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告别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吴青山很是不高兴的说道:“各个村都跟疯了一样吃。”


    “刚开始的头几天,撑死了不少人。”


    “都是饿惯了的人,一下大鱼大肉疯了一样吃,结果就……”


    “这还不算,最高兴的就是那些村里的盲流子。”


    “平常游手好闲,如今可是过上好日子了。”


    “这么一搞,谁还认真搞生产?”


    “当盲流子也一样过好日子,谁还肯下苦力去干活?”


    吴青山这么一开头,其他几个公社干部也跟着吐槽。


    这大锅饭刚开始其实就有很多问题。


    可这些,都没辙。


    向前进咳嗽一声:“那是别人的事情,咱们不管别人,现在,趁着书记还在,我们讨论一下我们跟不跟这个政策。”


    这里是特供区,上面已经明确,这里不照搬外面的,属于特殊管理区。


    如果不跟这个政策,也没问题。


    但是这种大局面下,不跟怕是也不好。


    吴老生敲敲烟袋,说道:“要说大锅饭,咱们村,或者说咱们公社问题都不大。”


    “咱们粮食富裕,又有时刻大规模的蘑菇出产。”


    “而且这加入三山公社最晚的村,如今都靠着种蘑菇富裕了。”


    “肚子里油水也多了,就算吃大锅饭,也不会和他们一样往死里造,能应付,但是总归……”


    向前进连忙说道:“大爷爷,出去可不能这么说。”


    “这可是思想觉悟问题了。”


    吴老生无语的翻个白眼:“肯定不出去说,这不都是自己人,说几句实话吗?”


    向前进看看顾英华,考虑一下说道:“我看,还是跟着政策走,咱们也吃大锅饭。”


    “不过,各个村得做好思想工作,有个度,有规划,有计划,把日子算好。”


    “不能天天杀猪宰羊的胡来。”


    “另外,我考虑咱们要攒点粮食。”


    “今年大量钢铁,很多地方的收成怕是都不好,都忙着炼钢铁去了,地都荒了。”


    顾英华点点头。


    其实老百姓最清楚这日子好不好过。


    但是大局面之下,老百姓无力改变,只能随波逐流。


    三山公社这边,有顾英华在,时刻提醒管控,思想工作也做的好。


    这里的人,好歹没那么狂热,还是很冷静的,这让顾英华放心不少。


    “这个你们要注意把握。”


    “我们的好处,就是属于省特供区,不用担心外来的事情。”


    “但是该跟的政策,我们还是要跟。”


    “事情该安排的我都安排了,你们继续做下去就好。”


    “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


    “过天,我就该回去了。”


    这句话,顿时让会议室里沉默了。


    大家都不舍得顾英华离开。


    谁都清楚,没有顾英华,就没有三山村和三山公社,包括涞源县的今天。


    虽然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但是顾英华在这里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


    听说他要走……虽然大家早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情,可真到了这一步,还是舍不得啊。


    但是谁也拦不住,终究,顾英华的主业不在这里。


    没几天,崔可林带着县里的领导们过来,吴老生他们,包括三山公社的几十个村子的村长,都来到了三山村。


    他们都蹲在操场上,却谁也不说话,都在默默抽烟。


    三山公社的几十个村子,如今全部在种蘑菇。


    别看四十个村子在种蘑菇,可依然供不应求。


    这里的蘑菇已经计划覆盖供应附近的半个省,一部分省城,一部分四九城。


    随着种蘑菇,村民的日子飞速改变,那些之前过年都吃不饱的村子,现在家家户户都已经有了余粮。


    尤其是当初那个见到孩子和狗抢窝头的村子村长,蹲在旁边抽着烟,一个粗豪的汉子,眼泪不停地掉。


    “顾书记咋就要走了呢?”


    “他咋能就走了呢?”


    “好好的,他咋就要走呢?”


    周围的村长们也都是难过。


    顾英华看看自己这个办公室,于莉已经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好,陈卫红他们几个帮忙把东西搬上车。


    他走出办公室,看到外面的人。


    崔可林带着村长们,立刻站起来。


    顾英华笑笑,摆摆手,往外走去。


    来到那棵大柳树下,来到自己坐的那个位置,抬头看着远山。


    真的要离开了,还有点舍不得。


    可自己来这里的目标已经实现,这里的老百姓日子也好过了。


    而且,自己也打下了最好的基础,只要别乱来,没有大的变化,将来他们不会再穷。


    关键是,自己不会和这里隔断联系。


    只是不能常住这里了。


    后面的人默默的跟了上来。


    三山村的人今天大部分人都没有去上工,都来到这里等着。


    除了三山村的人,还有其他附近村子的不少村民,汇集了上千人。


    看到顾英华来到大柳树下,崔可林他们过来,人们也都围拢过来。


    “小顾连长,能不能不走啊?”


    “我们不想让你走。”


    吴老生眼睛湿润,粗大的手握住顾英华的手。


    顾英华笑着看着他:“放心吧,我还会来,我又不是不来了。”


    “这里可是我的老根据地。”


    “咱们以后,还是对口支援建设的兄弟单位呢。”


    吴老生擦擦眼睛,用力点头:“那你以后可一定要常来。”


    这个时候,突然十多个老头从外面走了进来,几个人抬着一把很大的伞。


    来到顾英华面前,吴老生几个老头转过身,把伞打开,撑起。


    伞足足两米高……


    伞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顾英华眼里一下有点湿润,心里火热起来。


    万民伞!


    很多名字都歪歪扭扭的,但是每个人的名字都写的很认真。


    这就是传说中的万民伞啊!


    以前看视频也感动,但是也只是感动。


    真正轮到自己了,顾英华居然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这不是一把伞,这是老百姓对他的认可!


    顾英华看着这些名字,伸手轻轻摸一摸,虽然都歪七扭八的,可这是夜校的成果。


    他们都识字认字,有了文化的种子。


    至少在这里,自己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了。


    “小顾连长,我们也没别的。”


    “这伞,是我们以前听说书的说了,好官要高升,老百姓就送个万民伞。”


    “我们就去做了一个,您别嫌弃,我们也不懂这些,这是我们唯一的念想。”


    “您带上吧,我送您出村。”


    看着万民伞,顾英华心里很是骄傲。


    这是自己被老百姓认可了。


    “我顾英华何德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