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有点不正经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顾英华也不在意,张嘴就喝。


    于莉刚要摸水壶,看到冉秋叶动作这么快,气的把水壶恨恨的塞给陈卫红。


    陈卫红在旁边看的嘿嘿直乐,这是两女争夫啊。


    不过,他更希望是冉秋叶。


    冉秋叶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更拿得出手。


    将来,师父可是要做大事的人。


    顾英华必定是要做大干部的,这个处长,可不是终点。


    比起于莉,冉秋叶更合适将来跟着顾英华当夫人。


    这拿出去都是门面。


    于莉嘛,要是给普通人做个老婆,那倒是个顾家的好手。


    吴青山连忙看看那边:“还没走远,再喊一会。”


    顾英华喝口水,领着村民继续“批斗”。


    林家良突然愣了。


    这批斗……似乎有点不正经?


    村里人说是批斗,嘴上口号喊的确实是震天响,但是却悄然围成一圈,给他们挡住了炽烈的太阳。


    人群中央,一个老太太蹲在地上,提着一壶凉茶挨个给他们喝水。


    “都受苦了,先喝口水缓一缓。”


    村里一个懂点骨伤知识的老人,正在查看那个断了腿的老师的伤势。


    一直到县上的车走远了,彻底看不到听不到了,顾英华才停了下来。


    冉秋叶这才快步悄然走了过来,连忙扶起林家良:“林校长,您没事吧?”


    林家良苦笑一声:“冉老师?这是……”


    林家良不是蠢人,他感觉到了这里的批斗不是那么回事。


    顾英华摆摆手:“带回去,继续批斗。”


    林家良和几个老师都糊涂了,这也算批斗?


    这比起在城里的批斗,这算什么?


    回到村子里,吴老生指着远处的山洞:“必须让他们好好在劳动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要和贫下中农一样,住山洞,种蘑菇,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顾英华故意黑着脸:“那不行!”


    “山洞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冬暖夏凉的,他们一群右派分子凭什么过这么好的日子?”


    “他们就得呆在村子里的破屋子里。”


    吴老生当即点头:“也对,他们就该住破屋子住牛棚。”


    林家良等人被安排到村委旁边的一户人家,这原本是个老光棍的房子。


    老光棍前几年去世了,留下了空房子,村子里一直把这里当村委的小仓库用。


    如今收拾出来,修葺一下,还不错。


    顾英华看看旁边的冉秋叶:“都如实记录下来没?”


    冉秋叶连忙用力点头:“都如实记录了。”


    “贫下中农认为他们需要深刻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住山洞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但是顾处长认为,他们不该有如此好的待遇,要住破屋子住牛棚。”


    “三山村广大贫下中农接受顾处长的建议,但是村子里没有牛棚,就让他们住村子最破的屋子。”


    顾英华点点头:“写的一定要认真,要有深度,写完之后给我看看,我给你改改,然后等之后,送回到那边。”


    冉秋叶感激的看着顾英华,用力点头。


    林家良等人听到,更是感激的无以复加,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顾英华。


    可他们还是糊涂,不知道到底怎么就糊里糊涂的到了这里。


    但是林家良等人也不蠢,在这里能有这本事的,只有顾英华。


    只是不知道顾英华为何会帮他们,毕竟也只算是点头之交。


    等到天色彻底黑下来,顾英华和于莉冉秋叶,提着饭走进那个小屋子。


    说是破屋子,可这个屋子,和村民住的都一样。


    知道他们要来,村民们还专门把这里修理了,比一般的家庭说不上好,但是也绝对不差。


    而且也只是暂住,等到学校盖好了,就让他们搬过去。


    “林校长,你们别着急,该养伤的养伤,该养身体的养身体,缓过来再说。”


    “九爷爷,您帮着这个老师好好看看腿。”


    林家良感激的看着顾英华,自己和顾英华绝对是不熟。


    一共只见过三次面,泛泛之交而已。


    可顾英华,却把他和几个老师从水深火热中捞出来了。


    顾英华和冉秋叶抬手给他们盛粥:“先别说话,先吃饭。”


    “别担心你们家里人,他们很快就过来。”


    “你们到了这里,就安心教书,别再去管那些其他的事情。”


    “马上学校就盖好了,宿舍也盖好了,你们到时候就一起搬过去,这里暂时先住着。”


    几个老师突然嚎啕大哭。


    林家良也是满眼热泪。


    冉秋叶这个时候说道:“要不是顾处长帮忙,林校长,你们恐怕还要被下放到边疆去劳动改造。”


    林家良听到这句话,连忙把眼泪止住,看着顾英华。


    “顾处长,我们只是点头之交,这些老师,和你甚至都没见过面。”


    “可为何您甘冒如此大的风险,把我们带过来呢?”


    知识分子就是相对单纯,这种话,你也当面这么问,太直白了。


    顾英华笑笑:“因为你们都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我没办法改变大势,但是把你们几个带过来,我还是能做到。”


    “当然,我也是有私心的。”


    林家良连忙看着顾英华,看看身边的几个老师,大家都疑惑了。


    有私心?


    可自己就是个老师,能给他帮什么忙?


    他需要笔杆子?


    可顾英华曾经做过报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篇报告,甚至学校里的教育系统都学习过。


    顾英华的笔杆子,不比他们这些老师强?


    顾英华笑笑:“我需要老师。”


    “你们看,这里是咱们国内最穷最落后的革命老区。”


    “当初战争,这里支撑了我们的解放事业。”


    “可如今,解放了,这里条件差,这里老百姓的日子,反而过的最艰难。”


    “他们是有功于这个国家的,凭什么国家建好了,他们就不能过的好点?”


    林家良默默点头,听着顾英华的话。


    顾英华指着外面,轻轻叹息一声:“你们看。”


    “这里,穷山恶水啊。”


    “以目前的科技,几乎无法让他们摆脱贫困。”


    “但是,我相信,读书,学习,研究科学,将来我们一定能做到。”


    “可是国内新建,一切一穷二白,不光是财富,也是知识。”


    “这周围,十多个村子,没有一个老师,没有一个在学校上学的学生。”


    而且,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上百年。


    这附近,曾经有过的仅有的一个学校,还是槐树崖刘家当时的私塾。


    可老百姓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凭什么老百姓的孩子不能接受教育读书?”


    顾英华看着林家良,心里很是触动。


    这些老区,为革命付出的太多了。


    却得到的是最少的。


    甚至到了后来,建国几十年了,这里反而成了让人看不起的落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