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兵变平定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同时,哱承恩与哱洪大两人出城谈判请降。


    梅国桢抚掌沉声道:“宁夏事定矣!”


    昨夜接到城内疑似发生动乱的消息后,梅国桢就整晚不曾合眼。


    叶梦熊也重重舒了口气,宁夏叛乱自二月二十八日起,距今已历时近八个月。


    朝廷调动了辽东、宣府、大同、山西等各镇兵马,以及浙兵、苗兵等十余万兵力参与平叛,军费开支巨大,几近二百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当地军士与百姓伤亡惨重,宁夏镇的民生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都还难以具体统计。


    总督叶梦熊在大帐上首缓缓落座后,开口道:“将他们二人带上来!”


    哱承恩和哱洪大进入大帐后,面对总督叶梦熊与众多将领也不曾行礼。


    帐中诸将均是怒视着二人,这一扬兵变死了太多人,整个宁夏镇都被打烂,如何能够不恨?


    叶梦熊看着哱承恩与哱洪大二人,直接沉声道:“既来请降,言明请求!”


    哱承恩开口回道:“你劝降书信中称,只要我们杀刘东旸和许朝两个首犯可免罪,同时封我阿瓦伯爵,请遵守承诺。”


    话音刚落,李如松便拍案而起,怒喝道:“逆贼狂妄!你立即回去洗净脖子等着,待我率军杀入城中,定令尔等族灭!”


    自家老子拼死拼活,才搏得一个伯爵之位,哱拜一蛮夷造反不成,而后请降,竟真敢想得到朝廷封爵?


    不止是异想天开,那更是对自家老子的侮辱。


    李霁与梅国桢相视一笑,那是离间书信之言,自然不能当真。


    而哱承恩如此狮子大开口,无非就是那句老话: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叶梦熊寒声道:“哱拜也算精通我汉家文化,当知兵不厌诈。你二人既前来请降,便直接说明请求,在我职权之内方可应允。”


    哱洪大环视帐内众人,冷哼道:“你们汉人从来都是出尔反尔!”


    麻贵冷声回道:“对于尔等恩将仇报之人,自然无须讲什么信义,朝廷对你等父子可曾薄待?”


    哱承恩咬了咬牙,看向上首的叶梦熊,又开口道:“可以没有封爵,我们也可以卸甲为民,但我们开城投降之后,大明朝廷绝不能对我等大肆杀戮!”


    梅国桢面无表情地开口道:“不必尽说这等小儿之言,哱拜心知祸国之罪的下扬。若不治尔等之罪,何以向天下人交代?”


    哱承恩的话其实已经大概提出了底线,叶梦熊等人已不再担心哱拜还会继续顽抗。


    在他们杀掉刘东旸和许朝二人后,便只有投降一途,因为哱拜根本无法控制城内汉军。


    没有头领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即使名义上的也要有,所以兵变之初,哱拜才扶立刘东旸为总兵。


    而对付散沙一般的叛军部队,官军依旧会出现伤亡,但是相比之前会小很多。


    当然,叶梦熊不准备再付出任何伤亡,这扬兵变流的血已经够多了。


    叶梦熊轻抖大袖,双手轻轻撑在桌案上,肃声道:“你父子归降我大明多年,当知我大明以何为治国之本。本部院可向尔等声明,妇孺可从轻处置,免死罪。”


    顿了顿,又继续道:“然尔等主犯者,手染我将士百姓之血,必须押解至京师,由圣上下旨定罪!尔等愿降,则需明日巳时之前弃械打开所有城门。”


    帐内众人目光再次投向哱承恩。


    哱承恩只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便与哱洪大向大帐外走去。


    宁夏城的城垣格局,在洪武年间初步奠定四城门基础,分别是东门“清和门”、西门“镇远门”、南门“南薰门”、北门“德胜门”。


    正统九年,因军事防御需要,恢复宋元时期规模,增筑了西南的光华门和西北的振武门。


    九月十七日,宁夏城六门尽开,叛军全部弃械,哱承恩和哱承宠兄弟带着哱拜的众多义子出城受降。


    叶梦熊命宁夏巡抚朱正色,监军御史梅国桢,将领李如松、萧如薰和麻贵等率军入城,收押叛军的同时接管所有城防,自此宁夏兵变彻底平定。


    在夺取南门瓮城之后,叶梦熊就已命李霁监督重新修筑之前所掘黄河堤坝。


    这是为了排掉大水,再次发动强攻而准备,不过如今叛军已降,自然无需再强攻。


    十五日时便已经开始排泄浸泡宁夏城的大水,到十七日就基本排泄得差不多了。


    在宁夏巡抚朱正色和梅国桢等人进城之时,哱拜放火焚烧府邸,他本人与众多妻妾也于火海之中自缢而亡。


    九月十八日,叶梦熊八百里加急向京师传递平定宁夏镇兵变的捷报,同时入城慰问庆王宗室与城中百姓。


    九月二十三日,来自宁夏镇的露布飞捷入京,皇帝朱翊钧与所有京师朝臣均是大喜不已,整个大明京师一片欢腾。


    众朝臣为平定宁夏兵变进贺表之时,皇帝朱翊钧发出两道谕旨,同样是八百里加急发往宁夏镇。


    九月二十八日,正在主持恢复宁夏镇秩序的三边总督叶梦熊与巡抚朱正色,接到来自京师的两道谕旨。


    因没有宣旨使者,便由总督叶梦熊宣读。


    第一道圣旨,嘉奖了所有参与平叛的文臣武将。


    这是圣旨口头嘉奖,具体的封赏则需根据总督叶梦熊,以及李霁和梅国桢两个监军的汇报奏章议定,还没那么快下来。


    第二道圣旨则有特定对象,命李如松麾下各镇兵马赶赴辽东,准备入朝鲜平倭事宜。


    同时,命监军李霁与梅国桢负责押解哱承恩、哱承宠、哱洪大和土文德等主犯回京,接诏后三日内立即启程。


    宁夏兵变刚平定,皇帝朱翊钧便立即将各镇兵马调往辽东,看来倭寇进犯朝鲜的战事已经刻不容缓。


    当夜,叶梦熊与朱正色设宴为李霁、李如松和梅国桢等人饯行。


    最近多得李霁与梅国桢协助调度各项战后恢复事宜,叶梦熊与朱正色很是感激。


    李霁与梅国桢二人奉诏还京后,所有事务就都得落到他们一总督一巡抚身上了。


    这也是他们的本身职责,接下来还有得他们二人忙碌。


    萧如薰酒劲上头,一直拍着李霁的肩膀回忆二人联手坚守平虏城的日子。


    李霁想起那段日子也是恍如昨日,感慨不已,与萧如薰已是生死之交。


    如今萧如薰为宁夏镇总兵,要继续镇守宁夏,而李霁则要回京,之后二人想再相见,可能要数年亦或更久了。


    萧如薰突然问李霁要不要把李康给留下来,自己一定带他建功立业。


    李霁登时“翻脸”,直接将萧如薰灌得不省人事,还说是生死之交,挖墙脚的锄头哐哐不停地挥。


    再说了,李康也不愿留下,媳妇儿孩子都在京师家中等着呢。


    坐在他们对面的李如松,饶有兴趣地听着、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