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我爱大明,有大明皇朝当爸爸真好!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在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中,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军演,正式开始。


    第一个进场的是守卫南京的四十八卫。


    如果四十八卫的人马全部出动,浩浩荡荡要有几十万人。


    别说军演了,就是让他们从城门楼走一遍,也得用一天的时间。


    因此,这四十八卫都各自出一营士兵,依次从城门楼列队走过。


    在城门楼上,有一个用金色帷幔遮挡席位,席位前方悬挂一珠帘。


    站在城门外的士兵,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珠帘内有人,却看不清其人的长相。


    不用说,这珠帘之后,也只有大明皇帝朱元璋能坐了。


    在珠帘两侧,分列几十个席位。


    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将。


    其中鸿胪寺招待的外国使节,也坐在左边,跟文官们混在一起。


    众多的大明藩属国中,唯有朝鲜王李成桂之子李芳远观看的最为认真。


    实际上,现在的朝鲜还不能被称为朝鲜。


    因为李成桂今年刚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为了坐稳王位,他必须获得周边大国的支持。


    而环顾朝鲜四周,也只有大明皇朝才有称为大明的资格。


    因此,他特意命儿子李芳远,带着两个国号,来询问大明皇帝的意见。


    一个是和宁,李成桂老家的地名。另一个就是可以引经据典,能够扯到箕子那个年代的箕子朝鲜之名。


    事实上,李成桂并不在意国号是啥,他只在乎一点,那就是大明皇帝的承认。


    只要大明皇帝给他指定国号,哪怕叫大粪,他都不带有意见的。


    当然,也是不敢有意见。


    毕竟,朝鲜全部人口加一起,都未必有大明的军队多。


    他就是老寿星吃砒霜,也不敢跟大明叫板啊。


    李成桂的上书,朱元璋当即就答复了,替他选了“朝鲜”这个国号,认为这个国号有历史,有文化,好听。


    因此,现在的李芳远,可是肩负这将“朝鲜”这个国号给传回去的重任的。


    如果不是正好赶上大明军演,他可能前两天就离开大明回到朝鲜,向其父王公布这个好消息了。


    李芳远不同于一般的王二代,他是跟着父亲一起造反起家,在朝鲜也称得上是战功赫赫。


    他心中一直憋着一股劲,就是为啥朝鲜这块地方,一直要做华夏的附庸。


    不管华夏这块是什么朝代,他朝鲜都要看人家的脸色。


    然而,当他走上城墙,看到城墙下盔甲鲜明,刀枪林立,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之时,他的心中再也没有疑惑了,憋着的那股劲也霎时烟消云散。


    此时,他脑海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


    我爱大明,有大明皇朝当爸爸真好!


    相对来说,坐在他旁边的蒙元使节浩海达裕就显得平静的多。


    虽然他的心中也震惊与大明军威之强盛,但他却从一队队走过的军队中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明军队中服役的士兵,年纪都在四十以上!


    虽然四十岁的军人正值壮年,乃是人生最巅峰的时刻。


    不管是力量,还是作战经验都非常丰富。


    但是有一个不可掩盖的事实,那就是巅峰过后就是一路下坡。


    而对于军队来说,没有充足的年轻血液加入,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他认为大名的强盛持续不了多久。


    即使自己这一代人见识不到大明的衰落,可在自己的后世子孙,必然能见到那一天!


    历史证明浩海达裕的分析是对的,他的后代中有个叫也先的人,非但打败了大明,还俘虏了大明皇帝!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事变!


    就在南京四十八卫依次走过南京城正阳门城楼之时,朱元璋早已换上一套常服,游走于大臣之间。


    至于珠帘后边坐着的人,当然是身量跟他差不多的护卫二虎喽。


    朱元璋是给坐不住的人。


    批奏折除外。


    再加上他更想听听外藩使节对大明军队的看法,这也是他坚持举行军演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朱元璋拍了拍鸿胪寺卿的肩膀。


    耿瑄正百无聊赖呢,突然感到身后有人拍自己。


    他回头一看,正好看到朱元璋那张老脸!


    耿瑄差点吓尿!


    “陛……陛……”


    朱元璋指了指金色帷幔之中,低声道。


    “别乱说话,皇帝在帷幔中坐着呢,咱就是随便转悠转悠。”


    所谓鸿胪寺卿,说白了就是大明朝廷中央直属招待所主任,专门负责招待来大明访问的各国外宾的。


    要是没点眼力见,岂能干得了这种工作?


    耿瑄一见皇帝如此说登时会意!


    “那臣明白了,您这是白龙鱼服……”


    朱元璋点点头,又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几位外国使节,尤其是蒙元使节,被他重点指了两次。


    耿瑄不愧是服务界一哥,一看朱元璋这个表情,顿时知道他想问啥了。


    “陛……您是想问问他们对于咱大明军队的看法?”


    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


    要不咋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还得是跟着咱多年的老人啊,咱一句话都没说,这家伙就全都明白了。


    耿瑄见皇帝陛下点头,当即猫着腰搬着椅子坐到了浩海达裕和李芳远中间。


    两人见挤进来的是鸿胪寺卿耿瑄,是他们俩在大明的长期饭票,态度立马缓和不少。


    要是换了其他人,两人就算不给他挤出去,也会爱答不理。


    “原来是耿大人,失敬失敬!”


    耿瑄跟两人客套一番,开口问道。


    “不知两位观我大明军队如何?”


    李芳远早就被大明的国力给征服了,此时听到耿瑄开口,不迭的说道。


    “强!”


    “真强!”


    “真乃天朝上国之威仪!”


    耿瑄听到这话,不由得意的哈哈大笑。


    虽然他是文官,但此时此刻,听到外国使节被大明的军威所折服,心中也升起一股骄傲之情。


    此时无关文武之争,只关乎华夏之威仪!


    “芳远殿下过誉啦!”


    “由于场地有限,此次军演出动人数,还不及我大明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实在是有碍观瞻啊!”


    即使眼前这十几万人,已经差点把李芳远吓尿了。


    现在听到这只是大明军队的十分之一,他吓得当场猝死!


    “大明之强,真乃是天下无敌啊!”


    李芳远由衷的发出赞叹,他决定回到朝鲜就老老实实当大明的附属国。


    李芳远的话让耿瑄非常高兴,也让耿瑄身后的朱元璋非常开心。


    然而,一个人却不开心了,那就是一直冷眼旁观的浩海达裕。


    浩海达裕网边上挪了挪椅子,意思是羞于与李芳远这等废物为伍。


    同时,他嘴上也多有不忿。


    “切!”


    “强弩之末而已,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