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谁都不行!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成功修理涞源县的命运,修理积分+9999999!
这两条提示,让顾英华一下激动的人都要哆嗦了。
一次千万级别啊!
自己刚刚拿到中级修理,冲向高级。
那需要一亿积分!
本来还以为这一亿积分弄不好得好几年。
哪知道,居然这一下就是两千万!
要是能这么搞,这积分似乎也不难啊。
陈卫红在旁边突然看到顾英华面色骤变,吓了一跳。
不过看到顾英华的脸色变化中带着巨大的惊喜,松了口气。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小声问道:“师父,您……没事吧?”
可顾英华完全沉浸在系统中,根本没听到陈卫红的话。
陈卫红看看顾英华,没敢继续问,老老实实开车。
可一回头,他连忙拍拍顾英华:“师父,师父,烟……烟……烟……”
顾英华终于回过神来,顿时感觉手指头疼。
他下意识的连忙抖了下手,手忙脚乱的拍打裤裆……
“师父,您刚想什么呢?”
“这是有好事?”
等到顾英华重新坐下来,陈卫红忍不住问道。
顾英华笑的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
“没什么,没什么,就是想到三山公社那边已经富裕起来,我也算是完成了对当初兄弟们的承诺,高兴。”
“这支农结束,回去厂里,厂里又要建设冶炼厂,一切都变的更好了,高兴啊。”
陈卫红当即笑了起来:“是啊。”
“都会更好的。”
“不过,师父,这次回去,您得再提一下吧?”
“处长?处长是肯定的。”
“会不会当副厂长?”
“您这么大功劳,这么多功劳,副厂长也是绝对应该的。”
陈卫红可是无比期盼顾英华提升。
他自己很清楚自己,自己这年龄,能力,水平,能到科长,也就是正好。
至于将来更高?
那基本不可能了。
但是自己不提升没问题,师父只要上去了,自己哪怕只是个科长,谁不得对自己恭敬三分?
自己可是师父最早的几个亲传徒弟,这放到之后,那就得是儿子一样的。
就算自己年龄大了,可自己的儿子,陈小军还小呢。
陈小军聪明,能干,而且,跟着顾英华学习,如今可谓前途无量。
顾英华能力强,他上去了,自己这一帮人的未来都不会差。
自己的儿子,也就等于提前预定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了。
对这个事情,在陈卫红几个面前,顾英华也不会去特地隐瞒。
他随意点头,拿出一包烟,点一根塞到陈卫红嘴里,自己点上一根:“回去要是不提,我也不会答应。”
“我做出的成绩,该给我的要给我。”
“回去之后,你肯定是总管车队,但是我要你亲自去冶炼厂蹲点,把那边的事情搞顺。”
冶炼厂也是需要大量车辆的,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单位。
别人去,他不放心。
这种全新组建的单位,有陈卫红这么个老手,管起来会放心。
陈卫红当即点头:“我都听师父的安排。”
能当上科长,陈卫红已经是人生的意外之喜。
他刚要说话,发现顾英华又陷入了沉思,他当即不吭气了,老老实实的开车。
顾英华暂时放下系统,考虑一下自己手边的人员安排。
冶炼厂要是建起来,等于有了一套堪比轧钢厂的组织和人手。
至于和轧钢厂之间的管理……那肯定是要独立的。
生产上,如今牛书记是绝对要抓紧的,不会放手。
至于如何抓,那还得看自己。
现在轧钢厂有一小部分冶炼相关的技术工人,毕竟轧钢厂虽然是轧钢的,但是也不至于对冶炼完全没涉及。
只是规模很小,有两个不大的炼钢小炉子,主要用作平常的日常需要,但是平常根本不起眼。
但是这都是成熟的工人,肯定是要都带过去的。
上面也会给一部分支持,只是在目前这个大炼钢铁的环境下,怕是也够呛能给什么好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顾英华对这个不太指望。
大多数的工人,还是要新招募,培养。
不过问题不大,自己在三山公社这一年半,也算是培养了一批初级技术工人了。
比如闫解成刘光齐,还有上百名知青。
除了闫解成和刘光齐,其他人虽然不算优秀,但是有自己的教导,他们也肯学:不肯学要挨揍的……
李大刚和陈卫红可不会手软……
他们俩知道顾英华的计划,对这批小家伙们,那是管的极其严厉!
他们可不敢反抗。
李大刚和陈卫红可是他们名正言顺的师父!
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反抗?抗议?
别想了……
这可不是后世那些娇贵的孩子。
这个时代,还没脱出老社会那种师父带徒弟的范畴,师父收拾徒弟那是天经地义。
而且,要是让家里知道不好好学,让师父揍了,他们爹娘会拿着棍子混合双打再来一遍,还得押回去给师父赔罪。
师父教你一辈子的本事,你学不好还委屈?
那活该挨揍。
等到冶炼厂开工建设,这些人自己就正好带回去。
有了这批人,最初级的技术人员就算是有了。
有这么一批技术人员骨干,这冶炼厂也就等于抓到手里了。
顾英华也很感叹:怪不得前世自己总感觉老一辈人的能力强,后来的孩子除了少部分同样出类拔萃,但是总体上就是差了。
不只是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行了,学术上也是马大哈,迷迷糊糊的。
后世的很多孩子哪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吃苦学习?
为了学习,这些孩子本就认真,加上师父们是真的认真负责。
偶尔有几个不认真的,师兄们一般就直接教训了。
要是轮到师父发火,那这孩子就倒大霉了……
比如张成国,就是这一批知青中的孩子头,那真是有大哥的样子,管的极其严格,尤其是对学习。
基本不用李大刚和陈卫红操心,更不用顾英华操心。
别看时间只有年多,这些孩子的理论水平,对冶炼厂的初期绝对是够用的。
唯独缺的,就是实践。
自己回去建设开始他们就跟着,等到正式投产,也差不多能用了。
普通工人有这些小家伙带着,也会很快成熟起来。
普通工人?
顾英华可是管着后勤的,管着他们的肚皮的。
到时候让吕有粮多照顾照顾,要抓紧他们,还不是轻而易举?
基本上,这就等于冶炼厂各方面的骨干自己都抓到手里了。
至于后勤……那更不可能撒手。
自己这次回去,必定是主管后勤,变成后勤老大。
至于李怀德,到时候再安排。
后勤,肯定是要统合在一起的,和生产不一样,因为后勤自己当老大,必定要抓在一起。
无非多加几个专门负责那边的科。
顾英华重新点上一根烟,考虑人事安排。
这个冶炼厂,必须是自己抓在手里的,谁都别想插手,哪怕牛书记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