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钓鱼执法(三)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故意多磨了一阵,待董思诲显得有些不耐烦时,李霁又稍稍松了点口,便全部定了下来。


    李霁磨的价格相对现在的粮价来说还是挺低的,特别是如今南直隶各州府都粮食紧缺。


    若真运到那边出售,确实有可观的利润,当然,售卖方式得是在私底下。


    对于董思诲能这般轻易松口,李霁其实也感觉有些意外。


    只以为是董家知道官府调运的粮米即将到达,怕粮价会回落,所以急着出手。


    却不知董志斌父子在瞒着南浔本家偷卖粮食,肥自家的口袋。


    董思诲突然又问道:“齐公子不怕粮米运回庐州府后,朝廷调运的粮米已到,最后来个血本无归?”


    李霁故作高深道:“在下有渠道知晓朝廷调运的粮食大概何时能到,会在此之前将粮食全部出售。”


    浙江的粮米能这么快调运过来,是因为李霁这个钦差就在浙江,与巡抚傅孟春等人商量赈济策略时,最先定下的就是调运粮米,平抑物价。


    而督理南直隶赈灾事务的杨文举,估计现在还没进南直隶的地界。


    因为杨文举并不是跟传旨钦差一起出京,他还需交割太仆寺的库银,携带二十万两银子,行程更慢。


    如今这个书信只能靠车马传递的时代,消息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南直隶的许多百姓甚至还不知道朝廷派下了钦差赈灾。


    董思诲只是看了眼李霁,便也不再多问。


    做生意也好,做官也罢,各自都会有点秘密渠道和人脉。


    董思诲和父亲也打过将剩下的粮食卖到南直隶的算盘,但南浔本家那位老爷子不允,即使本家那边某个损公肥私的家伙,也只敢偷偷卖一批而已。


    李霁转移话题问道:“那董公子何时可带在下查看粮米?”


    董思诲开口道:“晚上去吧。”


    李霁点头道:“多谢董公子。”


    宵禁对于董家这种乡宦望族来说就是形同摆设,若没点特权和手段,家族又怎么能保持几十上百年不衰?


    夜间,董思诲派了马车过来接李霁去查看粮米,李霁只带了李康和两名衙差。


    董家的储粮仓廒也在湖州城西,路上遇到两拨巡检司巡逻的兵丁,均没有对李霁等人进行盘查,显然董思诲已经打点过关系。


    到了城西的一座宅子,李霁等人下了马车,宅子门前有两名仓夫看守。


    看到董思诲到来,仓夫赶忙行礼,然后便将门推开,将其请入,李霁等人也跟随进入。


    刚进宅子,几条恶犬就吠了起来。


    院内的一名仓夫赶紧低声向那几条狗低声呵斥:“畜生还不噤声!这是咱家大少爷,再吠将你剐了吃肉!”


    说完又转头向董思诲连连告罪,董思诲摆摆手,让他前面带路。


    宅子都是低矮的建筑,院墙却很高,房屋之间也并不是连成片,应该是为防火,院中不时有仓夫巡逻。


    到了一间大屋子前,带路的仓夫开锁推开屋门,随后李霁等人也进入屋中。


    屋中有好几个廪囤和许多竹筐,麻袋也堆叠整齐,里面装的应都是粮米。


    两名仓夫扛来两大袋,放在董思诲和李霁面前,解开袋口后,董思诲示意李霁查验。


    李霁从李康手中接过灯笼后,弯腰伸手入米袋掏了两把,随后抓起一把细细看了起来。


    第二袋还掏得更深些,柯五见状,在一旁开口道:“齐公子放心,我们这里储藏的粮米,最久也不会超过一年半,以往或许算陈米,但如今这年景,价格你也懂。”


    李霁假装不好意思道:“那是,董公子的粮米,在下自是放心的。”


    随后一副财迷样,又继续叹道:“这里有多少粮米啊?可惜这次在下所带的银子不够。”


    董思诲闻言傲然道:“我家只这一处仓廒便有八千石粮,你我此次生意合作愉快,日后有的是机会再合作。”


    只一处仓廒就有八千石,看来董家真是存了大量的粮米。


    李霁笑道:“那日后还望董公子多多关照。”


    董思诲轻笑道:“好说,是否还要再多查验几袋,我命人搬下来。”


    李霁回道:“多谢董公子,不用了,都是好米,不知何时方便出仓?”


    董思诲思索了一下道:“明日我会让人过秤装好,你可派人在一旁看秤,后日便可运至码头出城,关系我自会打点好,绝不会有人盘查。”


    李霁点头笑道:“既如此,多谢董公子,我明日便让账房带着定钱过来,余下的银子,在出仓门前定然奉上。”


    董思诲点头笑道:“好,明晚我请齐公子品尝最美味的太湖蟹。”


    第二日,李霁让李绘和两名衙差,带着三千两现银跟柯五去看秤。


    现在李霁还要等信,见完李绘的当天,李霁便让两名衙差快马送信到杭州的巡抚衙门。


    捉贼要捉赃,现在囤粮的地方找着了,自然就是着手准备捉贼。


    李霁不准备跟湖州府衙要人,只怕自己一露面,就有人向董家通风报信了。


    所以李霁打算调卫所兵,调动卫所兵则需要巡抚傅孟春的手令。


    临近入夜时分,还未见那两名送信衙差回来,李霁有些着急,已经开始想办法怎么拖延董思诲。


    入夜后,董思诲果真又派人过来,说要请李霁吃蟹。


    李霁担心董思诲起疑,便带上李康和两名衙差欣然赴约。


    留下一名衙差在客栈,李绘和其中一名衙差还在董家的仓廒那边。


    董思诲是在他的别业处设的宴,席上有四名施了浓妆的女子作陪。


    坐在李霁两侧的两名女子一直往他身上靠,不禁令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董思诲的口味有些重啊!


    董思诲看了眼李霁,笑道:“齐公子今夜在此住下即可。”


    李霁闻言顿感一阵恶寒,又悄无声息地轻轻推了推身边的女子。


    留宿这里?我家里有美艳娇妻,岂是此等货色能比?


    李霁忙推辞道:“多谢董公子,明日要作生意交割,在下还有些账目尚未理清,需得回去处理。”


    董思诲也不勉强,生意最为重要,明日他得收完所有银子。


    两名女子闻言也顿感失落,这位年轻公子可比董思诲长得俊逸多了,斯斯文文,似读书人一般,可惜!


    李霁想赶紧离开,于是频频向董思诲敬酒,早点把他灌醉,就能早些离开。


    董思诲的酒量自然没法跟李霁相比,没用多久,便被李霁灌得说话都大舌头。


    酒醉上头期间,董思诲还吹了些牛,于是李霁多坐了片刻,有用没用听了再说。


    等到董思诲终于顶不住,大醉得趴在桌上睡死过去,李霁才匆匆离开,回客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