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专职副书记

作品:《什么胜天半子,请叫我汉东王!

    下了会后,祁同伟和田国富都被石孟这位吕州市现任一把手,给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沙发上,三人坐着喝茶。


    石书记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祁同伟大感惊讶。


    此刻就连坐在他对面的田国富田市长,不免也是一副匪夷所思的样子。


    “书记,我没听错吧? ”祁同伟再度确认了一遍,这毕竟不是什么小事。


    石孟微笑道:“你没听错,是让你做吕州的专职副书记。”


    “可是.......我才来吕州工作一年,在常务副市长这个位置上,也才短短一年时间而已。”祁同伟手里紧紧握着茶杯,古井无波的内心泛起了几分涟漪。


    田国富此时回过神,也不禁感到非常的羡慕。


    一年啊,短短一年时间就升职了。


    虽说级别没变,依旧是副厅级的领导干部。


    可孰轻孰重,想想也就知道了。


    专职副书记是地方政府的三把手,常务副市长,却不一定是老四。


    就拿祁同伟现在来说,他在吕州市政府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人,可是在市委会上,就不一定了。


    如果常务副市长进入市委常委的时间短,在常委会上的排名,有可能排在后面。


    这些就不说了,关键他自己也提到了,他才在这个位置上一年呐........


    石孟听了这话高兴的放声大笑,“这算个什么问题?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


    “省里可是做了批示的,今年上级领导部门评选的先进个人、先进党员、优秀公务员,三扬评选都早早的排了你的名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其次,你升任专职副书记,在我省《干部管理条例》,以及全国的《公务员暂行规定》中,是属于‘同级重用’,这是党内地位的更进一步,又不是级别上的提升。”


    “虽说一年的时间是短了些,可你的成绩有目共睹,谁能说个不字,谁敢说个不字?”


    石书记在说到这里的时候,不怒自威的脸上,自然而然的浮现出几分霸气。


    在这之后,他当着两人的面掰起手指头,将祁同伟到吕州后的各种功劳,都细数了一遍。


    “你看看啊,你刚来吕州上任,就先后处理了天河资本和那些违法乱纪的企业。”


    “之后,又规范了营商市扬,主导了吕州工业园区与新方的谈判工作,为我们争取了极大的主动权。”


    “紧接着,治理环保、提出城市转型、加强治安维护........最后再说说这一次,为全国都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这些东西是实打实的功劳和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总不能是骗人的吧?”


    见他一脸和善的微笑,随着这番话说出来,祁同伟无言以对。


    毕竟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所以现在的他说什么都不合适。


    田国富在一旁安静的听着,等到石书记说完,也深以为然,无法反驳。


    最为主要的一点,2006年以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班子职数及分工尚未完全规范化。


    政府“一正两副”的模式,要直到6年以后才正式提出。


    在此之前,各地政府的市委常委,几乎都担任着当地党委的副职。


    往往一个市、一个省,七八位副书记的配套模式是很常见的。


    这些副书记分管不同领域的工作,例如组织部部长,既是政府人事部门的领导,也挂着副书记的党委职务。


    吕州十几位市委常委,除了一些特别的存在,大部分都是党委副书记。


    只不过,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的并非是那么的明显。


    虽说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地都提出了减负,也在尝试探索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的数量,让他们更加集中于政务工作。


    可试行到今天为止,没有中央的统筹规划和硬性规定,各地试行的效果都不是很好。


    但无论怎么讲 ,别管有多少个副书记,专职副书记都只有一个,是地方党政两套班子里,板上钉钉的三把手。


    唯一不同的是,2006年之前,“一正两副”的模式推行之前,各地的专职副书记,并不“专职”。


    换句话来讲,当前的这个专职副书记,并不是只负责党委工作,而是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可分管政府组织、经济、深化改革等等领域的重要任务。


    又或者,在特殊的时期,专门被提拔上来,负责例如“防控”等部分工作。


    “冯一石被免职以后,吕州的专职副书记,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政法委的工作,现在是党内排名靠前的一位副书记在专门负责。”


    “我向上级领导部门推荐你,提你上来,专职主导我市的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


    “这在级别上没有变,具体负责的工作也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正如我刚才所说,你在党内的位置更重要了。”


    “你呢,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这次提拔走正常的组织程序,连破格提拔都谈不上。”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破格提拔又怎么样?像你这样优秀的青年干部,别说我们了,就算中央的的部委,如果有那个机会,也会给你留一个位置的。”


    石孟说了这么多,祁同伟也听明白了。


    能往上升他当然高兴,36岁的地级市专职副书记,几乎等同于副厅顶点。


    自己把握住机会,好好奋斗,不犯错误,紧跟党走,并且在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上站好队伍。


    40岁正厅,50之前进部!


    这或许.......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的心情自然是激动的,田国富的心情则是在羡慕的同时,也有着几分后悔。


    早知如此,他当初就该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全力支持祁同伟!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别看石孟把这一切都说的,好像是他在提携祁同伟一样。


    那能是他吗?


    省里要是没人帮忙站台,他一个吕州市市委书记,正厅级的领导干部,哪儿能做到这样的地步?


    归根结底,都是赵立春省长的大手在拨弄一切。


    田国富心情复杂,只是他没有想到。


    这一次,是自己格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