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第二日,李霁在书案前静坐了将近半日,串联回想最近发生的一些事。
他已经确定宋应昌是在故意告知自己,辽东在供给朝鲜驻守军队物资时,存在贪腐情况。
即使副总兵刘綎没有犯“老毛病”,李霁也会知晓此事。
因为宋应昌将两千五百套冬衣的缺额丢给李霁,只要李霁在朝鲜斡旋,让朝方进行供给,那么最后一定会发现。
他知道李霁的大概为人,只要李霁督办制备冬衣,必然是要求绝对地符合标准。
若刘綎的五千军士一半领到被偷工减料的冬衣,而另一半领到足额用料的冬衣,定然会闹出矛盾。
不患寡而患不均,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这也是人的劣根性。
宋应昌身为备倭经略,其实是有职权介入调查的,但因为与朝鲜谈判出兵条件一事,皇帝对其并不很信任。
且事发于辽东,皇帝对李如松的偏袒满朝皆知,很可能最后会不了了之,因为牵涉到李成梁和李如松这对父子。
除此之外,要查辽东边军的贪腐,宋应昌还有很多阻力,前面有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的顾养谦,以及辽东的巡抚。
宋应昌只是经略朝鲜军务,去查辽东边军贪腐,必然绕不过总督和巡抚。
如今李霁炙手可热,深得皇帝信重,崛起势头强劲,宋应昌才想着借他之手上报朝廷。
李霁提笔又放下,最后将未写一字的折子合上。
他决定不上报京师,无论宋应昌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或是两者兼有,查辽东贪腐都不应该在此时。
而且刘綎向朝鲜人索要财物之事,锦衣卫已经密报了皇帝。
朱翊钧又不是蠢人,肯定能发现其中问题,查与不查在他。
无论如何,最终都会牵扯到李成梁,正值朝鲜倭乱之际,女真人也在蠢蠢欲动。
辽东边军内部出现大范围审查,或人事更替,都不利于压制羁縻地区。
建州地区表现恭顺,是因为有辽东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压制。
当下已与倭寇展开谈判,大明朝堂的核心又转回到本国各边镇的防务。
倭乱发生在朝鲜,又不似嘉靖年间发生于本国,导致东南赋税重地遭受威胁。
皇帝朱翊钧和大部分朝臣,也都不想过多地在朝鲜投入人力物力。
双方谈判一展开,巡抚山东的梅国桢便改巡抚大同,就是最好的明证。
半蛮夷的倭国在大明眼中从来不是大患,大明真正的威胁、第一大患是在北面。
李霁将空白的折子轻轻丢到一旁,打算不再去纠结考虑这些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
长舒了口气的李霁,自言自语道。
李霁刚站起身,门外就有锦衣卫向他禀报,说王清妍的父亲王彦景,叔叔王彦修等人到了。
李霁先转回后院找到王清妍,笑着说道:“走,随我出去见见他们。”
王清妍给李霁递了杯茶,摇头柔声回道:“官人,我不想见他们……”
李霁喝了口茶,放下茶杯后,轻轻一刮她的琼鼻,又温声道:“你以后随我回了大明,再想见他们便不容易了。静姬就当给他们一个面子,如何?”
王清妍这才点头回道:“嗯,都听官人的。”
李霁带着王清妍转出舍廊,王彦景和王彦修兄弟俩赶紧各领着儿子躬身行礼。
而李霁则懒得回礼,也不需要,就王彦景如此低的官身,若没有王清妍,他们都没机会和资格见到李霁。
你是我便宜老丈人又如何,谁让你女儿跟你不亲呢?
他们能再踏进这个门,还是乖顺女儿换来的。
就王彦景不顾女儿死活,当货物般用以换取前程的德性,换以前李霁必然要狠狠收拾一顿。
李霁缓缓落座后,开口问道:“你们今日来此,又有何事?”
王清妍侧身侍立在李霁身旁,头微微低着,一眼都不愿看父亲、叔父和兄弟,正好同李溪然相反。
王彦景看了眼女儿,才拱手恭声回道:“回李谕德,陪臣今日前来拜会,是说说关于静姬之事。临海君已同意前事作废,今后静姬可安心留在李谕德身边伺候。”
李霁闻言不禁轻笑一声,转头看了眼明艳的王清妍。
李珒不同意又能如何,他还能跟我要人不成?笑话!
现在他的好弟弟李珲,正千方百计地追着他杀,李珒躲着连门都不敢出呢,怕是连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哪还有心思想别的。
李霁接过王清妍递来的一杯茶,同时拉住她的一只手,把玩起青葱玉指。
“有劳王铨郎,以后我会带静姬回大明,你是她父亲,在此先同你说一声。”
李霁闻了闻茶香,又开口说道。
王彦景闻言,瞬间笑容满面,笑道:“这自然是好事,静姬果然有福运。她年幼之时,她祖父便说她面相极贵,未来必入将相王侯门户。”
这是在拍李霁马屁呢,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几乎是官场通用,朝鲜又深受着大明文化影响。
李霁抿了一小口茶水,又说道:“所以,你便一心想将静姬献给你们朝鲜的王子?”
此话一出,王彦景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心中苦笑,暗道不是说了前事作废么,怎么又重提了?
见王彦景一脸尴尬,李霁端着茶杯,继续说道:“王铨郎既然不喜欢听,那便不提旧事,静姬温顺大度,也不愿再计较这些。”
顿了顿后,又接着道:“你可以说一点你自己爱听的,我看在静姬的面上,会予以考虑。”
王彦景尴尬地笑了笑后,开口道:“多谢李谕德!静姬自幼便乖巧伶俐,很懂事。”
看了一眼弟弟王彦修后,又接着说道:“我们作为静姬的家人,自然想她好。为人父母者,自身地位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子女后代谋求出路。”
果然是一惯喜欢交易的官场生意人,当着女儿的面也说得出口。
王清妍闻言,把头埋得更低。
李霁轻笑一声,点头说道:“王铨郎说得也有些道理,那暂且升正郎如何?你还可以举荐家族内的两人入仕。”
王彦景和王彦修等人再次揖礼道:“多谢天朝李谕德!”
李霁将茶杯递回给王清妍后,看着王彦景又开口道:“你直接去找李珲即可,他知道如何做,再给他带句话,便说他之事亦有人谋。”
以李珲现在的权势,想办法给王彦景升个正郎根本没什么难度,而安排两个人入仕途,那更是轻而易举的事。
现在朝鲜各道的官场都在大换血,空出不少位子。
别的地方不好说,全罗道和庆尚道两道,李珲就很有话语权。
这么一点小事,即使与李霁没有任何交易,李珲也完全愿意出手帮忙。
何况光海君李珲当下正有事在求着李霁,王彦景的什么破正郎,与他所谋求相比,简直如芝麻绿豆大小。
所处的位置、阶层不同,谋求自然也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