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停车位引发的冲突

作品:《官潮,我升官了你想复合?

    在周欢的提议下,当天下午,华阳县就立即召开了老旧小区改造考察筹备工作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高规格接待小组,由县委书记吕肃明担任总指挥,周欢任副总指挥,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安全保障等七个专项小组。


    会上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分工,周欢以严肃口吻强调道:“此次考察是华阳争取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交流会承办权的关键,更是我们争取上级资金的关键,绝对不容有失!各小组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提交详细工作计划,若考察出现问题,那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相关负责人将接受处分。”


    他目光逐一扫过在场部门负责人,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尽管部分负责人面露难色,私下里觉得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但看到周欢雷厉风行的作风,又瞥见吕肃明全力支持,便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会议现场静默片刻后,各部门负责人纷纷表态,一定按时完成任务。


    吕肃明最后做了总结:“我知道有个别同志会觉得有困难,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华阳能不能在全省出亮点,就看大家这一仗打得怎么样。有困难及时汇报,县委、县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


    散会后,各小组迅速分头行动,一场紧张有序的筹备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


    ……


    次日,周欢亲自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以朝阳小区为核心,串联其他改造中小区及改造成果展示馆的考察路线。


    在朝阳小区内,将重点打造三大展示点:拆除违建房屋后改造的公益课堂、承载基层治理经验的梧桐议事角、智能化升级后的社区服务中心,以此来全方位展现改造过程中的民生关怀与创新治理思路。


    另外,周欢要求住建局准备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制作图文结合的宣传手册,并拍摄一个能直观反映改造过程的纪录片。


    同时,他还责成宣传部制作朝阳小区改造前后对比的大型展板,收集居民感谢信、改造日记等原始素材,通过真实细节增强展示内容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为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周欢还部署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与意义,组织居民代表座谈会,提前收集并解决居民诉求。


    此外,他还安排融媒体中心制作系列短视频,以纪实形式讲述改造背后的真实故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


    在朝阳小区梧桐议事角,工作人员精心布置“改造历程展”,邀请曾强烈反对改造的居民刘德昌、吴东明、李桂芳,以及守护梧桐树的老奶奶等典型人物,现场分享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


    同时,安排小朋友担任公益课堂讲解员,通过孩童视角讲述在改造后空间学习的真实感受,以真挚情感传递改造工程的温度。


    在社区服务中心,周欢要求设置智能监控大屏,实时展示改造后小区在安全监控、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提升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技术手段,直观呈现现代化改造成果,让考察组能够清晰感受到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


    整个筹备过程中,周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细节把控。


    从接待小组的高效组建到考察路线的反复推敲,从宣传素材的精准提炼到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每个环节均体现出对考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他多次强调,此次考察不仅是展示华阳改造成果的窗口,更是争取全省交流会的关键契机,必须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完成各项准备任务,确保向省厅考察组交出一份经得起检验的答卷,为后续全县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奠定基础。


    ……


    尽管周欢将筹备工作细化分工到各单位,全程紧盯进度,但实际推进中仍状况频发。


    这天上午,朝阳小区的两拨居民产生了严重分歧,争执从口角升级为了肢体冲突,现场秩序陷入了混乱。


    消息传到周欢耳中时,他正在参加一个视频会。


    得知情况紧急,他当即中断会议,向在场人员交代了后续工作安排,便立即乘车赶赴现场。


    一路上,周欢的神情凝重,一边联系物业,要求他们尽力安抚群众,一边联系辖区派出所,让他们增派警力前往现场维持秩序,要求务必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等周欢来到现场,这起冲突已经被暂时控制住了。


    物业经理向周欢汇报了发生这起冲突的情况。


    朝阳小区作为华阳的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规划出足够的停车位,更没有建造地下停车场,车主都是随便停,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十分严重。


    在改造后,虽然小区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停车资源紧张的问题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如今,小区利用楼间的零散空地规划出了一定数量的地面停车位,然而居民车辆保有量远超车位供给,停车矛盾依然突出。


    此次冲突的焦点集中在3号楼与5号楼居民之,3号楼临近小区入口,楼前规划的车位数量较多,而5号楼地处小区深处,分配到的车位数量较少。


    5号楼居民认为车位分配不均,要求重新调整。


    3号楼居民则以长期使用形成的“先来后到”原则为由,拒绝改变现状。


    追根溯源,在小区改造前,3号楼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居民自发将楼前的空地作为固定停车区域。


    而5号楼因位置偏远且没有地方停车,部分居民不得不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外,或者是停在附近的商场停车场,需支付停车费,承担了额外的停车费用。


    小区改造后统一规划车位,5号楼居民期望通过重新分配减少停车成本,这与3号楼居民的既得利益产生了直接冲突。


    而此次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是5号楼一位新购置新能源车的居民。


    这位居民需要安装充电桩,但现有的车位条件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他提出占用3号楼附近的闲置公共区域增设车位与充电桩。


    这一诉求立即遭到3号楼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这会进一步压缩本就紧张的停车空间。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此外,小区物业在车位管理上的缺位加剧了冲突。


    物业仅采取简单的 “先到先停” 原则,缺乏明确的分配规则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近期,5号楼部分居民为抢占车位,用电动车、废旧家具长期占用,3号楼居民多次清理无果,双方由此频繁争吵,甚至出现了划车等破坏行为。


    这些积怨不断累积,在充电桩事件的刺激下,最终两栋楼的多名住户参与进来,导致矛盾升级,引发了口角与肢体冲突。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