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马卫国的手段

作品:《重生1990:搞钱搞事样样行

    杨春来坐在主座,韩明和马卫国坐在两旁陪同,但两者脸色截然不同。


    马卫国笑容温和,不停的引导前来的负责人落座,后面来的人只能站着,最后来的人只能挤在走廊里了。


    韩明全程黑着一张脸,坐在旁边一声不吭,看着满屋子交头接耳的人,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杨春来环视一圈,轻轻敲了敲桌面,低声对马卫国说:“时间差不多了,抓紧开始吧。”


    马卫国点点头,站起身,双手微微下压,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他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首先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空过来,咱们闲话少说,直接进入正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扬每一个人,站在后排和走廊里的人不自觉地往前挤了挤,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是这样,我们张总了解到盐市有很多企业现在经营困难,不少厂子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正好他在苏联有些渠道资源,所以特地委托我向各位征集样品,准备带到苏联去给那边的渠道商看看。”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骚动。


    “安静!安静!”


    马卫国提高音量,“为了稳妥起见,我们会先在这里做个初步筛选,剔除那些质量差、价格高、竞争力不强的商品。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大家有什么要问的可以发问了!”


    他话音刚落,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就迫不及待地举手。


    “马总,我们是做搪瓷制品的,苏联那边真能要我们的货吗?”


    马卫国笑着点头:“苏联现在什么都缺,日用品供不应求。”


    随着会议的进行,都是烟鬼,屋子里渐渐开始烟雾缭绕,尤其是韩明一根接着一根。


    赵朝阳坐在靠后的位置,作为湖县第二食品厂的副厂长,他们厂已经三个月没发全额工资了。


    厂里积压的罐头堆满了仓库,再找不到销路,下个月工人们怕是就得闹事了。


    “您好马总,我是胡县第二食品厂的副厂长。我想咨询一下苏联那边需要哪些商品?我们有好几款食品,是都可以参加,还是有所限制。”


    “好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在这跟大家再复述一下。”


    他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纸:“最优先的是食品类,面粉、糖、谷物、以及各类成品肉食、酒等等。


    这些都可以参加选品,只要是食品方便储存的都可以。”


    赵朝阳心跳加速,肉罐头!他厂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马卫国继续念着:“其次是服装,羽绒服最优、其次牛仔裤、运动鞋这些,服装也是全品类都收。


    接下来是日用品,肥皂、洗衣粉、卫生纸、牙膏牙刷、暖水壶……


    最后就是家居消费品,比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像机、收录机这些。”


    乖乖!!


    这么大的手笔,得需要多少钱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马卫国的身上。


    “马总,那你们总共要收多少货啊?”一个大嗓门的男人直接问了出来。


    马卫国抿了口茶,淡淡一句:“具体数额我们张总还没谈好,但保底不会低于两千万美元。”


    两千万?还是美元?


    会议室里彻底炸开了锅。


    这是什么概念?


    当初张舒拉走盛阳一半的库存,不过才花了一百多万,这可是上千人的制衣厂啊!


    坐在主位的杨春来也没想到信诚会闹这么大,他想着要是能有个两千万人民币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安静!安静!”


    主持会议的杨春来敲了敲桌子,“听马总把话说完!”


    马卫国似乎很享受这种震惊效果,他慢条斯理地又点了支烟。


    “苏联现在什么都缺,尤其是食品。他们愿意用钢材、石油、甚至军火来换。不过国家有规定,咱们只做正经生意,所以只收食品、日用品这类的民生物资。”


    赵朝阳再也坐不住了,他立马举起手:“马总,我们厂专门生产各类肉罐头和压缩饼干,保质期都在两年以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他。


    赵朝阳硬着头皮继续说:“不知道...不知道马总有没有兴趣看看样品?”


    马卫国挑了挑眉,示意他上前。


    赵朝阳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到前面,小心翼翼地解开报纸,露出五罐贴着红色标签的罐头。


    马卫国拿起一罐,眯着眼看向标签:“湖县县第二食品厂?没听说过啊。”


    “我们虽然厂子规模不大,但质量绝对过硬,省里质检拿过三次优秀...”


    “价格呢?”


    马卫国打断他。


    赵朝阳咽了口唾沫:“按出厂价,牛肉的三块五一罐,羊肉的三块,鸡肉的两块...”


    马卫国突然笑了,把罐头放回桌上:“赵厂长,你这是零售价吧?我们是大宗采购,至少一个车皮起。”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


    “马总!”


    他深吸一口气,“价格可以谈。我们厂现在有二十吨库存,如果量大,可以降到...降到出厂价的六折。”


    这个价格几乎不赚钱,但总比烂在仓库强。


    马卫国朝他笑了笑:“你这个问题先搁置一下,我等会儿统一回答。”


    黄华坐在角落里,抬眼望向台上侃侃而谈的马卫国,心里五味杂陈。


    当初港商要收购他们衣服,只恨价格没谈妥,让盛阳白白占了便宜。


    谁知道,现在就连盛阳的厂长都给港商打工去了。


    开始他听到这消息,是有些看不上马卫国的。


    堂堂上千人厂子的一把手,听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小年轻招呼,要是他肯定不乐意。


    可在看看现在马卫国,全然没有当初在盛阳厂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就是两千万美元。


    哪怕按照官方汇率,这笔钱已经接近一亿人民币,要是放在黑市直接奔两亿去了。


    这么多钱,他们华荣制衣厂三千多名员工得要干多久?


    一个白发老者起身问道:“马总,我没有不相信贵公司的意思,大家也知道港资有钱的很。但是咱们都是做实业的,说话得实在。


    我就是想问一下,最后这个账怎么结算?”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盯着马卫国看,有几个乡镇企业的代表不断点头,这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马卫国开口解释:“是这样,到时候我们计划在京都租几个大型仓库,盐市的货都得往那儿运。等你们的货上了火车,就可以来结账了。”


    对方连忙追问:“要是你们把货拉走,苏联突然变卦不要了咋办?不上火车我们不就一直拿不到钱吗?”


    “尽管放心,要是苏联那边出岔子,所有货原路退回,来回运费都算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