刚从学校出来吧。”


    ......


    视频还在继续


    在这群新兵的身后,手举着横幅的人群走来。


    只见横幅上写着‘退伍不褪色’、要不就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在横幅的后面,还跟着敲锣打鼓的大爷大妈们,道路两旁也都是围观群众,为这些新兵送行。


    各朝人士看得格外高兴。


    古代的百姓们,嘴里都在表示,要是他们时代当兵也像后世那样,肯定都愿意送孩子去。


    王侯将相们看得眼热,他们也想看到百姓以当兵为荣,但这还真学不了,必须要老百姓发自内心才行。


    下一个视频也是一个新兵入伍的内容。


    一整个村的村民都来送小伙子去当兵。


    这看得各朝年轻人直咋舌,简直是不混出个人样,都不好意思回来见这些村里的叔伯婶子们。


    继续往下看。


    新视频里,街道上人山人海。


    祖辈们还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以为是后世的节假日呢。


    结果看到下面的那排字,才知道,竟然都是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穿戴着自己认为最好的衣服,带着求职简历,前来参加招聘会。


    然而现实却是给人沉重一击,包含本硕博在内,11万学子应聘岗位。


    那么多人,现场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都不为过。


    祖辈们看得心里有些不忍,一群学成归来的青年,却先感受到了就业的困境。


    更何况这一幕还只是发生在一所高校。


    祖辈们很难想象,全国高校又会是什么情况。


    子路小声的问颜回,“师兄,之前你们去过的清北大学,应该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吧。”


    颜回看了师弟一眼,“应该吧。”


    顿了顿,他接着说,“作为后世数一数二的高校,应该还是好就业的。”


    百姓们不是滋味,他们时代出一个读书人多难得啊,后世却多如牛毛,而且还不值钱了。


    视频里,


    没有谁的脸上是面带笑容的。


    现场11万人前来参加招聘会,然而却只有不到一万个岗位。


    每半个小时,才放一千个人进入招聘会现场。


    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都是当年念书最认真的那批人,可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下,却不知道以后的路在哪里。


    刘晓希感慨道:“说起来,一边是高考的重要性,一边却是上千万毕业生求职路漫漫。”


    祖辈们听得也直叹气。


    各朝读书人既同情又庆幸。


    同情后世这些念书的后辈,想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不容易;


    庆幸的是他们时代的读书人还算吃香。


    古代百姓们想的是,真可以来他们的时代。


    年轻人说:“...不管是教书啊、在基层当官啊,我们时代还是挺缺人的。”


    老大爷说,“来我们村里教孩子们念书吧,虽然给不了太好的待遇,但也能吃饱。”


    修房顶的大叔,嘴角一抽,“后世吃饱穿暖也不缺啊,何苦来咱们时代要啥都没有,有手机吗?有游戏吗?有电影看吗?”


    老大爷站在下面没好气的说,“那你说,你有什么好主意。”


    大叔噎住了,嘀咕一声,“这不是没想到吗?”转身继续给屋顶铺稻草。


    ......


    这种事,王侯将相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连后世朝廷都想不出解决那么多就业生的问题,他们也一样。


    刘邦从奏章上抬起头来,动了动酸胀的脖子,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人分散,一个朝代放一点,就解决了。”


    刘如意嘴巴微张,“爹,你不怕他们把大汉闹得‘人仰马翻’”?


    刘盈虽然没说话,但眼神也是这个意思。


    刘邦眉毛一挑,肆意的仰头靠着双手上,“有什么好怕的,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不能来。”


    刘盈噎了下,“...其实还得是后世朝廷想个办法才行。”


    刘如意不太看好的说,“那大概还早。”


    ......


    民国


    父老乡亲们议论纷纷,这个时代读书人很受人尊重。


    现代时空


    刘晓希想到了当年的知青下乡。


    想到这里,干脆和祖宗们聊聊。


    不过说起这事,又要从下乡的前十年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