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六零赤脚大夫(27)
作品:《快穿:人渣洗白攻略》 看着大队长沉着的脸,这一家子也不敢说话,只能低垂着头听训。
向来搞事的人最懂得趋利避害的。
大队长瞧着他们一家子这怂样,哼了一声,懒得再多说什么。
有大队长发怒,其他人要么回过神,意识到了问题,有的完全是基于大队长生气了这才不敢再说。
总之,村里是没什么流言了。
依旧是紧紧巴巴的一年。
先前有了身孕的好几家人,都因为营养不足没能留住孩子。
赵磊和汉子俩人也都格外小心地照顾着家里的孕妇。
有什么东西,都先紧着孕妇吃,一家子倒是一个个都越发瘦了。
不止是孩子,村里好些老人也都没能扛过去。
每隔几天,村里就要办一扬丧事。
但因为大家都过得紧巴,这丧事也都没办,只是亲朋好友们一起来送了送。
转眼夏天即将过去,赵磊媳妇虽然一直在努力保胎,但还是早产了。
好在温游当时正好无事,去赵磊家转了转,恰恰好碰上。
娟儿这到底是第二胎了,生得还算顺利。
只是孩子营养有些不够,生下来后便瘦瘦小小的。
倒是汉子家媳妇虽然身子看着瘦弱,但到底向来健康,虽没足月,但也没差几天。
孩子生在了天气渐渐凉快的时候,倒让汉子媳妇的月子坐得稍微舒坦了些。
这一年的粮食还是欠收了。
汉子满心欢喜地给自家儿子取了个“满仓”的名字,期待着这个寓意极好的名字,能让他的小儿子不饿肚子。
转眼又是一年即将结束。
然而,就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各家各户还在煮着并不浓稠的腊八粥打算过节的时候,村里的广播难得地响起了。
这个广播在前几年温游以第一名成绩考上赤脚大夫时,就由县里帮忙给安上了。
不过,因为太费电,大队长平时可是舍不得用的。
今日这广播突然响起,所有人都知道铁定出了大事了。
然后,就听见一台广播里传来收音机那独特的嘈杂声:
“滋……滋……周……滋……同志,因……滋……,于今日……滋……滋……逝世,终年……滋……十八岁。重复广播……”
那一瞬,若是有人能从上空看去,便会看到整个徐乡,乃至整个花国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许久许久之后,才渐渐有人僵硬地问身边人:
“这广播里说的啥?我咋听岔了?”
只是,第一个字音未落,眼泪便率先流了下来,声音都颤抖哽咽着。
好多人甚至张了几次嘴,都说不出话来。
未久,整个村里便传出了一片哭声。
温游抬头看着天,听着那一片几乎响彻天地的哭声,眼眶也忍不住红了。
孩子们不懂大人为什么哭。
但这样全村皆悲,甚至连平日里不被人待见的小胖原先的一家人都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孩子们也都能感觉到这气氛的悲伤,好多孩子也都跟着哭了起来。
这一年的腊八,便在这悲伤的气氛中度过了。
第二日出门,好多人看见彼此,眼眶便忍不住酸涩,然后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这一年的春节,村子里没有了欢笑声。
直到春节过去,所有人重新忙碌起来,这悲伤才渐渐被所有人压在了心底。
随着夏日的到来,村里人又有了新的担心。
几乎每个人走在路上,都会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天空,看着那碧蓝的天空,期待着一朵乌云能飘过来。
连续三年的干旱。
每个人的嘴上都起了一层皮。
去年冬天的那几扬雪攒下来的水,都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若是今年再不下雨……
好在,这一年的雨水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盼。
但就在秋日里,所有人都欢呼着粮食和药材的收成的时候,又一则噩耗传来。
同一年,两位曾经的领导人接连离世,让村里不少老人悲伤过度,甚至有几个人没能撑下去,跟着领导人一起去了。
大队长的整个精气神也散了许多。
等秋收一过,便在村里开了大会,然后给上面打了报告,将大队长的位置传给了刘安。
温游去大队长家看过他几次。
但这心病,他也只能宽慰,没办法彻底根治。
新的领导人上位,一切好像都没有什么变化。
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那两个带领他们不需要再过提心吊胆日子的人,没了。
村里的药材收获了,多余的卖到了农站,给村民们都分了钱。
但全村没一个人能笑出来的。
这一年,每个人脸上都没有笑容。
大旱好似随着两位领导人一起离开了,好些老人甚至猜测,这扬雨,是两位领导人用自己献祭才得来的。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大人们努力扬起笑脸,村子里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些,孩子们也终于敢露出笑容。
这一年的收成更好了。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村里所有的知青都欢呼了起来。
不过,这对村里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所有村里人都聚集在了温游家:
“小游,你可一定要好好考!这两个月,就不要再采药去了,好好复习才是正道。你可是咱们村唯一的高中生,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来,知道不?”
“哎呀,你别给小游压力!能考上当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着急嘛。咱们小游尽力就好了嘛。”
“就是就是,六叔,你别给小游压力。”
“好好好,我说错了。小游,六叔说错话了,你别有压力哈。”
这消息是邵东送来的,因此,他此时也在温游家院子里。
等村民们走了,他才安慰温游一句:
“别担心,这第一次高考,题目难度应该也就那样。以你平时的学习能力来看,考上大学应该不成问题,别给自己压力。”
“四叔,我知道的。您放心吧。”
见温游确实情绪很稳定,邵东也放了心离开了。
村里的知青们每天都在疯狂复习,大队长干脆给他们放了假。
没过几天,邵东又再次来了村里:
“通知正式下来了,这次,有中学毕业证的人都能参加考试。由公社帮忙报名审核,获得批准后就能考。”
这个通知,让整个村子再次沸腾了。
村里上高中的孩子不多,毕竟上高中不止离家远,花费也不少,没什么人家能供得起的。
但初中就在镇上,再加上隔壁村的小学两毛就能读一年书,村里能供得起的人也总有几家。
因此,村里的初中毕业生算下来竟也有十三个。
只是到底都是初中毕业,有些初中的知识都没学踏实,直接参加考试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