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整得跟三角恋似的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季秋九月,秋意正浓时,夏之燥热已然褪去,秋风之中裹着几分清冽。


    朝鲜南部三道的秋收已经完成,朝鲜的朝堂经过半个月时间角逐争议,最终还是按时全部供给明军粮饷。


    九月十六日,到前线星州巡视过一趟后的李霁,赶回到王京汉城。


    吴惟忠和骆尚志二人率南兵驻守协防于星州和大邱,李霁此行巡视目的,就是确保朝方要将定下的粮饷,如期如数交付到明军手中。


    来往的路上都经过刘綎率川兵驻守的尚州,如今天气开始转凉,刘綎希望李霁替他们五千川兵催促发放御寒冬衣。


    此事归由备倭经略宋应昌署理,大概是因李如松率三万五千余大军回撤辽东,宋应昌要配合协助相关事宜,川兵冬衣之事还未得到回复。


    “赵百户,将信件交给王游击,让他立即派人快马送往辽东宋侍郎处。”


    李霁刚写好信件,将锦衣卫赵百户叫来吩咐道。


    王必迪是浙江义乌人,以军功授金华所千户,后升任蓟镇崔黄口守备,入朝作战前授游击将军,属南兵序列。


    王必迪如今率一千南兵驻守于王京汉城,协助朝方重修城防的同时,也是预备队伍。


    赵百户接过信件领命而去后,一身疲累的李霁转回到后院。


    回到后院,李霁便半躺在坐榻上,倒头睡了起来。


    来回二十天,大多时间是骑马疾行,给李霁累得够呛。


    王清妍端来一杯热茶放下,走过去满脸心疼地柔声问道:“官人,要先用饭么?”


    双眼闭合的李霁,微微摇头,疲惫回道:“不饿,累,我先睡会儿……”


    王清妍坐在旁边,替李霁解开身上的披风,同时温婉道:“那官人先歇息,我去把饭菜热着,你睡醒就可以吃。”


    李霁稍稍起身,让王清妍好将身后披风抽出,随后又直接枕着她的大腿睡了起来。


    “舒服!坐榻上磕后脑勺,让你家官人枕一会儿……”


    王清妍自无不允,将解下的披风轻轻盖到李霁身上,之后又替他轻按肩膀。


    很快李霁便响起轻微的鼾声,共寝半年有余,王清妍还从未听到过他睡觉发出鼾声,可见当下之疲累。


    也不知睡了多久,李霁伸了个懒腰缓缓睁眼。


    “我睡了多久?”


    李霁微微打着哈欠,慵懒地问王清妍。


    王清妍柔声回道:“官人睡了大概一个时辰多点,可有觉得饿?”


    李霁缓缓坐起身,点头回道:“是有些饿了。”


    王清妍将李霁的披风挂好,柔笑道:“我去给官人热饭菜,很快就好。”


    说罢,就往外走去。


    果然速度很快,没有多久,王清妍便又进来叫李霁用饭。


    “这海鱼味道不错,静姬的厨艺又进步了。”


    餐桌上,李霁尝了筷海鱼,笑着称赞道。


    王清妍也夹了一筷尝了尝,点头低声说道:“是很好吃。”


    李霁微微皱眉,转头看向王清妍,于是她又开口说道:“官人,这鱼不是我做的,是那位李夫人做的。”


    见李霁眉头皱得更紧,王清妍低声为他解释道:“官人,李夫人就是在我们宅子里的李溪然,他的夫君是绫城具家人。”


    王清妍看了眼对面,又继续低声道:“她夫君已经……过世了,听说在倭寇刚进犯时,她夫君投降了倭寇,然后被全罗道的义军刺杀身亡。”


    那个出自全义李氏的李溪然,年纪大概比王清妍还大些许。


    这个年纪无论在大明还是朝鲜,早已是为人妇,这才属正常。


    比如那定远君李琈,十岁便娶了妻,妻子只比他大两岁,十岁和十二的年龄,还都是俩小孩。


    世家大族的女子,多是用作政治联姻,而如王清妍家的那种小士族,女子也多是当做交易筹码,换取前程。


    具氏?听说定远君李琈那小子的妻子也是出自全罗道绫城具氏,八成是同一个家族,反正乱得很。


    王清妍又开口说道:“我方才给官人你热饭菜时,她也在厨房中,她便一起帮忙,还送了我们这条鱼。”


    “什么叫送我们?她一个被扔在这里的质子,吃的住的都是我的!从明天开始,让她做饭,谁允许她白吃白喝了?”


    说罢,李霁又夹了一筷海鱼送入口中。


    王清妍低声说道:“官人,人家是夫人,这样不好吧?”


    李霁无所谓道:“什么夫人?不就是一个寡妇么,她男人几品官,还敢称夫人?何况还是个投降倭寇的软蛋‘朝奸’!”


    顿了顿后,又继续道:“你现在是我的人,不比其他人差,不用看别人脸色,她叫你夫人还差不多!”


    王清妍柔柔一笑,回道:“我不敢当夫人,官人的大夫人和小夫人才是夫人。那我以后只叫两位为夫人,还有,我喜欢给官人你做饭。”


    王清妍自然是知道李霁在大明有一妻一妾的,也听过李康称呼为嫂子和小嫂子。


    所以,她已经想好如何称呼,待真正拜见时,就分别称呼黄婉婉和佩儿为大夫人、小夫人。


    李霁点头笑道:“静姬的厨艺就很好,做的饭菜我喜欢吃。你也不用担心,婉婉和佩儿都是和善的人,很好相处。”


    王清妍欣喜地点头,又突然问道:“官人,什么是朝奸?是指投降倭寇的人么?”


    李霁给她夹了一筷子菜,回道:“嗯,静姬聪明,说的就是那些投降且没有骨气的人。好了,吃饭。”


    第二日,定远君李琈那小子一听李霁回到王京,又按时上门拜访。


    李珲也不甘落后,兄弟二人是前后脚到。


    要说不说,李珲这小子演戏那是个中好手,演技十分精湛。


    十四岁,准备十五岁的李琈也根本不是什么善茬,何况还有一个颇有宫斗手段的母亲言传身教。


    兄弟二人在李霁面前全然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李霁便如李如松说的那般,权当乐子看。


    这种“文戏”的看头,可丝毫不比全武行少啊!


    李珲也在一旁请教学问,有些他知道的经史解释,还代替李霁为弟弟李琈进行解答。


    “五弟,王兄我的学问肯定比不上李谕德,不过也钻研天朝典籍多年,略有些心得。改日你可到我府邸上,我们兄弟间互相交流探讨。”


    李珲看着坐在对面的五弟李琈,笑眯眯说道。


    李琈闻言,赶紧起身拱手道:“王兄操持御倭军务,诸事繁忙,怎好前去搅扰。”


    才不去!谁知道你会不会突然发疯动手?


    李珲手指轻敲椅子的扶手,笑问道:“李谕德也是事务繁忙,你便好意思搅扰贵客?”


    他是“客人”,迟早总会离开的,你能靠到什么时候?


    而且李霁只说保你三个月而已,天天跑这里又有什么用?


    李琈恭声回道:“臣弟也知李谕德贵人事忙,正因他是贵客,以后会回天朝,所以臣弟才想借机多请教一些典籍学问,毕竟臣弟没有前往天朝的机会。”


    李珲朝五弟李琈又笑了笑,那你就好好“请教”吧!


    随后,起身向李霁揖礼告辞。


    李霁转头看向李琈,缓缓开口道:“定远君基础扎实,可在府邸中多研读经史,所谓学问,可不是只靠问。”


    你的好二哥已经答应三个月内不动手了,没必要天天往我这边跑。


    李琈拱手道:“多次搅扰李谕德,实是不该,那小王能否隔五日来请教一次?”


    李霁挥挥手,别他娘的天天往我这里跑就行。


    我担心你的好二哥误会,没看他现在都要跟着你一起过来了么?


    咱们仨人现在整得跟“三角恋”似的,么得意思!


    也实在是你李琈的利用价值,比不上你好二哥李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