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知否之盛老太太38

作品:《逆袭人生:快穿影视世界

    皇宫之内,早已为皇子的降生做好了万全准备。最有经验的稳婆、乳母、太医皆随时待命,产房布置得温暖舒适,一应用物皆经严格查验。


    皇后在徐静姝的精心调理下,身体状态极佳,孕期平稳,并未出现太多不适。然而,越是临近产期,宫中的气氛却愈发微妙地紧绷起来。


    中宫有嫡,关乎国本,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暗地里的眼睛只多不少。


    徐静姝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皇后的一切饮食药物,她必亲尝亲验;产房内外,她每日必亲自巡视数遍,任何可疑之人或物皆不得近前;甚至连稳婆和乳母的背景,她都通过徐家和皇后的渠道反复核查。


    官家赵祯更是几乎日日来看望皇后,紧张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他对徐静姝的信任也与日俱增,甚至特许她可调动部分宫内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终于,在一个冬雪初霁、阳光明媚的清晨,皇后开始了阵痛。


    产房内外顿时忙碌起来,训练有素的宫人们井然有序地穿梭往来,热水、帕子、参汤等物源源不断送入。


    官家在产房外焦急地踱步,眉头紧锁。


    徐静姝并未进入产房内部(按制,她并非稳婆或医女),但她守在最外面的暖阁,面前摆着银针、药箱以及她早已准备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急救药物和参片。


    她耳力敏锐,仔细倾听着产房内的动静,随时准备应对不测。


    皇后的痛呼声一阵阵传来,官家的脸色也越来越白。


    时间一点点过去,里面的消息却只是“娘娘用力”、“就快好了”。


    突然,里面皇后的声音微弱了下去,稳婆的声音带上了惊慌:“娘娘!娘娘醒醒!参汤!快拿参汤来!”


    官家闻言脸色大变,就要往里冲,被内侍死死拦住。


    暖阁内的徐静姝眸光一凛,立刻起身,将早已备好的、用老参和益气药材特制的浓稠参膏交给皇后的心腹嬷嬷:“快!喂娘娘含服下去!”


    同时,她快速取出银针,隔着门帘高声道:“嬷嬷!按揉娘娘合谷、足三里两穴!用力!”


    里面的嬷嬷听得是她声音,如同有了主心骨,立刻照做。


    片刻后,里面传来皇后一声吃力的呻吟,随即是稳婆惊喜的声音:“看到头了!娘娘!再用力!”


    徐静姝微微松了口气,但依旧紧盯着门口。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终于,一声响亮有力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紧张的空气,清晰地传了出来!


    “生了!生了!是位小皇子!母子平安!”稳婆狂喜的声音传出。


    产房外,官家赵祯猛地顿住脚步,巨大的喜悦冲击着他,竟一时怔在原地,随即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欣慰和激动:“好!好!赏!重重有赏!”


    整个皇宫瞬间被喜悦淹没。


    很快,收拾妥当的产房门打开,嬷嬷抱着包裹在明黄襁褓中的小皇子出来给官家看。


    那婴儿虽刚出生,却哭声洪亮,小脸红润,一看便知极为健康。


    赵祯小心翼翼地接过儿子,看着那酷似自己的眉眼,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


    这是他的嫡子!他期盼了十几年的继承人!


    “皇后如何?”他急忙问。


    “回陛下,娘娘只是力竭,歇息便好,徐小姐的参膏极是管用!”


    官家闻言,目光越过众人,看向暖阁中依旧静立待命的徐静姝,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徐氏,你……你又立下一功!”


    徐静姝这才上前,盈盈一拜:“恭喜陛下!恭喜娘娘!此乃陛下洪福,娘娘凤泽,天佑大宋,静姝不敢居功。”


    很快,皇后诞下嫡子的喜讯传遍皇宫,飞向京城每一个角落。


    钟鼓齐鸣,昭告天下。百官上表庆贺,万民同欢。


    中宫地位自此稳如泰山,无可动摇。


    徐静姝看着这一切,心中亦是为皇后感到由衷的高兴。


    然而,在铺天盖地的喜庆之下,她并未放松警惕。


    前来道贺的妃嫔命妇中,那些笑容背后隐藏的复杂目光。


    这位刚出生便注定不凡的小皇子,从此刻起,将一生处于权力旋涡的中心。


    皇后平安诞下嫡子,举国欢腾。


    官家龙心大悦,宣布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京城乃至各州府皆举行庆典,欢庆皇嗣诞生。


    作为护佑皇后凤体、确保皇子平安降生的首功之臣,徐静姝受到的封赏更是隆重至极。


    官家亲自下旨,擢升徐静姝为正五品“御侍医师”,虽非前朝实职,却是有品级的宫廷女官称号,享有俸禄,可自由出入宫禁,专司皇后及皇子调理事宜。此职乃特设,地位超然,见官高一等,可谓本朝女子中独一份的殊荣。


    赏赐更是如流水般送入勇毅侯府和徐静姝在京中的新宅邸:黄金千两,东海明珠一斛,江南贡缎百匹,御窑珍玩无数……甚至将京郊一处带有温泉的皇庄也赏赐给了她,言明供其“钻研药理,休养身心”。


    官家更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次盛赞徐静姝“医术通神,忠勇无双,于社稷有功”,御笔亲题“功在杏林”的匾额被隆重地悬挂于勇毅侯府正堂之上。


    一时间,徐静姝风头无两,成了京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侯府门庭若市,前来道贺攀附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徐静姝却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与清醒,多数宴请皆以“需入宫侍奉”为由推拒,只与几家真正交好或位高权重的府邸保持了必要的往来。


    皇二子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几乎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只在自己的宫殿中读书习武,仿佛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盛家也派人送来了厚礼,态度极其恭谨,甚至带着一丝讨好。


    盛家二房经过接连打击,早已元气大伤,如今见徐静姝圣眷正隆,更是悔之晚矣,只求不要被秋后算账。


    盛怀瑜也曾递帖求见,徐静姝思索片刻后,还是见了他一面。


    他清瘦了许多,只诚恳地为家族之前的所作所为道歉,并未多求什么。


    徐静姝看得出他的窘迫和无奈,心中虽无太多波澜,却也未多加为难,只保持了淡淡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