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谁不会演?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宴席上,李如柏、李如梅和祖承训等人,目光都不禁看向李霁。


    朝鲜君臣们突然乌泱泱地哭成一片,他们自然能大概猜到是什么用意。


    但他们都是武将,只负责领兵打仗,外交之事他们无权插手。


    在座的也就李霁一人是文官,还又是皇帝亲自任命的监军。


    可众人见李霁毫无动静,甚至完全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咱们就这么听着、看着一群大老爷们儿搁这里哭?这不是倒胃口么……


    见众多明军将领的目光都看向李霁,朝鲜君臣也不自觉地悄然瞄向同一个方向。


    而李霁则泰然自若地端起酒杯又喝了一杯,自家的酒水就是好喝。


    李大提督不来,可惜了啊!没能喝到好酒,还看不到这场好戏。


    朝鲜国王先崩不住了,向李霁举杯,装得无比哀伤说道:“李谕德,请一同上书大皇帝陛下,我国子民惨遭倭奴屠戮,此等深仇当以血偿啊!”


    对面的领议政柳成龙也举起酒杯,带着众多朝鲜官员高呼道:“深仇当以血偿!”


    李霁自己倒了杯酒,又一口闷掉后,拱手道:“朝鲜国王殿下,诸位,贵国臣民惨遭倭寇戕戮,我大明将士见之亦无比同情、愤恨。遂自入朝平倭以来,每与倭寇血战便未曾退却,死伤者众亦无怨言。”


    缓了缓,李霁又猛闷了一杯酒,将自己呛得双目通红,水雾也在眼眶打转,效果好得很嘞!


    接着,李霁又声音嘶哑开口说道:“我大明将士英勇奋战,血洒异国,时至今日为贵国光复九成国土。然竟有人称我军将士杀害平民以冒功?何其之冤枉乎!”


    提起酒杯又闷了一杯,打转酝酿许久的泪珠子终于滑落到脸上。


    李霁再次开口沉声道:“我大明数万将士跨越千里,所为何来?大明乃是礼仪仁义之邦,朝鲜为我大明之藩属,世代朝贡。今贵国遭倭寇作乱,我朝即以武力援助,将士却受小人中伤诋毁,焉有此理?”


    “同倭寇作战之时,贵国情报多误,甚有通敌者,暴露我军行踪。如今我军压制倭寇于沿海之地,两军对峙,每日粮草军资消耗无数。贵国无粮饷相济,可便捷之运输也未能提供,前线士皆饥色,众口嗷嗷,如何继续作战?”


    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出兵援助是道义,但绝不做大冤种。


    殿内一时陷入安静,有些朝鲜官员汉语不是很精通,意思没有完全听明白,但大部分还是听懂了,脸上露出尴尬之色。


    而李如柏、李如梅和祖承训等人听后,皆是一脸不忿。


    千里迢迢跑来帮你们朝鲜打倭寇,你们朝鲜人又是如何对待我们大明将士?


    祖承训突然一拳砸在桌面上,响起一阵杯碗碰撞之声,还有他的一声冷哼。


    朝鲜国王李昖赶紧又抹了把老泪,被突然反将一军,实在没法演下去。


    悄然叹了口气后,开口说道:“李谕德所言,孤知晓,全都知晓!天兵同倭寇英勇作战,方得以光复众多国土,孤自是无比感激。粮草物资运输之事,定会尽快解决,已在大量征调民夫,请李谕德和诸位将军放心。”


    李霁伸手接过王清妍悄悄递来的一块手帕,擦了把脸。


    身上的御赐斗牛服洗起来麻烦得很,可不兴拿来擦。


    谁不会演?现在看来,我亦有成为“影帝”之潜质也!


    这时,李如柏沉声说道:“粮草运输之事自然要尽快解决,否则我军如何在前线驻守,防止倭寇再次北上?入朝之前,贵国承诺为我平倭大军提供粮饷,如今可是一粒粮都未见到。”


    对面的领议政柳成龙又拱手回道:“李副总兵,此事陪臣正与宋经略商议洽谈,也会尽快给出一个答复……”


    李如柏闻言,不禁恨得咬了咬牙。


    柳成龙话里的意思分明是在说,这事归备倭经略宋应昌和朝方磋商,你是武将,管不着!


    李如梅和祖承训等人也是怒视着柳成龙,却无法发作。


    因为柳成龙确实没有说错,这事一开始便是宋应昌同朝方在谈。


    而且这属于外交政事,他们都是武将,随意插手十分敏感。


    刚才同他们对戏的李霁,则缓缓开口道:“柳领议政,此事也是在下想问的,我虽为监军,却有此权限,且由此刻起,贵国只须同我磋商。你若有疑问,可派人至辽东询问宋侍郎。”


    离京之时,皇帝朱翊钧许李霁和梅国桢二人可与朝鲜交涉谈判之权,让朝方优先供给明军。


    如今梅国桢已经在回大明的路上,此事便落到了李霁肩上。


    朝鲜国王李昖和领议政柳成龙闻言,同时一脸惊愕地看向李霁。


    他们并不怎么怀疑李霁的话,因为这可不是能随便说出口的,是从经略宋应昌手里夺权,而且李霁根本不怕宋应昌知晓。


    一直挎刀肃立在李霁身后的赵百户,突然肃声道:“我乃大明锦衣卫中所班剑司百户,李谕德之言为圣上口谕!”


    赵百户此言一出,殿内又顿时陷入安静。


    锦衣卫核心五所为中、前、后、左、右千户所,每所下设十司,分别为御椅司、扇手司、擎盖司、旛幢司、斧钺司、鸾舆司、驯马司、班剑司、戈戟司、弓矢司。


    这些司主要负责皇帝仪仗相关事务,同时负责宫禁戍卫,均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卫。


    锦衣卫赵百户说乃是皇帝口谕,那便绝不会有假。


    李霁扫了眼国王李昖和柳成龙,开口问道:“朝鲜国王殿下,柳领议政,是否还需向宋侍郎求证?”


    国王李昖赶紧回道:“既是大皇帝陛下口谕,自然不需要!”


    这还怎么问?真派人去问宋应昌,那可就是坑他。


    皇帝口谕不听,你来问我?滚!


    柳成龙则向李霁拱手道:“李谕德,今日乃是王上设宴招待,暂不论政事,可否另选时日磋商此事?”


    李霁点头回道:“可以,那便三日之后。”


    缓兵之计而已,给你们两三日时间,先内部好好商量一番,省得多浪费口水。


    国王李昖和柳成龙对视一眼,二人眼中都是愁苦。


    在经略宋应昌那边,还能各种法子软磨硬泡进行拖延,但如今看李霁的态度,显然不好相与了。


    朝鲜君臣本来还想借今日宴会,哭穷叫苦,同时表明不愿同倭寇谈判的态度。


    却不想没演过李霁不说,还变成讨债现场……


    宴会的后半段,朝鲜君臣大多是心不在焉,不时有人用朝鲜语互相讨论。


    为了化解尴尬,光海君李珲向李霁等人依次敬酒。


    这次宴会还多了一名朝鲜王子出席,是国王李昖的第五子,十四岁的定远君李琈。


    在两位朝鲜王子敬过酒后,宴席便草草结束。


    随后,李珲和李琈两王子送李霁等人出王宫,他们在城内都有自己的府邸。


    定远君李琈见二哥李珲和李霁交谈甚欢,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打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