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知否之盛老太太21

作品:《逆袭人生:快穿影视世界

    蓝色晶体在高温下发出细微的爆裂声,渐渐碎裂成粉末,散发出类似海风的咸腥气息。


    "姑娘,这样真能成吗?"春杏举着油灯,忧心忡忡地看着矿石粉末,"万一又像上次那样..."


    三天前第一次试验时,矿石粉末与靛蓝混合后突然沸腾,差点烧穿染缸。徐静姝的手背至今还留着淡淡的红痕。


    "这次换了新配方。"徐静姝将粉末倒入早已备好的药液中,用徐长卿、黄芩等七味草药熬制的缓冲剂。


    粉末遇水瞬间,竟发出柔和的蓝光,将整个秘坊映得如梦似幻。


    明远被光线吸引,揉着眼睛从隔壁跑来:"娘亲在煮星星吗?"


    徐静姝笑着将孩子揽到身边:"远儿来得正好,帮娘亲看着时辰。"


    她将混合液倒入小染缸,投入一匹素绢。


    在母子俩专注的注视下,绢布渐渐染上一种前所未有的蓝色,比"天水碧"更清透,比"沧海月明"更灵动,在晨曦中宛如一汪活水。


    "姑娘,成功了!"春杏惊喜地叫道。


    "颜色还不够稳。"


    徐静姝捻起布料对着光细看,"你们看,经线和纬线着色不均。"


    "天空之泪"的主要成分是某种特殊的铜化合物,与植物染料融合时会产生排异。过去七天里,她已经失败了十三次。


    "娘亲,"明远突然指着窗外的老槐树,"树叶为什么两面颜色不一样?"


    是了,树叶正反面接受的光照不同,所以色泽有差异。那布料呢?如果让经线和纬线在不同时段浸染...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中成形。


    日头当空时,徐静姝召集染工们宣布新令:"从今日起,所有''碧空染''分两道工序:经线卯时初染,纬线午时二染。"


    老周差点摔了烟袋:"小姐,这...这不合祖制啊!从来都是一缸染一匹..."


    "所以要改。"徐静姝展开那匹试验品,"诸位请看,这就是统染的结果——表面光鲜,内里不均。"


    染工们传看着布料,窃窃私语。


    确实,这蓝色远看惊艳,近看却显斑驳。


    "可是分开染..."一个老染工迟疑道,"费时费力不说,万一色差太大..."


    "所以要用新媒染剂。"徐静姝取出一罐琥珀色液体,"这是我用无根水泡徐长卿花制成的定色液,能锁住颜色不变。"


    她亲自示范新流程:经线在晨光中初染,染好后用定色液浸泡;午时再染纬线,最后一起入缸固色。


    第一匹新染法的布料出炉,蓝色从任何角度看都均匀剔透,宛如雨后的晴空。


    "就叫''碧空染''吧。"徐静姝轻抚布面,眼中满是欣慰,"远儿取得好名字。"


    明远正和小伙伴炫耀娘亲染的新布,闻言骄傲地挺起小胸脯。


    孩子这些日时常在染坊玩耍,竟无师自通地认得好几种染料,有次还纠正了帮工混淆苏木和茜草的错误。


    哎,有时候勤奋在天赋面前确实不好使。


    她是生了个小天才呀。


    "小姐,"老周激动地记录着数据,"新法子虽然多费一道工序,但省了三成染料,染出的布匹还更鲜亮!"


    徐静姝微笑颔首。


    提质增效,才能在激烈的市扬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夕阳西下时,徐静姝独自留在秘坊整理数据。


    新染法虽成功,但"天空之泪"矿石太少,必须找到替代品。


    她对照波斯人给的矿脉图,试图找出这种特殊铜矿的共性。


    "姑娘,"李嬷嬷提着食盒进来,"老太君让送来的当归鸡汤,趁热喝。"


    汤盅旁还放着本旧册子。


    徐静姝翻开一看,竟是老太君年轻时的染艺笔记!其中一页记载着某种"蓝铜矿"的用法,描述的特性与"天空之泪"极为相似。


    "嬷嬷,祖母可说过这蓝铜矿从何得来?"


    "像是...徽州一带?"李嬷嬷努力回忆,"老太爷年轻时跑过徽商,带回来过这种石头。"


    徐静姝立刻翻出地理志。徽州确实有铜矿,但多为黄铜矿。


    她不死心,又查阅当地县志,终于在一本《新安物产考》中找到线索:"休宁出异矿,色碧如天,遇雨则现花纹..."


    "就是它!"徐静姝激动地站起身,"嬷嬷,备纸墨!我要给徽州商会写信!"


    信刚写到一半,明远举着个布包跑进来:"娘亲!太祖母给的宝贝!"


    布包里是几块深蓝色的矿石,与"天空之泪"极为相似,只是色泽稍暗。


    附着的纸条上,老太君苍劲的字迹写道:"五十年前于黄山所得,或可一用。"


    徐静姝将矿石研磨成粉,按新配方试验。


    染缸中升起熟悉的蓝光,徽矿虽不及波斯矿石纯粹,但经过提纯后完全可用!


    "周叔!"她召来老管事,"立刻派人去徽州,有多少这种蓝铜矿收多少!"


    烛光下,徐静姝仔细核算着成本。


    徽矿价格只有波斯矿石的三分之一,加上新染法省下的染料,"碧空染"的利润空间比预期大了不少。


    "姑娘,"李嬷嬷轻声提醒,"织造局李大人白天来过,说对''碧空染''很感兴趣,问能否染出正黄色。"


    消息真是传的快。


    虽然…但若是宫里...


    "回复李大人,徐家需要时间研制。"她谨慎地说,"另外,打听清楚背后是哪位贵人的意思。"


    嬷嬷退下后,徐静姝走到窗边。


    夜空中的星辰明亮如洗,让她想起"天空之泪"的光芒。


    "娘亲。"明远抱着小枕头站在门口,"远儿能和你睡吗?"


    孩子爬上床榻,神秘兮兮地从枕头下摸出个小布包:"送给娘亲的。"


    布包里是几块歪歪扭扭的染布,拼成个简单的图案——蓝天白云下,一座小染坊冒着炊烟。


    虽然粗糙,却能看出孩子的用心。


    "远儿什么时候染的?"


    "跟春杏姐姐学的。"明远钻进她怀里,"远儿长大了也要开染坊,染出比天还蓝的布!"


    总感觉她儿子许出去,长大后要干的事情有些多呀…


    徐静姝搂紧孩子,心中柔软成一片。


    月光如水,将母子俩的身影投在窗纸上。


    远处染坊还亮着几盏灯,那是值夜的帮工在照看染缸。咕嘟咕嘟的煮染声随风传来,像首温柔的摇篮曲。


    徐静姝轻轻哼起江南小调。明远在她怀中渐渐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