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惊天消息

作品:《四合院:五零开局,悟性逆天

    最后一句话引发了一阵不安的骚动,但没有人嘲笑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因为此刻,这甚至成了最合理的解释之一。


    防务部长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怎么做到的,事实是龙国现在拥有了磨姑武器!这对我们的全球战略,特别是远东战略构成了根本性威胁!"


    参谋长约翰逊面色苍白,声音低沉:"根据最新情报,龙国的磨姑蛋当量约为两万吨,与我们早期的磨姑武器相当。虽然我们现在的氢弹技术更先进,但从战略平衡角度看,情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简单说,就是我们在远东的常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国务卿补充道,"以前我们可以倚仗常规武器优势在远东为所欲为,现在...龙国随时可以用磨姑武器进行战略威慑。"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残酷的现实。


    统领终于开口:"各位,我们面临的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战略挑战。龙国成为磨姑国家,不仅改变了远东的力量平衡,更对整个冷战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必须立即调整战略。"


    国防部副部长突然提出:"统领先生,也许我们应该考虑...先发制人?在龙国大规模生产磨姑武器之前,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


    "你疯了吗?"国务卿打断他,"现在使用磨姑武器攻击龙国,等于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侵略者!更何况,如果龙国已经拥有磨姑武器,他们很可能已经开始量产。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军方鹰派代表不甘示弱:"那就眼睁睁看着龙国壮大吗?下一步他们会做什么?扩大共产主义影响力?威胁我们在亚细亚的盟友?我们必须展示力量!"


    "展示力量?"军方鸽派嗤之以鼻,"龙国连磨姑蛋都造出来了,常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他们已经有能力摧毁我们在远东的任何军事基地!还怎么展示力量?"


    会议室内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有人主张立刻升级核部署,展示白头鹰国的磨姑优势;有人则认为应该缓和关系,避免刺激龙国;还有人建议加强对李铭的情报收集,甚至考虑暗杀行动。


    统领听着这些争论,脸色越来越阴沉。终于,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够了!"


    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白头鹰国的战略安全。"统领声音低沉而坚定,"第一,立即重新评估对龙国的全面战略;第二,加强情报收集,特别是关于李铭和''天启计划''的一切细节;第三,向我们的盟友保证,白头鹰国依然是世界第一磨姑强国,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


    国务卿小心翼翼地问:"统领先生,关于媒体和民众反应......"


    统领的脸色更加阴沉:"毫无疑问,国内舆论已经炸锅了。我们必须控制住局面。"


    确实,白头鹰国的媒体和民众对龙国成功试爆磨姑蛋的消息反应剧烈。各大报纸以震惊的标题报道这一消息:


    《惊天消息:龙国成功试爆磨姑蛋!》


    《世界格局巨变:第三个磨姑国家诞生》


    《李铭:龙国神秘科学家的惊人成就》


    电视台不断播放专题节目,邀请各领域专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街头巷尾,人们聚集在一起,激烈讨论这个震撼性消息。


    "这怎么可能?龙国那种落后国家怎么可能造出磨姑蛋?"


    "肯定是窃取了我们的技术,或者北极熊国在背后帮忙!"


    "不管怎样,世界格局已经改变了。我们不再是唯一能决定远东命运的国家了。"


    大学校园内,反战学生组织立即展开活动,举行和平集会,高喊"停止核军备竞赛"、"和平共处"等口号。国会山,议员们纷纷向媒体发表言论,批评政府情报系统的失败,质疑远东政策的有效性。


    更令政府头疼的是,一扬大规模反战游行正在全国蔓延。民众高举标语:"不要核战争!"、"远东不值得我们的孩子牺牲!"、"与龙国和平共处!"


    与此同时,北极熊国的反应同样混乱不堪。


    克宫深处,首座办公室的灯彻夜未熄。首座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半空的伏特加酒瓶,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表情复杂难辨。


    "再给我一杯。"首座向一旁的侍从伸出手,声音嘶哑。


    侍从赶紧斟满酒杯,递到首座手中。这已经是第五杯了,但首座的神情依然清醒,只是眼中的震惊和思索越来越深。


    "这个李铭......"首座喃喃自语,"他到底是什么人?"


    情报部长站在一旁,不敢打断首座的思绪。终于,首座抬起头:"伊万诺夫,你的部门调查得怎么样了?"


    伊万诺夫咽了口唾沫:"首座同志,我们已经调动了全部力量,但关于李铭的背景,我们几乎一无所获。他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凭空出现?"首座冷笑,"世界上没有凭空出现的人!他一定有过去,有背景,有经历!继续调查!我要知道这个能在几个月内创造出三项颠覆性技术的''天才''到底是什么来头!"


    科学院院长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首座同志,从科学角度看,一个人掌握如此多领域的尖端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航海工程、火箭技术、磨姑物理...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学科,每一个都需要数十年的专业积累。"


    "那你的解释是什么?"首座盯着科学院院长。


    科学院院长吞吞吐吐:"也许...也许他有某种我们不了解的...知识来源?"


    "什么知识来源?"首座追问。


    科学院院长不敢直说,但他的眼神已经泄露了那个看似荒谬的想法——这个李铭,或许不是普通的科学家,而是某种超越当前人类认知的存在。


    首座沉默良久,突然问道:"伊万诺夫,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