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自请卸任,军令状!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大殿上。
李崇义伸手指向殿外,仿佛指向遥远的北疆,厉声道:
“若今日开了这个先例,他日是否任何边将,都可以‘事急从权’为由,擅自行事,甚至拥兵自重?”
“陛下!您这是要姑息养奸,自毁长城啊!”
“国法若废,则国将不国!请陛下三思!!!”
李崇义这近乎咆哮的逼问,如同惊雷炸响在金銮殿,震得所有官员心神剧颤!
谁也没想到,太师竟然敢如此对皇帝说话!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施压和逼迫!
赵真被李崇义这番激烈的言辞顶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胸口剧烈起伏,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他年轻气盛,何曾受过臣子如此当庭逼迫?
一股怒火直冲顶门,却又被残存的理智死死压住。
他深知李崇义在朝中的势力,若强行对抗,后果难料。
一时间,皇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和为难之中,答应李崇义,北疆必乱。
不答应,则朝堂不稳,法度受疑。
进退维谷!
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极点的时刻——
“陛下!”
一直沉默观察的何高轩,眼看火候已到,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手持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快步出列,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何高轩吸引过去。
连正处于暴怒边缘的李崇义,也暂时压下怒火,冷眼看向他,想知道他还要耍什么花样。
赵真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道:“何爱卿,快讲!”
何高轩高举奏折,朗声道:“陛下,此乃幽州都督韩成练,于蓟城之战后,亲笔所书,以八百里加急送至臣处的请罪及举荐奏章!”
他刻意强调了“请罪”二字,随即不等内侍转呈,便直接当着百官的面,大声宣读起奏章的核心内容:
“韩帅在奏章中言道,其因蓟城血战,身受重伤,精力不济,已难当幽州都督之重任,深感愧疚!”
“为北疆大局计,为早日收复失地计,他恳请陛下恩准,允其卸下幽州都督之职,退居二线,安心养伤!”
这个消息已然令人震惊,但何高轩接下来的话,更是石破天惊:
“同时,韩帅以项上人头及毕生声誉担保,竭力举荐扬威将军吴承安,暂代幽州都督一职,总揽北疆一切军政事务,全权负责——收复居庸关之战!”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帝,又扫过脸色阴沉的李崇义,声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韩帅在奏章末尾立下军令状!他与吴承安,愿以性命前程作保!请求陛下给予吴承安两个月时间!”
“若两个月内,吴承安能成功夺回居庸关,则请陛下念其戴罪立功,对其过往过失,网开一面!”
“如若不然——”
何高轩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决绝,“若两个月期限一到,居庸关仍未光复!则证明吴承安才不堪用,有负圣恩!”
“届时,无需陛下下旨,韩成练与吴承安,愿自缚入京,交由三司会审,是杀是剐,任由陛下处置,绝无怨言!”
静!
死一般的寂静!
何高轩这番话,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投入了一块寒冰,瞬间让整个金銮殿的温度都降到了冰点!
韩成练自请卸任!
举荐吴承安!
立下军令状!
限期两月!
不成功便成仁!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
就连李崇义,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怔住了,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齐刷刷地投向了龙椅上的年轻皇帝。
现在,压力完全来到了赵真这一边。
是接受韩成练的以退为进和这份沉重的军令状,给予吴承安机会?
还是依旧坚持严惩,冒着北疆局势彻底崩溃的风险?
赵真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陷入了更长久的沉默。
但这一次,他的眼中,少了几分之前的犹豫,多了几分决断的光芒。
何高轩宣读的韩成练奏章,如同在波涛汹涌的朝堂上投下了一颗定海神针。
那“自请卸任”、“举荐吴承安”、“立下军令状”、“两月为期”的决绝姿态,瞬间将所有的矛盾与压力,都转化为了一个简单而残酷的赌约。
两个月,夺回居庸关。
金銮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皇帝赵真与太师李崇义之间来回逡巡。
赵真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他知道,这是打破僵局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了。
他不能辜负韩成练如此巨大的牺牲与信任。
他将目光投向依旧面沉如水的李崇义,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与最后的征询:
“太师,韩帅拳拳为国之心,天地可鉴。”
“其所请以两月为期,戴罪立功,不知太师,意下如何?”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太师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此事最终的走向。
李崇义站在原地,那双深陷的眼窝中,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闪烁不定。
他何等老辣,岂会看不出韩成练这“以退为进”的算计?
这老匹夫,分明是知道自己难逃干系,索性以自身隐退为代价,换取吴承安等人的一线生机,并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那两个月的期限上!
好一个断尾求生!
好一个金蝉脱壳!
李崇义心中冷笑连连,一股被算计的愠怒涌上心头。
但他更清楚,事已至此,若再强行反对,不仅会显得自己咄咄逼人、不顾大局,更可能将陛下彻底推向何高轩一方。
韩成练已经主动退下,他若再紧逼不舍,反而落了下乘。
况且,两个月?
居庸关天险,岂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武镇南虽败,但据关而守,以逸待劳,吴承安经历连番大战,兵力疲惫,粮草辎重也未必充足。
两个月内想要夺关,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李崇义眼中那抹寒光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带着几分看好戏意味的算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