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2章 反腐问题
作品:《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经过三天的折腾,刘晓希一家四口才从首都回到了家。
虽然现在旅游很方便,但多多少少没有在家那么舒服自在。
之前战士们离开时,留下了一大笔钱。
据系统说,是先辈们拿了些东西和祂换的。
刘晓希不愿意收,但拗不过,只能留下。
现在回到了家,正好就给先辈们再送些东西去。
李春花她们做的手套、范夫人做的绣品,刘晓希都小心的存放着。
今天,她正好出门,给大家采购些东西作为回礼。
送些什么,她已经想过了。
出门采购好,就连忙请系统送去。
春秋时期
孔夫子和颜回已经回来几天了。
颜回这几日可是天天被师兄弟们抓着问,什么蛋糕好吃吗?奶油是不是真的像云朵一样柔软,后世的太阳和现在的照在身上一样吗...
颜回撑着头,一脸生无可恋。
他感觉自己说烦了,师兄弟们都没听烦。
特别是子路这小子,一有时间就来缠着他。
感慨了几声,远远的就听到了子路的喊声。
颜回有心不想理他,但实在是噪音刺耳啊。
“怎么了?”
“颜回师兄,天上掉箱子了。”
颜回:!!
颜回连忙扒开围拢成一圈的师兄弟们,夫子早已来到现场,将这些纸箱打开,里面有很多书,封面上都有彩绘。
颜回诧异道:“夫子,这些是?”
孔子将最后几个大纸箱打开,有两箱是纸笔,其他的都装着各种吃的,那五颜六色的包装袋,一看就是属于几千年后的后世。
孔子拿起一张纸,盯了十几秒说,“这些是刘晓希这孩子送的。”
子路他们目光都热切了。
“夫子,我们可以吃吗?”
孔子扫了弟子们一眼,心情很好的说,“当然可以,先把这些书搬进屋,吃的,一会儿都分一分吧。”
子路眼睛一亮,急不可耐的说,“我马上去。”
说着就风风火火搬起一摞书跑了起来。
东汉末年
李春花在院子里用木板简单支了一个饭桌。
此时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吃晌饭。
“吃完,我们就去地里,娘准备种点菜,等天冷了,可就没菜吃了。”
“好”,陶喜妹扒着饭,很贴心的说,“我和娘一起种。”
陶铁头咽下嘴里的食物,也忙说,“我也来帮忙。”
“好好好。”
说着话的功夫,突然,几个大箱子从天而降,稳稳落在她们一家饭桌的旁边。
李春花差点吓得尖叫起来,好在最后稳住了。
两个孩子反而没被吓到,很兴奋。
陶铁头甚至迫不及待的跑去打开一个箱子瞧。
李春花阻止不及,好在没威胁。
“呀,娘,你快看,有大米,还有面粉,连油也有”。
听到女儿的声音,李春花走过去一看,还真是。
此时,儿子的声音也响起来了,“娘、姐姐,快看,这有蛋糕,哇,竟然有两个。”
......
等李春花都把几个箱子打开看过后,心才平复下来,这些箱子里,有米面粮油,还有些布匹,有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数学书,还有两个生日蛋糕。
她看到了纸箱里的纸条,知道这是刘晓希送来的。
“你们要记住,这是刘姑娘送给我们的,要谢谢她。”
南宋宋宁宗时期
辛弃疾夫妻也收到了刘晓希送来的东西。
辛弃疾拿着一摞明清的兵器图纸,开心得不行。
“这姑娘有心了。”
说着,辛弃疾也顾不上休息,换好衣服准备进宫去,他要去找官家,兵部一定要尽快研究明清的武器才行。
范氏也不管他,看着眼前的几套护肤品和化妆品,想了想,干脆派人去叫女儿回家来,给女儿两套。
还有那几箱吃的,也要给女儿带点回去,给外孙(女)尝尝。
民国的时空
战士们又收到了一批物资。
什么帐篷、睡袋、防潮垫、头灯、手电筒、刀具、净水片、压缩饼干...应有尽有,还有一批常见药品和应急医疗包。
刘晓希最近听说了部队三大神药,感冒发烧阿莫西林,跌打损伤神农镇痛膏、疑难杂症板蓝根。
所以这三种药送的数量最多。
已经习惯了的战士们,纷纷如以往那般,搬走放好,感觉十分安心。
除了物资外,刘晓希又定制了一款阅兵纪念册送去民国,还有战机模型,现代装备图鉴大全,每个根据地都送到了。
这些东西吸引了众多战士的目光,不管是纪念册还是图鉴,大家都传着翻阅。
战机模型则是放在专门的屋子里,战士们小心翼翼的上手摸了摸,爱惜得不行。
—
弄完了这一切,刘晓希又去看了下黄诗琪,给她送些首都的特产。
顺便聊聊天才回来。
后山的鸡蛋已经产出了一批又一批,招工扩建刻不容缓。
之前的后山养鸡只能算小打小闹,小作坊模式,但现在想要进行专业化养殖,前期准备需要忙的不少。
不过这次养殖厂的选址距离刘晓希家有一段距离。
毕竟一旦大规模养殖,肯定会有异味的,距离村子三四公里刚刚好。
这事是刘晓成在忙。
从设计厂区图纸,姐弟俩商量着来,请建筑工人则是刘爸爸来安排,他认识的人多。
刘爸爸充当了包工头的角色,刘妈妈则是给工人师傅们做饭,充当做饭阿姨的角色。
刘晓希每个月会给她爸妈相应的酬劳。
虽然是给自家干,但一码归一码。
刘晓希已经给他们说了,等厂区建好,里面也会配备食堂,工厂会给员工包三餐。
刘爸刘妈到时候可以承包食堂,每个月也有钱拿。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用着也踏实,儿女给的,他们反而舍不得花。
别说,刘爸刘妈还很高兴,这就相当于是自己的事业了。
刘晓希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出钱,把握大方向。
出力刘晓成来,最后的营收姐弟俩分成。
这对刘晓成是个好消息,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拉着王洋忙。
王洋的工资也涨了,特别是刘晓希一家去首都期间,都是他一个人忙里忙外,很辛苦,但却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涨工资也是顺其自然。
王洋很高兴,尤其是在得知要建厂后,每天兢兢业业的和刘晓成干。
按他的话来说,现在外面的工作不好找,他离家近能有一份稳定的活干很不错了,天知道周围几个村子多少人羡慕他。
况且,他想得很好,以后养殖场越好越好,那他岂不就是元老级别的员工,好兄弟也不会亏待自己,越想越有干劲。
加上养殖厂建好后,需要招工的消息被提前透露了出去,除了刘晓希她们所在的村子,周围的村子都有人来问。
每天都有人去寻刘爸刘妈说话,两人也只能打着哈哈,毕竟做主的是儿女,他们也不想给孩子添乱。
刘晓希和刘晓成商量后,倒是给了肯定答复,等厂建好,符合条件的都能来参选,先到先得。
十里八村不是沾亲带故、就是熟人,都不好得罪,干脆还是公平公正的来选。
村民们对此也没意见,提前问了工资和需要的岗位。
心里满意了,都打算招工的时候,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回来试试应聘,看能不能选上,毕竟待遇给得不错,就在家门口,要是能留在家乡工作,何必跑老远呢。
镇里的镇长也来找过刘晓希,两人仔细交谈了一番。
刘晓希现在做的,怎么也算是小镇青年创业,加上以后还会对外招工,带动当地就业,镇里肯定要来人鼓励鼓励,镇长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把能给的方便都给了。
刘晓希自然没意见,谈到最后,双方都很满意。
祖辈们看到这些,也觉得不错。
至少刘晓希她们家当地的地方官,看着都很好,是真心为当地谋发展。
—
黄诗琪也决定好了,准备等养殖厂的宿舍建好,她就来工作。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就连刘晓希跟她爸学的玄学,也终于有点效果了,至少是会结印了。
要是再学不会,她都想放弃了。
院子中的花池里
刘晓希把以前种的那些花都拔了,将自己新买的花苗种下,有玫瑰、月季、绣球花、三角梅等各种品种。
从挖坑、栽种、施肥、培土、浇水,一气呵成。
各朝人士也不知道这丫头咋突然对种花感兴趣了,不过能不能种活还是个问题。
古代的爱花人士们倒是有些心得,但他们也没办法和刘晓希沟通。
其实,能不能种活,刘晓希也不知道,反正她都尽力了。
将最后一颗花苗种下,她才歇了下来。
吃着薯条、扇着扇子,打开手机,十分悠闲。
刘爸刘妈已经去工地上忙了。
工地暂时用不到刘晓成和王洋,两人还在后山忙着,但时不时也会去工地上看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说最悠闲的,现在还是当属刘晓希,不过谁让她负责出钱呢。
拿起平板,点开一个纪录片,刘晓希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和祖宗们唠唠嗑。
“这是一个反腐纪录片,叫做《零容忍》,在它前面还有五部反腐纪录片,内容都是聚焦了各种腐败问题,通过这些真实选取的案例,来讲述最新的反腐成果...”
各朝人士听到这话的反应各有不同。
百姓们明显是对内容感兴趣,历朝历代的百姓,谁不痛恨贪官污吏,哪怕这是后世的反腐实录,大家也觉得干得漂亮。
大臣们有的淡定,有的心虚。
朝堂上,君王们不动声色的扫了一遍臣子们,其实也看不出什么名堂,谁还不是人精啊,即便心里有什么,也不会表现出来。
皇帝们也没多说什么。
只是还是招呼着大臣们一起看看后世的反腐行动。
和珅看着光幕,有些心不在焉。
先辈们就比较心安了,后世一直在反腐,那说明什么,虽然有人不能保持初心不变,但指导思想从未变过。
现代时空
刘晓希简单说了下背景,就开始播了。
各朝人士不管是抱着什么心情,但眼神都没从纪录片中离开。
他们看到了这些贪官动辄就是上亿的贪污金额,令人瞠目结舌。
这些贪官贪污受贿,还会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祸一方、作恶多端,导致当地民众苦不堪言。
祖辈们沉默了,或许是后世美好的一面看多了,当看到这一面时,受到的冲击极大。
先辈们是深感痛惜,又气又怒。
百姓们是浑身冰凉。
君王们怒不可遏,这还是后世那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那他们自己的时代呢?在看不见的地方,岂不是百姓活得水深火热?
清正廉洁的大臣们气恼不已,古代贪官们面上也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