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西北与东北形势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除了宁夏总兵萧如薰还在平虏城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外,负责各镇兵马的主将全部与会。
自二十五日李如樟夜袭无功之后,每日依旧照常攻城,强攻出现了大量伤亡。
能用的攻城手段基本都已用上,李如松命麾下军士堆砌沙袋,本质就是堆土山,与挖掘地道一样,其实都属传统的攻城手段。
也有人提议用火药去炸城门,但是很快被否决。
且不说难以近距离安置大量火药,宁夏城作为九边重镇,城门为厚重木质外包铁皮,还与城墙结合紧密,采用多重落锁闭合方式,仅靠黑火药的威力难以直接炸垮。
如今的黑火药轰爆力有限,还不如直接用火炮轰击城门。
即便集中大量火药炸掉主城门,叛军也可依托瓮城进行二次阻击,瓮城空间较小,贸然进入伤亡更大。
再说了,火药数量是有限的,都用去炸个主城门,那官军手里的火器全都成烧火棍了。
魏学曾看着堂中众多将领,以及两名监军,两名巡抚,开口道:“近日攻城战斗从未停歇,出现了大量伤亡。本部院认为该暂停攻城,同时再遣人入城招抚,后方筹措的粮草也需要时间运送。”
这次平叛兵马的粮草都是从周边数省抽调,魏学曾已经在极力筹措,但是协调各方就需花费大量时间,运送更是不易。
原本以为李如松率数万兵马来援,攻城会有所进展,可现下局面,还是令魏学曾大失所望。
虽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兵力更加宽裕,但粮草压力也更大。
梅国桢听闻魏学曾又要与叛军谈判,皱眉道:“魏部堂,此前已有多次招抚,可有成效?”
魏学曾叹了口气道:“如今需等待后方粮草,且叛军摄于我军威之盛,对其再次劝降或有不同答复。”
李如松带来三万余兵马,真正对宁夏城形成全面包围,给到叛军巨大压力。
梅国桢看着魏学曾,语气不满地又问道:“围困叛军三月有余,魏部堂筹措粮草为何还是这般缓慢?”
相邻而坐的李霁和叶梦熊缓缓转头对视,梅国桢说这话,是真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皇帝给了魏学曾权限又如何,真以为一声令下,人家就哐哐给你送过来?
协调各地筹措,官员们大多是哭穷推脱,朝廷催缴赋税不也从来没能收齐过吗?
魏学曾是有苦难言,正欲开口,李如松就沉声对其说道:“魏部堂,宁夏城地势低洼,可引黄河水灌城!”
此话一出,堂中更加安静。
李如松刚来没几天,这么快便能想到引水灌城之策,证明他的军事水平不弱。
麻贵、牛秉忠等将领均看向上首的总督魏学曾,显然他们也都想过这一条,只不过也都没有主动提,在座的都没有蠢人。
梅国桢也是目光灼灼地盯着魏学曾,等待他的决议。
魏学曾抿了抿嘴唇后,看着李如松,回道:“城中尚有众多被裹挟的百姓!”
李如松又开口问道:“那魏部堂可还有其他破城议案?”
魏学曾皱眉回道:“方才本部院已说过,暂时休整,等待粮草,先再派人招抚!”
梅国桢轻叩一下桌面,又逼问道:“魏部堂,若叛逆仍拒不降顺,又待如何?”
魏学曾被如此步步紧逼,张了张口,最后没有再答,只是重重叹了口气。
李霁实在看不过去,开口道:“李总兵,梅御史,引水灌城之策,魏部堂此前与我等商议过,考虑到城中平民,希望是在招抚不成之后,再行该策。”
叶梦熊也帮腔道:“正是!如何实行,我等也有过大致商议,现下趁筹措粮草之际,再对其招抚一番也未尝不可。”
梅国桢看了眼李霁和叶梦熊后,又看着魏学曾说道:“战事长期拖延,每日都需花费大量粮饷,望魏部堂尽快定夺才是!”
魏学曾闭眼不答,微微点了点头。
大明京师,朝鲜又派了使者前来,既是求援,也是来澄清嫌疑。
倭国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攻陷了朝鲜王京,朝鲜国王李昖带着部分王室成员逃至平壤城。
可是倭国军队一路北上,很快又兵临平壤城下,李昖直接逃到了大明境内,请求庇护。
两个月时间不到,朝鲜全境八道,有七道国土被倭国占领,李昖连派了好几拨使者向大明求援。
朝鲜的相关情报其实也一直有源源不断地送至京师,皇帝朱翊钧看着朝鲜国土不断陷落,已经好几次大发雷霆。
许久不曾开过朝会的朱翊钧,还为此召开大朝会,商议朝鲜求援的相关事宜。
朝堂讨论也没有个结果,之前一直怀疑朝鲜与倭国有勾结的兵部尚书石星,这次反倒是坚定请求出兵帮助朝鲜平定倭乱。
不过仍有许多朝臣认为朝鲜与倭国阴谋勾结,朝鲜也有数十万军队,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境国土几乎陷落,简直匪夷所思。
朝鲜军队根本就没有抵抗,完全是将国土直接拱手相让给倭国。
所以有不少朝臣认为,朝鲜与倭国在阴谋侵扰大明,担心大明一旦派遣军队前去,便中了两国的阴谋圈套。
即使中立派也不同意出兵朝鲜,因为如今宁夏叛乱未平,自家门前的雪还没扫完,花什么心思管他人瓦上霜。
朝鲜使者好不容易在首辅赵志皋的安排下,在乾清宫见到了皇帝朱翊钧。
声泪俱下地指控倭寇各种残忍行径,同时表明朝鲜对天朝如何忠心不二,无比盼望得到天朝的援助。
朱翊钧单手抚额,烦躁地挥挥手,示意将聒噪的朝鲜使者带下去。
平复了良久心情,朱翊钧拿起一本奏报观看,是关于宁夏镇的平叛近况。
反复看了两遍来自宁夏镇的奏报,又看了眼殿中的首辅赵志皋和阁臣张位,朱翊钧不禁咬了咬牙。
“田义,命人拟旨!”朱翊钧突然沉声道。
赵志皋与张位不明所以地看向御座上的皇帝,又是问都不问便下旨?
赵志皋刚准备开口,朱翊钧又有口谕:“召石星入宫!”
赵志皋瞅准时机,问道:“万岁,可是要向朝鲜发兵?”
下圣旨的同时,召见力请出兵朝鲜的石星,赵志皋自然是这般认为。
“二位阁老回文渊阁理事吧!”朱翊钧漠然回道。
张位看了眼朱翊钧,也欲言又止,不过见他一脸冷漠,最后还是无奈地与赵志皋转身一起出了乾清宫。
皇帝对内阁可谓毫无信任,西北与东北的大事竟都不曾问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