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消息传开了

作品:《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那天晚上,老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一进门,就见媳妇坐在炕边抹眼泪,小虎低着头,手里攥着私塾先生送来的催学费的字条。


    “回来了?”


    媳妇见他进门,赶紧擦了擦眼泪,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道:“今天矿上怎么样?能开工了吗?”


    老李叹了口气,坐在炕沿上,摇了摇头:“还没,水还是排不出去。


    王大人说要停产一阵子,月钱……这个月怕是发不了了。”


    媳妇的眼泪又掉了下来:“那可怎么办啊?小虎的学费明天就到期了,先生说再不交,就不让小虎上学了。


    还有,家里的米缸也快空了,油也没了……”


    小虎抬起头,小声说:“爹,要不我别上学了,我去矿上帮着摇泵吧,还能赚点钱。”


    老李瞪了儿子一眼:怒道:“胡说!你才多大?


    矿上那么危险,你去能干什么?


    学费的事我来想办法,你好好读书就行!”


    可办法哪那么好想?


    老李在村里问了几家熟人,想借点钱,可大家都知道煤矿停产了,怕他还不上,都找借口推脱。


    最后,老李没办法,只能把家里唯一值钱的那头老黄牛牵去镇上卖了,换了五两银子,才交了小虎的学费,买了点米和药。


    看着老黄牛被买主牵走,老李心里像针扎一样疼。


    那牛跟了他五年,春耕秋收全靠它,可现在,为了家里,只能卖了。


    比老李更愁的,是城里张记粮铺的张老板。


    张老板开粮铺十多年了,手里有不少积蓄。


    之前京西煤矿卖股份,他觉得能赚钱,一下子买了五百两银子的股份。


    他本来想着,等年底分红了,就把粮铺扩大,再开一家分号。


    可煤矿一停产,别说分红,连本金都可能打了水漂。


    更要命的是,张老板半个月前刚从南方进了一批大米,花了三百两银子,这笔钱是跟钱庄借的,月息五分。


    现在粮铺的生意不好,大米卖不出去,钱庄又催着还钱,张老板急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早上,钱庄的账房先生又来催债了。


    账房先生坐在店里的太师椅上,喝着茶,慢悠悠地说:“张老板,这三百两银子,你已经拖了三天了。


    我们掌柜的发话了,今天要是再不还,就只能拿你这粮铺抵债了。”


    张老板陪着笑脸,递上烟袋:“李先生,您再宽限几天,再宽限几天。


    我那煤矿的股份,说不定过几天就能分红了,到时候我肯定还你钱。”


    李先生冷笑一声:“分红?张老板,您就别自欺欺人了。


    京西煤矿停产的事,整个京城谁不知道?


    现在到处都在说,那煤矿再也挖不出煤了,您那股份,就是一堆废纸!”


    李先生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张老板浑身冰凉。


    他知道李先生说的是实话,可他不甘心,那五百两银子,是他半辈子的积蓄啊!


    送走李先生,张老板坐在店里,看着满屋子的大米,心里直发慌。


    他琢磨着,要是真还不上钱,粮铺被收走,他一家老小该去哪?


    要不,把股份低价卖了?


    可他去了几家当铺问,人家一听是京西煤矿的股份,都摇头说不收。


    张老板越想越愁,最后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起来。


    煤矿停产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就传开了。


    一开始,只是几个买了股份的商户,跑到煤矿门口找王巡检要说法。


    为首的就是张老板,他带着十几个商户,堵在煤矿的大门外,嗓门很大:“王大人,你出来!这煤矿怎么说停就停啊?


    我们的银子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就是啊!当初说好了能分红,现在倒好,是不是要坑我们啊?”


    “赶紧给我们退钱!不退钱我们就去京城告御状!”


    王巡检听到动静,赶紧从办公室出来。


    他看着眼前的商户,心里也不好受,只能好言好语地劝:“各位老板,别着急,别着急。


    这只是暂时停产,等把水排出去,立马就恢复开采,到时候该有的分红,一分都不会少。”


    张老板红着眼眶道:“暂时停产?王大人,你这话我们都听了好几次了!


    现在水排不出去,你倒是给我们个准信,什么时候能恢复开采啊?”


    王巡检被问住了,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开采。


    他只能硬着头皮说:“各位再等等,我已经让人去格物苑问了,他们正在想办法,很快就有消息了。”


    可劝得了一时,劝不了一世。


    没过几天,茶馆里、市集上,到处都在议论京西煤矿的事。


    有人说煤矿底下塌了,再也挖不出煤了;


    还有人说朝廷根本没本事管煤矿,是故意骗老百姓的钱;


    甚至有几个别有用心的人,在街头巷尾散布谣言,说“朝廷要赖掉股份的钱”,引得老百姓人心惶惶。


    有一次,王巡检去镇上买东西,刚走到市集,就被一个中年汉子拦住了。


    那汉子是个菜农,叫刘二,之前买了五两银子的股份。


    刘二一把抓住王巡检的胳膊,激动地说:“王大人,你可得给我做主啊!


    我那五两银子是给我娘治病的钱,现在煤矿停产了,我娘的病怎么办啊?


    你要是不给我退钱,我就跟你拼命!”


    王巡检赶紧扶住刘二,耐心地说:“刘大哥,你别激动。我已经把情况上报朝廷了,朝廷很快就会有对策的。


    你娘的病要紧,要不你先去镇上的药铺,就说我让你去的,先欠着药钱,等煤矿恢复了,我帮你还上。”


    刘二还是不依:“你说的是真的?要是朝廷不管怎么办?”


    王巡检拍了拍胸口道:“我以我的官印担保!要是朝廷不管,我就是砸锅卖铁,也把你的钱还上!”


    刘二见王巡检说得诚恳,才松了手,抹了抹眼泪:“那我就再信你一次。


    要是到时候还没消息,我真的没办法了。”


    王巡检看着刘二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知道,像刘二这样的老百姓还有很多,他们把自己的血汗钱投进煤矿,盼着能有点回报,要是真的亏了,对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更让王巡检担心的是,要是民心不稳,说不定会出更大的乱子。


    之前他在地方管粮库的时候,就见过因为粮食不够,老百姓闹事的场景,那时候朝廷派了兵才镇压下去。


    要是京西煤矿的事闹大了,别说他这个巡检当不成,弄不好还得掉脑袋。


    他不敢再等,赶紧让人把煤矿里的账册都搬出来,一笔一笔地算;


    从停产到现在,已经过去八天了,每天少赚的银子有三百多两,已经亏损了两千多两;


    买股份的人一共有三百多户,其中老百姓有两百多户,商户有八十多户;


    要是真的闹起来,不仅煤矿保不住,还可能影响京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