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形势比人强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谢绍元目光灼灼,语气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厉:“胡大人!本官虽是吴将军麾下一录事参军,官阶或许不及你县令尊崇。”


    “但今日,我不得不以吴将军特使的身份,提醒你一句!军令如山,违者当斩!”


    “此乃北疆生死存亡之秋,绝非你平日官场敷衍塞责之时!”


    “若因你清泉县按兵不动,致使战局有失,这个责任,莫说是你这顶乌纱帽,恐怕就是你的项上人头,也未必担待得起!”


    “还望胡大人,莫要自误!”


    这番话,已是将所有的遮羞布都扯了下来,将最残酷的后果赤裸裸地摆在了胡彬面前!


    不再是劝说,而是警告,是威胁!


    胡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他之前所有的推诿借口,在清河、青山两县已然出兵的事实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甚至可笑!


    他若再坚持,那就不是谨慎,而是违令,是怯战,是将自己置于所有赴援同僚的对立面,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悬于刀口!


    他求助般地看向下首的司徒青,却见司徒青此刻也是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动了。


    司徒青虽是武将,但也深知其中利害,此刻若再不出兵,清泉县就将成为众矢之的。


    胡彬见司徒青如此神态,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破灭。


    他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懊悔和一丝认命,他看向司徒青,声音干涩地说道:


    “司徒将军,形势比人强啊。”


    “既然青山、清河两县都已出兵,我清泉县确实不能再拖延了。”


    “还请你立即回营,点齐麾下三千兵马,火速赶去会战吧!”


    司徒青闻言,深吸一口气,抱拳沉声道:“末将领命!”


    他倒也干脆,既然县令已经发话,局势已然明朗,他作为军人,执行命令便是。


    然而,就在司徒青转身欲走之时,谢绍元却再次开口:


    “司徒将军且慢!”


    司徒青和胡彬都疑惑地看向他。


    谢绍元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却不容置疑的笑容:“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为免途中再有波折,或者准备时间过长,耽误了战机,本官便随司徒将军一同前往军营,也好亲眼见证我清泉县将士慷慨出征的雄姿!”


    他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


    他不相信胡彬和司徒青,担心他们表面答应,背后又搞什么拖延战术,或者出工不出力。


    他必须亲自去盯着,确保这三千兵马立刻、真正地开拔!


    胡彬闻言,嘴角抽搐了一下,却无力反驳。


    司徒青目光复杂地看了谢绍元一眼,心中暗叹此人做事当真滴水不漏,随即点头道:


    “谢参军既然不放心,那便一同前往吧。”


    “如此甚好!”


    谢绍元拱手:“胡大人,军中事务紧急,下官便先行告退了!”


    说罢,他不再多看面色灰败的胡彬一眼,与司徒青并肩,大步走出了县衙后堂。


    夜色中,清泉县的兵马,也即将在这位录事参军的亲自督促下,加入那滚滚的救援洪流。


    王宏发扣押李立、夺兵亲征的消息,如同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紧接着,马子晋陪同牛寿出兵,谢绍元亲督司徒青发兵的消息,也如同插上了翅膀,通过快马、信鸽乃至行商的口耳相传,以惊人的速度在幽州各府县之间传播开来。


    起初,这消息带来的更多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什么?清河县王宏发把李立给扣了?还自己带着兵去了?”


    “青山县马子晋也逼着牛寿出兵了?这……这两个县令是疯了吗?”


    “吴承安麾下的谢绍元亲自到了清泉县,盯着司徒青点兵出发?”


    官场之上,一片哗然。


    许多仍在观望的知府、县令、守将,第一反应是觉得王、马二人太过冲动,谢绍元行事过于霸道,这简直是胡闹,是拿自己的前程和身家性命在赌博!


    不少人心中甚至存着一丝侥幸与鄙夷,等着看这几个“愣头青”撞得头破血流,成为武镇南军功簿上的又一笔数字。


    然而,当最初的震惊过去。


    当确认消息属实,并且这三支兵马确已开拔,正迅速向吴承安指定的定风坡方向集结时,所有还在犹豫的官员们,心态开始发生了微妙而急剧的变化。


    他们猛然意识到,局势,已经不一样了!


    这不再是吴承安一纸檄文空泛的号召,而是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县兵马,合计八千之众,这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打破僵局、不惜代价也要救援的决绝姿态!


    恐慌,开始在一些心思灵敏的官员心中蔓延。


    “王宏发、马子晋他们带了头,我们若再按兵不动……”


    “吴承安若是事后追究起来,这违抗军令、坐视主帅被围的罪名,谁担待得起?”


    “就算吴承安不计较,可韩帅若是脱困,知晓我等见死不救,又会如何看我等?”


    原本保全实力、固守待援的借口,在清河、青山、清泉三县已然出兵的事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甚至显得卑劣可笑。


    同僚的行动,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内心的怯懦与算计。


    而更深远的一层恐惧,也随之浮上心头。


    莫要忘了,被困在蓟城的是谁?


    是韩帅!


    是整个北疆的统帅!


    若是我=他们因为畏战不前,导致蓟城最终失守,韩帅罹难。


    那后果是什么?


    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那将意味着北疆防线核心的崩塌,意味着武镇南的大坤军团可以再无顾忌地长驱直入!


    到那时,他们这些各自为战、兵力分散的府县,在携大胜之威、兵力雄厚的大坤主力面前,又能支撑多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今日他们若袖手旁观,他日刀斧加身时,又有谁会来救他们?


    自救!必须自救!


    救援吴承安,救援蓟城,就是在救援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