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权力到手了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看到顾英华的表情,县里的人都暗中松了口气,却还在紧张的看着顾英华,等待顾英华开口。


    顾英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点了点头:“可以。”


    这让崔可林和县里的干部们一下彻底放心了,顿时眉开眼笑。


    顾英华心里也是微笑:果然,人到了一定地位,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自己出手。


    自己只是说了落山坡的事情,崔可林就始终记住。


    这一段,估计一直在跑这个事情。


    上面也是趁着这个直管区的事情,顺势就处理了落山坡,落山坡就等于没了,下扬估计比槐树崖好不了多少。


    至于那些被撤职的人去了哪,顾英华懒得问。


    无非就是找到证据,把他们发送到大西北。


    这些人,在当地称王称霸习惯了,要抓他们,把柄从来不缺。


    只是国家以前不愿意随意动地方罢了。


    真要动了,落山坡算个屁。


    偌大一个中国都打下来了,还搞不赢你一个小山村?


    甚至这个事情,崔可林都没当大事办,也没太过在意。


    “多几个村无所谓。”多几个村,顾英华反而高兴。


    “但是这些村的主导权和管理权,谁说了算?”


    他原来只划定了十来个村,其实是怕上面不同意。


    主要是,顾英华要的,可不只是名义上的村,而是要真正掌控的村。


    这次他回厂里,和牛书记通气之后,把这里建成和轧钢厂的对口支援基地,也是为了这个。


    要是没有主导权,以后一旦有变化了,人家随便收回去,你的心血可就白瞎了。


    但是他没想到,上面胃口更大,一下给了三十九个村!


    那正好,也要借着这个事情,把权力拿过来。


    权力问题,必须说清楚。


    “这个公社,将会双重领导,县里和省供销社直属。”


    “因为这里将会成为省供销社的一个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这个公社的公社书记,上面的意思,也是有叶书记的意思,是您来担任。”


    “我兼任副书记,但是恐怕主要的工作都得是您做主,我也没法去。”


    “这个公社的情况特殊,所以,定级不是按照常规公社划分,而是划定为副处级单位。”


    “管理权,县里不插手,但是要分一点公粮份额,省供销社也不插手,只要我们完成规划任务就行。”


    崔可林接着说道。


    顾英华有点惊讶,自己一直认为这个时代虽然朝气蓬勃,但是这种事情未必敢这么大胆。


    可他还是低估了老前辈们改造这个世界的决心和魄力。


    这三山公社,几乎等同后世的特区了。


    这权力给的是真痛快。


    这意味着,这三十九个村成立的这个直管区,几乎自己是一手遮天了。


    这是好事。


    至于安排崔可林过来当副书记,无非就是为了给当地留点面子。


    同时,顾英华早晚都是要走的,到时候总得有个熟悉的人接手。


    但是这个人,必须是能保证顾英华满意的,那除了崔可林,也没别人了。


    当然,崔可林这也是因为叶德胜的原因,得到上面的认可了。


    不然,他也没这个资格。


    顾英华点头:“可以。”


    “我正好这次回厂里,和厂里商量了,和咱们县结成对口支援单位。”


    “三山公社,就作为厂里的对口支援基地。”


    “到时候,有工厂的支持,公社我才有把握带好,县里也能更好一些。”


    崔可林和县里的干部们顿时惊喜无比。


    有轧钢厂支援,别的不说,起码农具不用发愁了。


    这是天上掉馅饼啊。


    “书记,还有个事情。”崔可林立刻说道。


    崔可林也是个懂事的,你看,这书记这不就叫上了?


    顾英华笑笑,点头说道:“嗯,你说。”


    崔可林连忙说道:“这个公社成立后,上面的意思是所有村子都要展开蘑菇种植。”


    “省供销社反馈回来的,蘑菇需求的缺口是巨大的。”


    “别说目前几个村,咱们全县都种,怕也不够。”


    “不过,上面也清楚,其他地方条件合适的,还是种粮食优先,所以,范围将来就暂时限定在三山公社。”


    “三山公社,实际上是打算转为农扬,采取工人制度,但是他们讨论之后,还是按照您的计划来。”


    崔可林接着说道。


    顾英华点头,这是个好事。


    蘑菇如今不能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这几十个村种蘑菇,根本不够消耗。


    光四九城几百万人,若是能大规模供应,得多少村去种蘑菇才能够?


    可现在粮食最重要,还不到粮食富裕的时候,还是要控制规模。


    至于改农扬?


    算了吧!


    自己要的不就是这个农村名号嘛?


    转了农扬,那就成了工人了,农村名号就没了,以后很多事情可就不好做了。


    “制度还采取之前的制度。”


    “其他的我没有意见。”


    “你辛苦些,等明天你去省里跑一跑,尽快让文件下来,我立刻带着村民开展蘑菇种植,争取今年过年,各个村都能过个好年。”


    “现在,知青们该到了。”


    顾英华笑着抬手看看表说道。


    不知不觉之间,在会议室坐了快一个小时了。


    崔可林松了口气,叶书记因为省里要求多增加二十多个村,感觉有点对不住顾英华,不好意思来和顾英华谈。


    其他人没人放心,就让崔可林来和顾英华讨论这个事情。


    如今顾英华除了改农扬,都答应了,这事就算是成了。


    搞农扬不成,也是预料之中的。


    他连忙笑着站起来:“好。”


    这次来的知青,一共一百多人,都是轧钢厂的。


    顾英华之前的规划,起了作用了。


    轧钢厂那边,牛书记亲自去跑了一些部门,把这里当做了轧钢厂的定点知青点。


    听说这里是知青点,牛书记在厂里动员工人子弟下乡,工作太容易做了。


    只需要说一句:下乡的地方,是顾英华顾处长支农的三山村区域。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该下乡的,立刻毫不犹豫的去收拾东西,跟着下乡过来。


    “师祖……”


    “太师祖……”


    顾英华吓了一跳,车上怎么还有人喊太师祖?


    自己都有徒徒孙了?


    几个十几岁的孩子从车上跳了下来。


    “太师祖……”


    “师祖,我们来了。”


    顾英华看着眼前的几个孩子,纳闷无比。


    “太师祖?你爷爷是我徒弟?”


    顾英华有点奇怪了,自己有那么大年纪的徒弟?


    自己徒弟中最大的,也就是陆长青和陈卫红几个,可也就四十来岁啊。


    没记得自己徒弟里有更大的。


    可这小家伙至少十五六岁了,他爷爷……就算现在结婚早,那不也得至少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