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顾远山的大手笔
作品:《夫妻双穿:六零养娃致富忙》 “舅舅,这次的三中全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林晚青的语气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我相信,具体落地执行的政策很快就会下来了。”
她接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林晚青信心满满地表示:“我现在开始准备,时间节点上绝对是合适的。”
顾远山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起来:“晚青呢,之前我就觉得你这孩子眼亮,心里有盘算。”
“现在看来,你比我想象的还要看得远呐。”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林晚青的赞赏。
林晚青有些不好意思道“舅舅过奖了,跟您相比我还差得远呢。”
她和顾明泽这都是带着上辈子记忆的,知道历史发展的进程,能想到这些其实并不难。
可他舅舅可是仅仅凭国家的局势和现状,就能自己分析和预见到未来发展的走向的人啊。
“舅舅,其实我最近有偷偷在看《资本论》,里面说商品经济是必经阶段……”
林晚青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顾远山打断了。
“打住打住……”
顾远山摆了摆手,说道:“这些大道理你就不必跟舅舅说了,舅舅都懂。”
“我就问你,真要下海,主意、资金、渠道、人脉,你缺哪样?”
他的语气显得有些随意,但又透露出一种长辈的沉稳和睿智。
林晚青听到舅舅这么问,满脸自信地回答道:“舅舅,您外甥女哪里会打无准备的账,这件事情我早就开始准备了。”
“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舅舅你就等着看吧。”
顾远山饶有兴致地看着外甥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
他微笑着问道:“哦?那你倒是给舅舅说说,你都准备得咋样了?下海经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呢。
林晚青深吸一口气,然后有条不紊地说道:“舅舅,您放心吧。目前来说,我已经把能想到的都考虑到了。”
“主意嘛,我自然是有的,首先是服装行业,我准备自己建厂开店,前期先不把摊子铺太大,先从小规模做起,等市场做大后再考虑扩大规模。”
“另外,我这里有一个卤味配方,还可以考虑开个卤味店,生意可以的话可以选不同的位置多开几家。”
“衣食住行,衣和食排在前面两位,现在没什么竞争对手,只要店开起来,就不愁生意的。”
“资金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积蓄,做前期的启动资金应该不成问题。至于渠道和人脉嘛,舅舅你不是给我铺好了嘛。”
这些年,因为她舅舅的关系,京市的这些有头有脸的家族她基本都有接触。
做点小生意而已,也不需要太大太复杂的关系。
顾远山看着外甥女那自信满满的样子,笑着说道:“行,你有目标和想法,那是好事,舅舅会支持你的。”
接着,顾远山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对了,明泽呢,他有什么想法没有?”
“舅舅,这件事我们早就商量好了,我去经商,阿泽就先在机械厂干着,过几年看看情况再做打算。”
顾远山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也好,夫妻俩总得有一个保持稳定,给家里留一条后路。”
虽然他对外甥女的能力有着十足的信心,但俗话说得好,凡事都有个万一,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因此,鸡蛋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才更为稳妥。
在与舅舅谈妥了经商的事宜之后,林晚青的心中顿时感到踏实了许多。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顾远山又亲自过来了一趟,给林晚青送了一个箱子。
“你不是要创业经商吗?这是舅舅给你的一点支持,快打开看看吧。”
顾远山微笑着说道。
林晚青满心狐疑地打开了箱子,当她看到里面那满满一箱黄澄澄的金条时,不禁瞪大了眼睛,瞳孔骤然收缩:“舅舅!这……这也太贵重了吧……”
顾远山见状,连忙将箱子推到林晚青面前,耐心地解释道:“顾家祖上从晚清时期便开始经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你外祖父那一代时,已经积攒下了万贯家财。”
“后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家里为了响应革命,将大部分家产都捐献了出去。不过,我还是偷偷留下了一些压箱底的宝贝。”
“这些年来,世道一直不太安稳,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好不容易保住了这些东西。”
“反正这些东西早晚都是你的,这些就当提前给你的启动资金吧。”
林晚青:……
谁家创业的启动资金一给就给一大箱金条的。
她舅舅这也太大手笔了吧。
林晚青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舅舅,那我就收下了。”
“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经营,争取给孩子们攒下一笔家业。”
顾远山听了林晚青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舅舅相信你,你放手去干,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有舅舅给你兜底呢。”
林晚青听了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什么神仙舅舅啊,对她也太好了吧。
就在这时,顾远山的语气突然变得郑重起来,他看着林晚青,认真地问道:“晚青,你知道为什么顾家能历经几朝风雨不倒吗?”
这个问题顾远山并不需要林晚青回答。
他稍微停顿了片刻,就继续说道:“因为咱们的祖辈懂得审时度势。”
“现在国家要搞经济,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你有脑子,有胆识,舅舅相信你能把这份家业重新做起来。”
林晚青喉咙发紧,眼前浮现出之前舅舅跟她说的小时候的场景。
据顾远山回忆,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却总喜欢趴在窗台上,好奇地看着楼下的长辈们热烈地讨论着时局。
顾远山说,他的父亲,也就是林晚青的外祖父,常常会在这个时候对他说:“经商如行船,要看得清风向,才能掌好舵。”
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顾远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