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高育良外放

作品:《什么胜天半子,请叫我汉东王!

    这个时候,应该给他们一些新奇的、新鲜的、刺激的体验。


    2005年的大唐芙蓉园,应该算是最早一批走上情景式景区道路的先行者。


    现在是2000年,祁同伟先一步提出这样的概念,便是想在阳江路试行。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晚,相关规则不完善,最早的时候去个景区,那叫一个遭罪受。”


    “售票员大妈的不耐烦、脏乱差的环境,以及到处都充斥着的隐性消费,可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所以,这次的阳江路开发运营,政府注重互动感和体验感,主打一个差异化,主打一个精细服务。”


    祁同伟让秘书拿来了一份文件,让王大路边看,自己再一边给他解释。


    “你之前也说过,那里的历史文化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那我们就以南宋为切入点。”


    “试想一下,河里划船的船夫、街边叫卖的小二,其他景区内的所有人,统一做宋朝打扮,以契合当地文化和特色为主。”


    “要文化,有南宋文景、有江南水乡,要特色嘛,这就已经是最大的特色了。”


    王大路越听越心动,实际上,以他的商业眼光,已经看出了这套模式的巨大潜力。


    可真要说起来,那地方其实明清时期保留的特色最多。


    不过他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明朝不必多说,强则强,却很难吸引文人骚客们的注意。


    清朝.......满街都是老鼠辫,一口一个“奴才”?


    王大路光是想想,就感到浑身不适。


    所以,从宋朝作为主打点,确实是最合适的。


    “可是,我们要去哪里请那么多专业的演员?”


    王大路稍稍平复了心情,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他看来,这就是请一堆演员,借助当地的扬地来共同演一出戏。


    游客一走进这条文化街区,还以为穿越到了宋朝呢。


    “哪里需要这么多演员,当地生活的群众,不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吗。”祁同伟回答了他的问题,这也是他又一项需要完成的工作。


    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王大路恍然大悟,也不禁感到佩服。


    “是啊,当地的很多群众当初离开了,后面又想回来,政府完全可以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安置和就业!”


    “而他们在当地居住了这么多年,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情况,也就更符合政府的要求。”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仔细估算了一下。


    上千米的文化街区,就算刨除那些个展出会馆和名人故居,最少也能提供一千个就业岗位。


    除此之外,王大路也能看得出来,当地政府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心血不止如此。


    恐怕未来,他们还要扩建,将其内外连接,打造成一个大型的情景式景区,这才符合祁同伟这位常务副市长的构想。


    “常务,我想请问一句,这些方案,是您个人想出来的吗?”


    王大路脸上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此刻的心情,不必多说,他是真心佩服眼前这位政府领导。


    “差不多吧,王总想好了?”


    祁同伟对此不以为意,这件事是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利于当前的发展,有利于群众,自己就没有理由不去做。


    “想好了,大路集团愿意同政府携手共进!”


    王大路深吸一口气,他没有犹豫的必要。


    这倒是令祁同伟感到有些惊讶。


    “王总不怕亏本?”


    “常务说笑了,作为一名生意人,亏本肯定是亏不到哪里去的。最主要的是,我相信政府,更相信常务!”


    他表现的十分坦荡,祁同伟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既然这样,就算我们初步达成了共识,希望阳江路的工程尽快完工,我们也好将今日之构想,彻底变为现实。”


    “谢谢常务,大路集团还是那句话,不会让常务失望!”


    两人的谈话进入尾声,各自客套了几句,算得上是一次卓有成效的交流。


    送走王大路,祁同伟回到办公室休息,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不禁感到肩膀上的担子也松了几分。


    阳江路的后续,自己一直都很上心,好在一切步入正轨,他也可以稍微的放松片刻。


    但刚刚坐上沙发准备眯一会儿,兜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祁同伟无奈之余,只能强行振作起精神,带着一股倦意选择按下接听键。


    “同伟,打扰你工作了吧?”


    “高老师?”


    高育良一般不会给自己打电话,就算要打,也少有在工作期间。


    他这次来电,主要讲一件事。


    “根据上级组织安排,我马上要到市里去主政一方,这不是想着你在地方行政上做了那么久,我这个做老师的,来找你取取经。”


    “高老师,您这不是笑话我吗。”


    祁同伟对于这件事,并不怎么意外。


    高育良高老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是有的,而且很好。


    他主动要求下放到地方上主政,有赵立春帮忙说话,多半是手拿把掐,板上钉钉。


    如果说唯一值得可说道的地方,便是高育良这次去的地方,乃是汉东经济排名第二的锡城。


    “恭喜啊高老师,锡城的经济地位仅在吕州之下,而且您起步就是市长。”


    “可见组织上对于您这位优秀的领导干部,是有多么的器重和信任。”


    高育良这辈子虽然失去了梁家,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祁同伟其实挺好奇,赵立春为什么愿意给他这么一个机会,这明显是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提携和照顾。


    但个人有个人的造化,这些事他也不便多问。


    高育良虽然高兴,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自家人知自家事,锡城的市长因为腐败落马了,当地经济条件虽好,情况却也是非常的复杂。”


    “组织上需要一位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前去填补空缺,我才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宝贵机会。”


    “无论怎么讲,这次上任锡城市市长,于我而言,都是责任重于泰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