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抵制拆违

作品:《官潮,我升官了你想复合?

    夏夜闷热,朝阳小区居民刘德昌家的客厅里,吊扇吱呀作响,几个抵制强拆的小区居民聚在这儿商量对策,小小的客厅里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抱怨声。


    茶几上,《违法建设限期拆除告知书》被台灯照得发亮,红色印章刺得人眼疼。


    “下周就要来强拆?”


    刘德昌的手指重重敲在告知书上,这位退休的机械厂车间主任,在朝阳小区住了二十多年,说话依旧带着当年管车间的威严。


    得知小区改造要拆除违建,刘德昌立刻坐不住了,迅速组织起了一支“维权队伍”,不仅带着大家去信访局告状,还建立了微信群,方便联系。


    “我这二十平米的小院,前前后后花了八年时间打理。那些花花草草,还有从厂里带回来的老零件,说没就没了?政府根本不考虑我们的感受!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心血就要白费了?”


    他指向窗外,铁栅栏围起的小院里,葡萄藤沿着木架攀爬,机床零件改造成的花盆错落有致,那是他引以为傲的“晚年乐园”。


    坐在沙发边缘的李桂芳立刻接话,她经营着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向来以“热心肠”闻名,日里谁家有点琐事都爱找她帮忙,一来二去在小区积攒了挺高的人气。


    此刻,她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可不是嘛!我那仓库堆着三个月的货,违建打通的围墙口子,是为了进货方便。咱们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好容易有个能放东西的地方,现在说拆就拆,以后东西放哪儿?政府改造是好事,但也不能不顾咱们小老百姓的难处啊!”


    她边说边抹眼泪,心里盘算着仓库里积压的货物,一旦拆除,损失难以估量。


    角落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退休老教师吴东明扶了扶老花镜。


    他曾是县一中语文教研组的组长,退休后,他以“发挥余热,辅导孩子”为由,在顶楼违规加盖了一层简易板房,开设了小型补习班。


    板房用彩钢板搭建,楼梯直接焊接在楼体外墙,每逢大风天气便发出吱呀声响,物业多次提醒存在安全隐患,他却置之不理。


    “我义务给孩子们补课,没收过一分钱。”


    他的语气很激动:“现在政府要拆了这地方,孩子们以后去哪儿学习?那些说板房有安全隐患的人,根本不懂我加固了多少次!”


    刘德昌从桌子上拿出一叠标语横幅,说道:“咱们光嘴上说没用。我建的微信群里现在有三十多人了,明天早上,咱们去县政府门口举牌子,就说拆除程序不合法。”


    他推了推身边的李桂芳:“你人脉广,发动便利店的老顾客帮忙转发消息,把舆论闹起来。”


    吴东明掏出钢笔,在便签纸上快速记录:“我联系几个退休教师群体联名写信,从教育公益的角度施压。”


    三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


    刘德昌用车间排产的方式,将抗议行动拆解成时间节点:明早七点集合,八点递交联名信,十点同步网络发声。


    李桂芳翻出顾客登记簿,标注出能帮忙的住户。


    吴东明则修改着联名信的措辞,斟酌每一个字句的感染力。


    散会后,夜色已深。


    刘德昌站在小院前,轻抚着生锈的机床零件,心里盘算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李桂芳回到便利店,连夜整理货物,同时在顾客群里编辑煽动性的文案;吴东明熬夜修改联名信,力求写出一篇能够既有文采,又能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而此时,县政府大楼的灯光依旧亮着。


    周欢在办公室里,盯着墙上的朝阳小区改造规划图,标注违建的红圈格外醒目。


    ……


    翌日,晨光斜照在县政府大楼外的空地上,刘德昌举着写有“反对暴力拆违”的横幅,带着二十余名居民将信访局的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李桂芳攥着一沓传单在人群中穿梭分发,纸张上“捍卫百姓权益”的字样格外醒目;吴东明则捧着厚厚的退休教师联名信,不断向围观群众诉说着“公益课堂不能拆”的理由。


    三人分工明确,现场的喧闹声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秩序逐渐失控。


    杨哲匆匆走进了周欢办公室,将平板电脑放到桌子上,屏幕上实时更新着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说道:“周县长,朝阳小区业主聚集上访,人数还在持续增加。带头的是刘德昌、李桂芳和吴东明三人。”


    说着,他翻开手中的文件夹,开始逐页汇报:“刘德昌退休前是县机械厂车间主任,小区里住着他的几个同事,现在有好几户违建业主都是受他鼓动。”


    “李桂芳经营着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平时帮居民代收快递、代买东西,掌握着大量居民需求信息,这次串联的家长群就是她组织起来的。”


    “吴东明利用顶楼的违建板房办补习班,拉着十几个孩子的家长为他站台。”


    周欢接过文件夹,目光在三人的资料上快速扫过,手指在“利益诉求”一栏轻轻点动,说道:“刘德昌念旧,看重那些倾注了心血的旧物件;李桂芳精明,最在意实际利益;吴东明清高,爱惜自己教书育人的名声。”


    他抬起头,眼神锐利地看向杨哲,问道:“不过,这三人分工明确、行动有序,有没有人在他们背后煽风点火?”


    杨哲立刻挺直身体,认真的说道:“暂时还没发现相关情况,但这次聚集上访组织性确实超出了预期。”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马上安排专人排查他们近期的通讯记录和社交往来,后续有任何异常,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周欢点点头,抽出红笔,在白纸上写下三个名字,重重地在中间画上破折号:“先按原定计划分化瓦解,但也要留个心眼。强攻只会激起他们抱团的心理,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化瓦解。”


    杨哲面露疑惑,提醒道:“周县长,这三个人各有倚仗,贸然行动恐怕会激化矛盾。”


    周欢将红笔搁在桌子上,目光坚定的说道:“咱们先礼后兵!先让各部门按他们的软肋出招,用情怀打动刘德昌,拿利益说服李桂芳,借名声引导吴东明。给足他们台阶,也算仁至义尽。”


    他敲了敲纸面,沉声说道:“但如果他们还是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们依法办事,该下达整改通知的绝不拖延,该强制拆除的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