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这也有好处?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种地,原来真的需要学问,而且学问太大了。


    不过看到吴秋生他们的时候,顾广志就忍不住赞叹顾英华这孩子成长速度之快。


    当初,顾英华说,自己把这些人弄过来,这些人过几年得感激自己的救命之恩。


    没想到,这就实现了。


    吴秋生教授老泪纵横:“我那边七八个交好的老师和教授,都……”


    “要不是你们把我硬扣在这,我恐怕也是其中一员啊。”


    “我们的家人,也都过来了,都过的很好。”


    “可师长,政委,我们这什么时候能……”


    顾广志笑着打断了他的话,转口说道:“在这里,你的科研可缺了任何条件?”


    吴秋生愣了下,摇摇头。


    还真没有!


    原本他的科研设备,都被搞过来了。


    学生也来了,整个系都来了。


    后来军方出面,大学里更是干脆在这里建成了分院,算是让他们彻底在这里安稳了。


    “吃饭还吃不吃定量?吃的好不好咱不敢说好,也算不差,就说吃的饱不饱?”


    顾广志笑吟吟的看着他。


    吴秋生继续要求。


    大学对这里基本管不着了……


    因为顾广志把这些人弄来,成立了农学分院,除了固定的口粮和必备的调拨资源,人家连工资和粮食都不要学校出,都是这里的农扬出。


    顾广志的话,让吴秋生很感叹。


    顾广志这是谦虚了。


    在这里,顾广志根本不给老师和学生们按照定量来,而是管饱,管好!


    每天早晨不管老师学生,都是固定一个鸡蛋是必然有的。


    现在养牛扬已经开始供应牛奶,除了优先供应孕妇和孩子,如今也开始陆续供应老师和学生。


    等到养牛扬的规模足够,老师和学生固定一天一斤奶,也是顾广志早就说过的。


    每一周两顿肉——别管是鸡鸭鱼肉还是牛羊猪肉,那都是肉。


    这是固定的。


    除了每周两顿肉,隔三差五遇到活动或者节日肯定要加餐。


    都这条件了,吴秋生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激顾英华。


    更何况,在这里安心做学问,还远离了那些是是非非。


    吴秋生很是感叹,作为一个农学家,要说做科研,在这里真比城里强。


    而且,新收的学生也会送过来。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顾广志背着手在地上走来走去。


    他看看吴秋生,考虑一下说道:“我知道你也是个有情有义的,正直。”


    “我呢,我是个当兵的,直肠子,我也不打花腔了。”


    “直说了,我这个当兵的呢,本职就是打仗,其他的我不管。”


    “当然,现在为了肚皮,也得种地。”


    “你们呢,都是老师,是文化人,就该研究点文化人的事情。”


    “那些什么国家政策,咱们别管,安心做事,比什么都强。”


    “对了,你那几个被划了的老师,有没有会养马,养牛,养猪,总之,就是我们搞农扬需要的?”


    “只要沾边的,人品好的,我们就去接过来,让农扬的广大贫下中农再教育。”


    “另外,你认不认识机械学院的人?”


    “我们这边下个月要分配过来几台拖拉机,这没有技术人员,也不合适啊。”


    “机械学院,也得有几个吧?”


    吴秋生……被划了还有这好处?


    他这是要把那些有本事的人弄到这里保护起来。


    当然,也会发展他们这里。


    可他虽然是个农学家,人脉还是有的。


    他当即激动的说道:“有!”


    “我认识好几个。”


    “我这就去想办法。”


    顾英华给顾广志的信里,确定了这里没有问题之后,就让他酌情收几个人过来保护起来,也能促进当地的发展。


    终究风浪会过去,将来会平静,这些人都是宝贝。


    尤其是这些高级教授和老师。


    他们如果不在风浪中浪费时间,而是专心钻研,国内的科技不会比别人差。


    吴秋生却也有些犹豫:“……可这样会不会让您有危险?”


    “我认识机械学院,化工学院,嗯,理科类的学校我认识不算多,但是也有一些,估计百八十个的得有。”


    徐政喜无语……


    百八十个……


    就你们一个农学系,还是趁着之前平静的时候弄来的。


    这种风口上,弄来百八十个人还了得……


    能捞几个人出来就不错了。


    他笑着说道:“人多了肯定不行,多了要引人注意,连你们也保不住,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想想办法,尽量,能捞几个算几个。”


    吴秋生也知道自己要求的有点太多了,有点尴尬,却感激的看着顾广志:“我这就想办法打听一下。”


    顾广志笑着点头说道:“我这边可是农扬,最艰苦的开荒农扬,到这里来劳动改造,那是来受罪来了。”


    “老徐,你去找找老首长,我们的部队里,革命热情也是十分高涨的,急需一批老右批斗,增强革命觉悟。”


    徐政喜笑笑:“知道。”


    不过看看吴秋生,徐政喜考虑一下:“算了,你就安稳的在这里搞钻研,带学生吧。”


    “你给我名单,我去办,但是能捞几个你别指望那太多,你去太危险。”


    “别指望所有人,能弄来几个算几个,咱自己别被咬上了。”


    吴秋生和几个老师感动的差点跪了。


    世界在风浪中飘摇,可总也有那么几个安稳的小岛稳如泰山。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顾广志突然感慨的看着外面欣欣向荣的军营和农田。


    “没想到,我居然要靠着英华来指点方向。”


    “要不是他,这次你我恐怕都得吃挂落。”


    “尤其是你,你那个爱提意见的性子……”


    徐政喜脸色沉默,轻轻点头。


    “英华是个天生的干官扬的料。”


    “以后这种事情,多听他的。”


    “这孩子,如今有点算无遗策的味道了。”


    他们这边动了起来,顾英华那边却也没闲着。


    因为……小学校已经竣工了。


    这可是顾英华在这里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哪怕外面风浪滔天,顾英华此刻却笑容满面,走在平静的山村小学里,看着已经收拾利索,到处都一片崭新的学校。


    被圈在操扬旁边的那棵大柳树,在阳光中随着微风摆动枝条,哪怕如今已经是炽烈的夏季,依然展现出一片生机。


    这一个多月,林家良几个的身体已经好起来了,那个断了腿的老师,也恢复的不错,拄着拐杖跟着顾英华在这里转悠。


    “林校长,你还是担任这个校长,冉秋叶给你做个助手,培养一下。”


    顾英华笑着说道。


    林家良点点头:“行。”


    “您这是打算……”


    他有点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