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瓷器真伪

作品:《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

    有了这些关系,以后在古董圈混就容易多了。


    回到现代,韩云逸把白玉笔筒和粉彩盘子拿到店里。白玉笔筒现在的市场价在8万左右,粉彩盘子也值3万多。1500元的投入,收获了11万的价值,这个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


    正在整理东西时,店里来了个顾客。


    “老板,听说你这里有好东西?”


    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穿着时尚,气质不俗。


    “你想看什么?”韩云逸放下手里的东西。


    “我对古画比较感兴趣。”


    韩云逸想了想,从保险柜里拿出一幅明代的山水小品:“这幅画怎么样?”


    女子仔细看了看:“不错,多少钱?”


    “12万。”


    “能便宜一些吗?”


    “10万,不能再少了。”


    女子考虑了一下:“好,我要了。”


    成交后,女子留下了联系方式。原来她叫林雅,是个艺术品投资顾问,专门为有钱人收购艺术品。


    “韩老板,你的眼光很不错。以后有好东西记得联系我。”林雅说道。


    韩云逸点点头,又多了一个销售渠道。


    晚上,韩云逸在家里盘算着这段时间的收入。石涛的画卖了650万,白玉笔筒和粉彩盘子加起来值11万,刚卖的明代山水画10万…


    扣除各种成本,纯利润超过了600万。


    有了这笔钱,韩云逸开始考虑更大的计划。他想在80年代收购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名人字画、古董珍玩,甚至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但这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广的人脉。看来得抓紧时间多跑几趟80年代了。


    韩云逸拿出纸笔,开始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要利用这个穿越的优势,在古董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


    第二天一早,韩云逸接到了陈志明的电话。


    “韩先生,考虑得怎么样?”


    “我同意加入。”韩云逸决定接受这个提议。


    “那太好了!明天你到省城来一趟,我安排你和其他几个专家见见面。”


    挂了电话,韩云逸感到前途一片光明。有了官方的背景,再加上穿越的优势,他在古董界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稳固。


    这时,店门口停了一辆黑色轿车,下来两个西装革履的男子。


    韩云逸心里一紧,这两人一看就不是普通顾客。


    “请问是韩云逸韩老板吗?”其中一个男子问道。


    “我是,你们是?”


    “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想和您谈个生意。”男子很客气地说道。


    “什么生意?”


    “听说您手里有些不错的古董,我们老板想收购一些。”


    韩云逸警觉起来。这年头,做古董生意的什么人都有,得小心应付。


    “不好意思,店里的东西暂时不外卖。”


    两个男子对视一眼,其中一个掏出一张名片:“这是我们老板的名片,如果您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们。”


    韩云逸接过名片看了看:“万达投资,董事长张万达。”


    等两人离开后,韩云逸拿出手机查了查这个万达投资。结果发现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专门投资艺术品和古董。


    看来自己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开始有大买家关注了。


    这是好事,但也意味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韩云逸决定加快节奏,趁着还没有太多人注意,多收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齐教授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石涛山水画铺展在专用的检测台上。他拿起高倍放大镜,从画的每一个角落开始细致观察。


    “笔法确实很像石涛的风格。”齐教授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用墨浓淡相宜,山石的皴法也很到位。”


    韩云逸紧张地站在一旁,手心都出汗了。这幅画关系到他能否彻底摆脱困境,容不得半点闪失。


    齐教授又拿出紫外线灯照射画面,检查纸张和颜料的年代特征。半个小时后,他终于直起腰。


    “云逸,这幅画确实是石涛的真迹。”齐教授的语气很肯定,“虽然保存状况不太理想,但艺术价值很高。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至少值600万。”


    韩云逸激动得差点跳起来。600万!这下真的发了!


    “不过我建议你先不要急着出手。”齐教授继续说道,“这种级别的古画需要慎重处理,最好通过正规的拍卖行。而且现在市场不太景气,再等等可能价格会更好。”


    韩云逸点头表示理解,但心里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尽快变现了。他现在急需资金周转,等不了太久。


    从博物馆出来后,韩云逸直接开车去了古玩市场。既然石涛真迹确认无误,他决定再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再捡几个漏。


    古玩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摊位琳琅满目。韩云逸刚走到一个瓷器摊前,就听到旁边传来争论声。


    “王老板,你这个价格太高了吧?”一个中年男子指着摊位上的一只青花瓷瓶说道,“这种清代的民窑货,最多值个三五千。”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留着小胡子,一脸精明相:“刘经理,你这话就不对了。这可是康熙年间的官窑精品,你看这青花发色多正,胎质多细腻,怎么能和民窑货比?”


    韩云逸凑近一看,那只青花瓶确实做工精美,但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瓷瓶的底部虽然有康熙年制的款识,但胎质和釉色明显不对。


    “刘经理是吧?”韩云逸插话道,“这个瓶子确实有些问题。”


    刘经理转过头看向韩云逸,这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考究,一看就是做生意的。“小兄弟也懂瓷器?”


    “略懂一二。”韩云逸指着瓷瓶底部说道,“这个底款虽然写着康熙年制,但明显是后加的。你看这个''制''字,笔画生硬,和真正的康熙官窑款识差别很大。”


    摊主王老板脸色一变:“小伙子,你这话可不能乱说!我这瓶子是祖传的,绝对是真品!”


    韩云逸摇摇头,没有继续争论,而是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王老板急了,“你凭什么说我这是假的?有本事你说出个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