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各取所需,看似公平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韩若薇紧张地抓住母亲的衣袖,眼巴巴地望向何高轩:


    “外公,母亲说的是真的吗?太师他们……真的会这么做吗?那师弟他……”


    看着女儿和外孙女担忧的神情,何高轩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但目光却更加坚定。


    他示意两人坐下,自己也在主位坐下,沉声道:


    “你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李崇义此人,睚眦必报,今日他在陛下和满朝文武面前吃了瘪,绝不会善罢甘休。”


    “暗中使绊子,几乎是必然之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透出强大的自信和决心:“不过,你们也不必过于忧心,老夫为官数十载,在朝中亦非毫无根基之辈。


    “今日之后,老夫已与兵部侍郎唐尽忠、蒋正阳达成共识,我等三人,将竭力为承安北上之路保驾护航!”


    他具体解释道:“唐侍郎会以兵部名义,行文沿途州府,命令他们按制拨调郡兵,增强承安实力。”


    “蒋将军则会利用其在军中的影响力,尽可能为承安争取一些便利,而老夫……”


    何高轩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执掌御史台,自有手段!老夫会严密关注与承安大军相关的一切粮草、军械、兵员调动文书!”


    “哪个环节敢无故拖延、克扣,或是阳奉阴违,送来老弱残兵、劣质军械,老夫的弹劾奏章,绝不会客气!定然要追查到底,严惩不贷!”


    他看着女儿和外孙女,语气缓和下来,带着安抚的意味:“所以,你们大可放心。”


    “只要我等还在朝中一日,就绝不会坐视有人用这些龌龊手段坑害承安!必会让他后顾无忧,能够安心在前线征战杀敌!”


    听到何高轩这番掷地有声的保证,韩夫人何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有父亲您和唐大人、蒋大人坐镇朝中,运筹帷幄,女儿就放心了。”


    “如此,承安才能心无旁骛,专心应对前方的战事。”


    韩若薇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娇声道:“还是外公最厉害!有外公在,那些坏人肯定不敢乱来!”


    她心中对吴承安的思念和担忧,此刻化作了更深的期盼:“希望承安哥哥在幽州,能再立新功,平安归来!”


    何高轩看着外孙女天真烂漫又充满希冀的脸庞,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护得吴承安周全,这不仅关乎国家战事,更关乎他外孙女一生的幸福。


    朝堂之上的风波,就由他们这些老家伙来抵挡,前方的战场,才是年轻人施展抱负的舞台。


    夕阳的余晖温暖地笼罩着韩府,与外界的暗流汹涌相比,这里暂时充满了一片温馨与希望。


    两天之后。


    时值一月底,北上的官道两旁,枯草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天空是那种灰蒙蒙的颜色,铅云低垂,似乎随时可能再洒下一场雪来。


    呵出的白气瞬间便在胡须和眉梢结上一层细密的霜花,冰冷的空气吸入肺中,带着一股干涩的寒意。


    然而,这严酷的天气却丝毫无法阻挡一支正在向北疾行的军队。


    旌旗招展,虽略显驳杂,却透着一股剽悍之气。


    队伍绵延数里,脚步声、马蹄声、车轮碾过冻土的吱嘎声混杂在一起,打破了原野的寂静。


    这是一支约莫一万五千人的队伍,核心是吴承安招安的旧部,经过白沙沟一战的洗礼,更添了几分锐气。


    吴承安身披一件玄色大氅,内衬软甲,骑在一匹神骏的黑马上,行进在队伍的前列。


    寒风拂动他额前的碎发,露出下面那张年轻却已显坚毅的面庞。


    他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前方蜿蜒的道路,眼神深邃,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他身后的王宏发可没这份沉稳。


    虽然也被寒风吹得鼻尖通红,但他脸上却满是兴奋的红光,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策马赶上两步,与吴承安并辔而行,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


    “安哥儿,算算日子,咱们的捷报应该早就到京城了!朝廷的封赏旨意,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


    王宏发咧着嘴笑道,眼中充满了期待:“你说,这次陛下会给你个什么封赏?”


    “你可是立下了剿灭‘一阵风’这样的大功!再加上你武状元的身份,怎么也得是个将军吧?说不定还能有个爵位呢!”


    他越想越美,仿佛已经看到了吴承安加官进爵、风光无限的模样。


    毕竟,对于他们这些曾经在底层挣扎的人来说,朝廷的封赏代表着光宗耀祖,是实实在在的认可和前程。


    相较于王宏发的兴奋,吴承安的反应却平淡得出奇。


    他甚至连嘴角都没动一下,只是淡淡地说:“封赏?无非是官职、金银罢了。”


    “得之,我幸,不得,亦无妨。”


    “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赶到幽州,站稳脚跟。”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


    “比起我的封赏,我倒是更想知道,朝廷会如何封赏咱们那位孟津知府,韩永福韩大人。”


    提到韩永福这个名字,吴承安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那笑意复杂,带着几分算计达成后的从容,也带着几分隔岸观火的戏谑。


    他与韩永福之间,本就是一桩赤裸裸的交易。


    他需要韩永福手中的郡兵来壮大实力、证明价值,而韩永福则需要一份足够分量的战功作为晋升之阶。


    各取所需,看似公平。


    但这并不妨碍吴承安对韩永福接下来的处境抱有一种看好戏的心态。


    他深知,韩永福此举,等于是在太师李崇义的心口上插了一刀。


    以李崇义那睚眦必报、掌控欲极强的性格,岂会轻易放过这个背叛师门的门生?


    王宏发一听吴承安提起韩永福,顿时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兴奋劲儿消了大半,嘴角不屑地撇了撇,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解和埋怨:


    “安哥儿,你不提这事我还不想说!一提起来我就憋得慌!”


    “我是真想不明白,你为啥非要分一份天大的战功给那个老狐狸?”


    “是,他是拨了四千郡兵给咱们,可那也不是白给的啊,咱们可是真刀真枪去打的山匪,玩的是命!”


    “就算没有他韩永福,咱们或许打得艰难点,但未必就拿不下‘一阵风’!”


    “凭什么要把到手的功劳分他一半?要不是他在捷报上署名,还把调兵的事说得那么清楚,这功劳可都是咱们兄弟的!”


    “现在倒好,让他平白捡了个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