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这分明是在暗示!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太师府,客厅。


    李崇义微微停顿,语气依旧淡然,却刻意加重了某些词汇:


    “如今这世道,各地灾荒不断,流民如蚁,饥寒交迫之下,为了一口吃食,什么都干得出来。”


    “还有那些占山为王的悍匪强人,平日里打家劫舍,刀头舔血,这么一大笔足以让人几辈子吃喝不尽的财富,对他们而言,那可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啊。”


    他说到这里,便不再多言,重新闭上了眼睛,手中的铁球再次开始缓慢地转动起来,仿佛刚才只是随口感慨了一番世道艰难。


    然而,这番话听在朱文成等人耳中,却如同醍醐灌顶!


    太师这哪里是在感慨?


    这分明是在指点迷津!


    是在暗示!


    朱文成眼睛猛地一亮,脸上瞬间露出了悟和兴奋交织的狰狞笑容,他立刻躬身,声音都因为激动而提高了些许:


    “太师英明!您提醒的是!属下愚钝!如此巨款出行,怎么可能瞒得过所有人的眼睛?”


    “那些无法无天的亡命之徒,若是得知了消息,岂会不动心?说不定此刻已经在谋划着,该如何在半道上动手劫掠了呢!”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结局:“从洛阳到幽州,那么多险要之地,黑风口、落鹰涧、一线天,随便哪一处,都是杀人越货的好地方!”


    “他吴承安就算有三头六臂,又能护得住几辆银车?双拳难敌四手,猛虎也架不住群狼!”


    “说不定根本不用等到幽州,他和那十一万两银子,就得一起栽在哪个荒山野岭,人财两空!”


    “到时候,谁又能查得出来是谁干的呢?只能怪他自己运气不好,遇上了悍匪罢了!哈哈哈哈!”


    其他官员也纷纷反应过来,脸上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阴冷的笑容。


    李崇义听着朱文成那兴奋的话语,眼睛依旧闭着。


    只是嘴角那抹淡漠的弧度似乎微微扩大了一丝,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对朱文成的领悟能力表示认可。


    随即,他仿佛倦了一般,轻轻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和不容置疑:


    “行了,更深露重,都散了吧。聚在这里久了,难免惹人闲话。”


    “是是是,我等告退!”


    “太师早些安歇!”


    众人如蒙大赦,又像是得到了明确的指令,纷纷躬身行礼,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书房。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恶毒。


    朱文成走在最后,他对着李崇义的背影再次深深一揖,脸上带着谄媚而又狠厉的笑容,低声道:


    “太师放心,属下知道该如何做了,定会做得干干净净,绝不会留下任何首尾!”


    说完,他才轻手轻脚地退出书房,并细心地将房门掩好。


    一离开太师的书房范围,朱文成脸上的谄媚瞬间化为迫不及待的阴狠和急切。


    他快步走向府外,心中已经开始盘算。


    该如何不经意地,将武状元吴承安携带十一万两巨款即将离京前往幽州的消息,巧妙地、迅速地散播到那些该知道的人耳朵里去。


    夜色,掩盖了无数阴谋和杀机。


    一场针对吴承安和那笔巨额军饷的致命伏击,已然在暗处悄然拉开了序幕。


    皇宫,御书房。


    夜色已深,但此处依旧烛火通明,皇帝赵真并未就寝。


    他独自坐在龙案之后,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一份关于北方灾情的奏折,显然心思并不在此。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內侍引着御史大夫何高轩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老臣何高轩,参见陛下。”何高轩躬身行礼。


    赵真抬起头,挥了挥手示意內侍退下,直接问道:


    “如何?见到承安了?他状态如何?可有什么需要朕这边协助的?”


    何高轩连忙将方才在韩府与吴承安会面的经过,详细地向皇帝禀报了一遍。


    包括吴承安如何拒绝透露作战计划,以及最后向唐尽忠讨要郡兵调令文书护卫饷银之事。


    当听到吴承安连他们三人都拒绝透露任何计划细节时,赵真敲击桌面的手指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随即又化为一种复杂的神色,喃喃道:


    “哦?连你们都不告诉?这小子,倒是比朕想象的要谨慎得多,也……固执得多。”


    他这话听不出是赞赏还是不满,更像是一种深思。


    然而,这份谨慎并未完全打消赵真心中的疑虑。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凝重起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担忧:


    “谨慎虽是好事,但他此次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了。”


    “且不说那强敌环伺的幽州前线,光是那十一万两现银,数额如此巨大,目标如此明显。”


    “从洛阳到幽州,千里迢迢,路途艰险,他真的能确保万无一失吗?”


    “万一路上出了什么岔子,后果不堪设想啊!”


    虽然之前在朝堂上,他力排众议,强硬地否决了太师李崇义屈辱求和的提议,坚决支持吴承安前往幽州作战,展现出了一位帝王的决断和魄力。


    但夜深人静,独自思量时,那份深藏的担忧和不确定感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


    说到底,吴承安再厉害,也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或许他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甚至在边关经历过一些战争,但那些与即将面对的局面相比,恐怕只是小打小闹。


    而他此次要面对的对手,可不是什么寻常角色!


    那是大坤王朝的吴王——武镇南!


    此人年富力强,身经百战,用兵老辣狠厉,极其擅长捕捉战机,是大坤王朝军中最负盛名的统帅之一,堪称帝国的柱石!


    其威名足以令大乾边军闻之色变。


    朱伟的叛变和飞云、落霞的迅速失守,背后都隐隐有此人运筹帷幄的影子。


    让一个初出茅庐、毫无大规模军团指挥经验的少年郎,去对抗这样一位久经沙场、功勋赫赫的敌国名帅?


    这其中的风险,赵真比谁都清楚!


    他岂能真的完全放心?


    这简直就像是将一只初生牛犊推向一头嗜血的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