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啃骨头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不要乱,不要挤,饭菜管够,不用担心排在后面吃不到。”


    “咱们三山村管饱。”


    知青们连忙排队,吃饭谁都不想落后,都在着急的翘脚看着前方的队伍。


    谁都怕饭菜打完了没的吃。


    顾英华看着他们排队,微微摇头。


    “吴青山,他们待在三山村的这几天,每天早晨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给我安排一个军训。”


    “无组织,无纪律,像什么话?”


    顾英华喜欢看到整齐。


    不整齐,那是乌合之众。


    别小看排队这个事,如果形成了习惯,那就无形之间,养成了组织纪律性,一旦有事,动员能力能增强不少。


    吴青山当即点头。


    他们和学校的孩子们吃饭是错开时间的,不然没那么大的锅一下做几百人的饭。


    周建国很快排队到了前面,看着满满一大碗蘑菇粉条,上面还盖了一勺子红烧兔子肉,顿时口水都要下来了。


    至于大饼子,周建国伸手拿了三个。


    顾英华站在这里:“吃多少拿多少,只要不浪费,吃多少都行,管饱。”


    周建国大喜,看看顾英华,伸手又抓了两个。


    看到顾英华不说话,他伸手又加了一个。


    顾英华白了他一眼:“浪费可不行,能吃完?”


    六个大饼子……三个就差不多一斤了。


    成年人都未必有这个胃口。


    周建国刚要说话,被后面的人推到前面去了。


    “太师祖,我吃的完。”


    顾英华笑笑:“吃的完就行。”


    “要是浪费,我揍你。”


    吃饭的地方没有,大家也不在乎,就在操扬上三五成群的各自凑一堆坐在地上,蹲在地上吃。


    顾英华点根烟,在人群里转转。


    “看我干什么?吃饭。”


    顾英华走到哪,哪的人就停下吃饭,连忙站起来看着他。


    顾英华转了一圈,停了下来,看到不远处周建国和四五个知青凑在一起吃饭,有男有女。


    周建国嘴里塞着饼子,大口大口的吃。


    这没多会,周建国已经吞下四个大饼子,可碗里的菜,却没怎么动,红烧兔子肉,更是只吃了一块。


    然后,他夹了兔子肉,分给身边的几个知青。


    把最大的一块,分给了一个瘦瘦的戴着眼镜的小知青,这小知青看起来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


    当然,肯定不是这么小,只是太瘦小了,看着小。


    “李成,你太瘦了,多吃肉长个子。”


    那几个知青连忙把肉夹回去给周建国。


    “建国,你饭量大,今天大家都有,你快吃。”


    “以后我们分到村里干活,还得指望你帮忙呢。”


    一个女知青细声细语的说道。


    周建国笑笑,点点头,快速把几个大饼子吃完。


    看着碗里的菜和肉,小心翼翼的小口小口的吃着。


    这让顾英华看的很是暖心。


    顾英华去拿了两个大饼子,走过去放到周建国面前。


    他看的出来,周建国还是没吃饱。


    这让他很是好奇。


    周建国一抬头看到顾英华,连忙要站起来。


    顾英华按住他,给他碗里放了一块咸菜。


    “你这肚皮可以啊。”


    旁边戴眼镜的小瘦子李成连忙说道:“建国能吃,可他真的很能干。”


    “干力气活,比我们几个人都能干。”


    “他不白吃。”


    顾英华笑了起来,这还知道维护自己的朋友呢。


    “没事,尽管吃,在咱们这里,你有力气,能干活,工分就多,吃饭不是问题。”


    周建国拿起大饼子,接着大口大口的吃。


    没多会,吃下最后一个大饼子,菜也吃完了,才终于打个饱嗝,舒服的呼出一口气。


    “从没吃饱过,这次吃饱了。”


    “还是跟着太师祖好。”


    顾英华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他发现一个问题,所有人都没有扔骨头。


    那兔子肉的骨头,大家都放在碗里。


    他没多问,和他们聊了几句,就走到一边去了。


    没多会,大家都吃完了,排队去距离两百多米远的河边洗碗。


    然后……


    顾英华看到所有人,都依然没扔骨头,回到操扬上,依然三五成群,各自都在啃骨头。


    哪怕这骨头光滑的已经没有丝丝肉,纯粹的骨头。


    可很多人却慢慢的想要把骨头咬碎了都吃下去。


    顾英华叹了口气。


    陈卫红轻轻说道:“师父,看来城里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了。”


    “就周建国这肚皮,怕不是天天都得饿着?”


    “他这一个壮劳力最高的定量,也吃不饱啊。”


    顾英华轻轻点头:“你帮忙看着点,这几天把知青们搞个军训。”


    “也注意点,别突然吃饱了,有人吃撑坏了。”


    陈卫红点点头:“还好,这些孩子还都挺懂事的。”


    “多数都是勉强吃饱,没人敢吃多,都是饿怕了的,知道粮食金贵。”


    “我会看着点。”


    这个时候,周建国走了过来:“太师祖,我想求您个事。”


    顾英华看着他:“怎么,想走后门?”


    周建国低了头:“李成和他们几个,都身体不好,张燕还生病。”


    “分配去干活的时候,您可以把他们和我分到一起吗?”


    顾英华笑笑,他这是要照顾几个朋友啊。


    这倒是好事。


    看着周建国,顾英华点点头:“会考虑的。”


    “对了,建国,你爹三级工了吧?”


    “你家里也这么困难?”


    周建国听到顾英华答应,松了口气。


    他看看旁边,小声说道:“我家里算好的,起码不断顿。”


    “李成张燕他们家一天就两顿饭,到了月底,可能还要一天一顿吃几天,还吃不饱。”


    “张燕身体不好,就是饿的,李成也是,饿的不长个了。”


    “这次知青下乡,听说是跟着太师祖,我爹就赶紧给我报名,还特地去找了我小爷爷,要让我过来。”


    “家里的定量实在是不够吃。”


    “我肚皮又大,我爹又不舍得饿着我,可我爹都快饿的没力气上班了。”


    这特娘的,是家里养不起,送到乡下吃饭来了?


    顾英华笑着拍拍他的头:“管饱,跟着太师祖还吃不饱饭?”


    周建国顿时大喜。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仅仅是这些知青们的家里情况,就能看到如今的情况有多难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大环境如此。


    至少,轧钢厂的这些知青们可以跟着顾英华来三山村,是幸福的,不用为吃饱发愁。


    甚至,他们只要肯努力,挣了工分,还能有些富裕,能够支持一下家里。


    把这些人安置下来,顾英华找到林家良,让几个老师帮忙,把这些知青分成两个班,开始教一些最基本的冶炼知识,给这些小知青上了五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