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谁陪谁读书还说不准呢!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朱元璋只是说了个“重赏”,就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侧目了。


    当朱元璋说出赏赐的内容时,在场的所有人再次傻眼。


    “赐玄武卫指挥使秦牧飞鱼服,銮带,绣春刀!”


    听到这个赏赐,众人虽然惊讶,但也表示能接受。


    钦赐飞鱼服么,皇帝这么多年虽然赐的少,但也有那么十几件了。


    只是赐给一个从三品的小官,这多少有点让人惊讶。


    “升玄武卫为玄武都卫,秦牧升为三品都指挥使!”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周围的人都傻了。


    咱大明这么随便就多出一个都卫,又多了一个都指挥使?


    这也太儿戏了吧?


    要知道,大明现在总共才二十几个都指挥使啊!


    就这,还是将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奴儿干都司等边远地区的算进去了。


    可以说,都指挥使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了。


    特意设置一个都司卫所,更是非同一般的大事。


    因为明朝采用的是三权分制的政治制度。


    分为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


    承宣布政使就相当于后世的省×委书计加省×长的权利,主持一省的民生、经济,并贯彻中×央朝廷的政策。


    提刑按察使相当于后世的省级法×院加公氨厅,加部分检×察院的职责。


    主管一省的刑事、司法等事物。


    都指挥使就相当于省军×区司令,负责掌管一省的卫所事物。


    由此可见,都指挥使的地位有多重要。


    虽说玄武卫只有几百军户,就算把他品级调成五军都督府那个级别,对朝廷也没啥影响。


    但这莫名其妙多出一个都司卫所,总让人眼皮发跳。


    很多心思活络的人,甚至开始嘀咕,这小子到底什么来路?


    就算是蓝玉立捧军中后辈,咱皇帝也不能这么给面子啊!


    然而,朱元璋的封赏才只是开始。


    “着五军都督府抽调各地卫所军户补充进玄武卫,独立编练专属火器营!”


    如果说提升玄武卫的等级,将其改成玄武卫都司,还只是给了个名。


    当这一条发布,玄武卫就是真正的名实相副。


    这时兵部尚书茹瑺站不住了,赶忙跑下台阶,跪在地上觐见!


    “陛下,此举赏赐太过丰厚,于礼不合,于国朝制度也有悖,望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大臣也陆续加入茹瑺的阵营,纷纷劝谏皇帝收回成命。


    朱元璋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咱的时间不多了……”


    “这事你们不用再劝,咱还没老糊涂,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朱元璋此言一出,在场的官员果然不再劝谏。


    因为他们知道,老朱做了的决定,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当年他执意封皇子为王,为大明戍边,也不是没人反对。


    然而,反对的人什么下场?


    被老朱坐在龙椅上,射了好几箭,差点就没命!


    因此,他们见朱元璋执意要给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如此封赏,他们也懒得争了。


    反正大明是你家的,你爱咋折腾咋折腾!


    武将这边其实也一脸蒙蔽,尤其是冯胜和傅友德两位军中大佬。


    在这之前,他们一直以为秦牧是蓝玉的晚辈呢。


    可他们俩刚刚合计了下,以蓝玉的脸面,还不足以让皇帝对他如此封赏。


    他们俩常年在军中厮混,太明白一个都司卫所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


    尤其是独立编练成军,这简直就是从大明的卫所制里,专门给这小子撕了个口子啊。


    从此以后,这小子不仅可以独自练兵,甚至可以独自领兵,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而且,联想一下玄武卫的位置!


    距离南京城只有区区数里,说他是禁军,估计都没人会怀疑!


    只是小小的玄武庄,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吗?


    要知道大明的卫所制,不仅仅是军区的概念,还涵盖了军户的民生、经济等。


    既然玄武卫要补足三千个军户,那就得有够三千军户耕种的土地吧?


    可京畿之地啥都多,唯独缺无主的耕地。


    而且这些地,大多被王公大臣,以及朝廷勋贵所占。


    你从谁身上割肉,谁都得跟你拼命!


    因此,两人在震惊的同时,已经在思索如何养活三千军户了。


    不过,两人琢磨了半天,最终无奈的摇摇头。


    这个赏赐重归重,但也是个烫手的山芋。


    一个搞不好,就能把满京城的勋贵给得罪个遍。


    当然,如果陛下愿意从朝廷拨款,专门用来养活玄武卫就省事了。


    可朝廷有这么多钱吗?


    两人在心里,同时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只有蓝玉听出了朱元璋那句话的含义,因为在场的这么多官员,也只有他看到过秦牧佩戴那块田黄石玉佩,知晓秦牧的真实身份。


    皇帝说这句话的意思在明白不过,他已经老了,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唯有尽快让秦牧熟悉军队,并掌握一支忠诚于他的军队,他才放心把皇位传给他!


    蓝玉想明白这点,心里既为蓝玉感到高兴,又为自己等一干武将感到不值。


    他们为大明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就换不来朱屠户的一点信任吗?


    难不成,他蓝玉还能反了自己的亲外孙?


    朱元璋咳嗽了一阵,随后继续开口。


    最后一句话,可着实点燃了整个华盖殿,引得所有人齐齐惊呼出声。


    “赐秦牧为东宫伴读,陪皇孙朱允炆等一同听讲!”


    众人听到这话,目光再次落到朱允炆身上。


    刚刚还反对过皇帝的那些文官,更是一脸的激动之色。


    他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皇帝是在为皇长孙铺路,提前给他打造班底!


    现在他们也不嫌弃秦牧的年龄小了!


    年龄小才对,正好跟皇长孙作伴!


    他们更加不嫌皇帝封赏过分了,甚至嫌皇帝封赏的还不够多!


    因为在他们看来,秦牧手里的兵,就是皇长孙的兵,是为了皇长孙保驾护航的!


    其他武将勋贵听到最后一条,也露出恍然的表情。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得通,为啥皇帝如此器重这个年轻军官了。


    原来,他是陪太孙读书的!


    只有蓝玉对众人的表情很不屑,甚至不齿。


    在他看来,谁陪谁读书还说不准呢!


    只要朱屠户给秦牧正名,有他这个亲舅老爷在,谁特么也别想抢了他外孙的皇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