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怎么开始压力我了?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朝堂争斗,兵部主事秦元化也站了出来。


    他官职虽不高,但隶属兵部,在此事上发言也颇有分量。


    他显然是李崇义安插在兵部的棋子。


    “陛下,微臣附议太师与朱大人!”


    秦元化语气激昂:“吴承安等人之行径,已然触犯《大乾律·擅兴律》、《大乾律·职制律》多条!法度森严,岂容儿戏?况且……”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将矛头指向了更高处:


    “况且,吴承安、王宏发、马子晋等人,皆属幽州治下!”


    “他们如此胆大妄为,韩成练身为幽州都督,封疆大吏,岂能置身事外?”


    “若非其平日治下不严,纵容包庇,焉能酿成今日之祸?”


    秦元化图穷匕见,声音提高八度:“依微臣之见,韩成练驭下无方,失察失职,致使北疆军政混乱,关隘失守,其罪责绝不在吴承安等人之下!”


    “理应一并追究,严惩不贷!”


    “轰!”


    此言一出,如同在已经沸腾的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追究韩成练的责任!


    太师一党的最终目标,终于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


    他们不仅要借此案斩杀吴承安等新锐将领,更要顺势将镇守北疆多年的老帅韩成练拉下马!


    彻底清洗韩成练在北疆的势力!


    这一下,连许多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都脸色大变。


    韩成练在北疆威望极高,功勋卓著,若因属下之过而被牵连治罪,于情于理,都难以服众!


    但李崇义、朱文成、秦元化三人联手,引经据典,扣动国法纲常,其势汹汹,让人难以直接反驳。


    金銮殿上的局势,瞬间急转直下,变得对何高轩、唐尽忠等人极为不利。


    李崇义一党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要阻止戴罪立功的方案,更要借此机会,给予韩成练一系致命一击!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再次聚焦于龙椅上的年轻皇帝。


    面对太师一党如此凌厉的攻势,以及将韩成练也卷入其中的险恶用心,陛下会如何决断?


    他还能坚持给予吴承安等人机会吗?


    还是会迫于压力,采纳太师之言,严惩不贷,甚至牵连韩成练?


    赵真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陷入了更加艰难和深沉的权衡之中。


    金銮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


    李崇义、朱文成、秦元化三人联手,步步紧逼。


    不仅要将吴承安等人置于死地,更将矛头直指北疆支柱韩成练,其势汹汹,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态。


    年轻的皇帝赵真端坐于龙椅之上,面沉如水。


    他登基时日尚短,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牵涉甚广的朝堂争斗,尤其是涉及到前线大将和边防重臣,一时间也难以决断。


    太师一党引经据典,占据法理高地。


    何高轩等人则强调战功与实际情况,力求稳定。


    双方各执一词,皆有道理,让他左右为难。


    他的目光在沉默的百官中逡巡。


    最终,落在了文官班列中一位始终眼观鼻、鼻观心,未曾发表任何意见的老臣身上——光禄大夫赵愈。


    赵愈,乃是皇室远支宗亲,辈分极高,虽不掌实权,但地位清贵,在朝中德高望重。


    更重要的是,他向来以中立公允自居,不参与任何党派争斗,其意见往往能被各方勉强接受,是朝堂上典型的“和事佬”与缓冲剂。


    在此僵持不下之际,赵真希望能借助这位宗室老臣的威望和看似客观的立场,来打破眼前的僵局,为自己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决策参考。


    “赵爱卿,”


    赵真开口,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随之转向一直保持沉默的赵愈。


    “你乃宗室长者,德高望重,于此事……有何见解?”


    被皇帝点名,赵愈无法再置身事外。


    他缓缓出列,步伐沉稳,脸上带着一种符合他年龄和身份的凝重与深思。


    他先是对皇帝恭敬行礼,然后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对峙的双方。


    然而,还没等赵愈开口。


    太师李崇义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与威胁的声音,便抢先一步响起,仿佛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


    “赵大夫,”


    李崇义并未看赵愈,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您乃宗室楷模,向来以持正公允著称。”


    “如今此事,关乎朝廷法度之威严,关乎纲常伦理之存续,更关乎北疆未来之安稳。”


    “还望赵大夫……能秉持公心,谨言慎行,为我大乾之万年基业,仗义执言!”


    这番话,看似尊重,实则已将“朝廷法度”、“纲常伦理”、“万年基业”这些大帽子扣了下来。


    隐隐将赵愈架在了火上,暗示他若不能“秉持公心”,便是罔顾国法,损害国本。


    何高轩见状,心中暗骂李崇义老奸巨猾,但也立刻出声,语气诚恳,却同样带着深意:


    “赵大夫!北疆战事,血火交织,瞬息万变,非身处其境,难以体会其中之艰难与无奈!”


    “前线将士,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其所行所为,或许有违常制,然其忠勇之心,天地可鉴!”


    “还望赵大夫……莫要昧着良心,寒了忠臣义士之心啊!”


    一个要求“秉持公心”,一个呼吁“莫昧良心”,双方都将巨大的压力施加到了这位老臣身上。


    赵愈站在御阶之下,感受着来自皇帝、太师、何大夫以及满朝文武或期待、或审视、或威胁的目光。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愈发凝重,甚至能看出几分挣扎。


    他心中明镜似的。


    太师一党势大,根深蒂固,得罪不起。


    但何高轩所言也非虚,北疆确实需要吴承安这样的将领去稳定,韩成练更是动不得。


    无论他偏向哪一边,都必将得罪另一方,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赵愈已然打定了主意——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


    否则今天这关,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