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蓝玉,滚回来吧,咱没事了!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前的广场上。
太子妃吕氏紧紧的搂着朱允炆,这是她的全部希望。
她们老吕家能不能飞黄腾达,全看他这个儿子能不能当上皇太孙,继而继承大明的皇位!
现在来看,这个概率很大。
草原的狼毒乃无解之毒,就算是当世最出名的神医,也只能多延缓几日罢了。
因此,此时的朱元璋,势必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然而,在老爷子将所有藩王都赶出京城后,这个答案已然昭然若揭!
老爷子想将皇位传于皇长孙!
其他大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站位的时候就非常讲究。
他们集体站在朱允炆母子身后,分成文武两列,排成整整齐齐的队伍。
这已然是大朝会才有的规格!
由此可见,他们心中已然将朱允炆当成大明未来的皇帝。
只是武将那边的脸色很难看。
原因无他,朱允炆太弱,但凡有点血性的人都看不上。
但看不上也没办法,谁让太子爷没了呢!
就在众人冻得瑟瑟发抖之时,从乾清宫的东边驶过来一辆马车。
众人一看赶车之人竟然是二虎,一个个俱都精神一震。
如果不出所料,皇爷一定坐在这辆马车里!
太子妃吕氏看着马车越来越近,不由将儿子搂得更紧了。
可当马车停下的一刹那,她猛然松开儿子,甚至另一只手还轻轻推了一下。
“哭!”
太子妃轻轻提醒了一声,朱允炆得到这个指令,立马扑上去,跪在了马车边上。
“皇爷爷,您去哪儿了,让孙儿快担心死了,呜呜呜!”
本来朱允炆哭的挺动容的,连他自己都快被感动了。
可当他看到走下马车的朱元璋,整个人直接愣住了。
什么情况?
皇爷爷不是最注重华夏衣冠吗,怎么今天穿的这么奇怪!
别说朱允炆傻了,就是站在御道两边的文武官员们都傻了。
他们就算是见多识广的了,可瞪着两只大眼珠子,将朱元璋从头看到脚,愣是没看到一样能叫出名的!
这明显不是大明风格的衣服啊!
皇帝陛下咋还穿上外国人的衣服了,难不成陛下刚刚出国旅游了?
不过还别说,陛下穿上这一身后,顿时感觉年轻了不少。
尤其是那套在最外层的大衣,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在如此寒风中竟然纹丝不动,一看就很抗风!
“臣等拜见陛下!”
“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片山呼万岁的声音中,朱元璋走上前,牵过朱允炆的手。
“好孩子!”
“爷爷没白疼你!”
“快起来吧,大冷天可别冻坏了!”
朱元璋攥住朱允炆的手走向人群,当看到一身盛装的太子妃时,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这妇人的心也太急了!
就不能等咱咽气在展露野心吗!
在看看两旁站立的规规矩矩的大臣,以及处在最前方,站在最中心的太子妃,朱元璋的心情就更阴郁了。
朱元璋阴沉着脸走到皇宫的中轴线上,瞪视着前方的一干文臣武将。
“诸位不在各自的衙门办公,都挤在这儿干嘛?”
众人听到这话,一个个这才回过神来。
刚刚有那么一刹那,他们都不禁怀疑皇帝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否则,昨夜受了那么重的伤,怎么还能活蹦乱跳的乱跑呢!
更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的是,皇帝竟然抛弃我华夏衣冠,穿成这样不伦不类……
可皇帝一开口,他们就确定了。
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刻薄,刁钻,毒舌……
这种皇帝,放眼天下都是独一份,不可能有人假扮!
“臣等忧心陛下龙体,这才无心国事,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冷哼一声,心道,当咱不知道你们的那点小心思呐!
一个个站在这儿,不就是想像新主子献媚吗!
朱元璋没猜错,他们确实在等着拜见新皇。
自古以来皇权交替,都是朝廷政局的一次大洗牌。
谁能在新皇帝面前露个脸,谁才能保证不掉队。
当然,如果能像黄子澄师傅似的,在东宫耕耘多年,那才是资本。
已经可以预料了,只要新皇一登基,黄大人势必会一飞冲天!
黄子澄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面对其他大臣的谦让,他直接就站在了六部尚书的后边。
此时,黄子澄跟其他大臣一样,都满脸期待的等待皇帝陛下颁布册封皇太孙的诏书。
只要诏书一下,君臣名分既定,等过几天皇帝陛下宾天,这大明江山必然会落到朱允炆的肩上。
到时候,自己作为朱允炆的师傅,地位也自然水涨船高。
别说站在六部尚书后边,到时候就是六部尚书见到他,估计都要行礼了!
然而,就在众人满怀期待的看着朱元璋,等着朱元璋颁布诏书之时,朱元璋却像是撵苍蝇一般,朝着他们挥了挥手。
“都退下,各自回衙门办公!”
“六部尚书留一下,跟咱商量下蒙元入侵之事!”
众人听到这话齐齐一愣,这不是皇帝陛下该有的表现啊!
他都身中狼毒,眼看没几日好活了,咋还抓着权利不撒手?
此时不应该抓紧册立皇太孙,然后扶着皇太孙继位吗?
朱元璋见众人一动不动,立马露出愤怒的表情。
“你们这是啥意思,巴不得咱早死吗!”
“还有你黄子澄,你够资格站在那里吗!”
“你不过是一个东宫伴读,谁给你的权利站在六部尚书后边!”
黄子澄听到这话,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臣有罪!”
“请陛下治臣逾越之罪!”
太子妃吕氏见老爷子有怪罪黄子澄的意思,赶忙拜倒下去。
“父皇,一切都是儿媳的主意!”
“您圣体违和,又不知所踪,儿媳害怕有奸人篡权,故此召集了诸位大臣前来商议……”
“如果父皇要治罪,那就治儿媳的罪吧!”
太子妃吕氏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引得一干重臣在心底里纷纷叫好。
然而,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只是报以一声冷笑。
“哼!”
“咱确实该治你的罪!”
“但念在你孤儿寡母,殊为不易,咱就不治你得罪了。”
“你回到东宫闭门思过,抄上十遍《女则》,交由郭慧妃审阅!”
太子妃吕氏本来只是客气一下,一边在众臣面前卖好,一边给老爷子一个机会。
却不论如何都没想到,老爷子非但没借坡下驴,反而如此不留情面的惩罚了她!
“父皇!”
太子妃吕氏本想为自己争辩一句,可当她看到朱元璋那杀人的眼神后,立马吓得闭嘴了。
“儿媳谨遵父皇旨意,回到东宫定然谨守门户,认真接受惩罚!”
“哼!”
朱元璋在处置了太子妃后,又对着其他大臣怒道。
“你们还愣在这儿干嘛!”
“今天皇宫不摆饭,你们想吃咱的席,还得在等几年!”
这话说的就太阴损了,亏他朱屠户能说得出口!
啥叫吃他的席?
他们这帮大臣能吃到几次他的席?
除了这老头过生日,那估计就只有他驾崩那天了……
因此,在朱元璋说出这番话后,乾清宫前站着的大臣,立马做鸟兽散。
谁也不敢留在原地,落下一个等着“吃席”的名声。
朱元璋见到众人散去,直接将六部尚书叫到大殿。
“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商议一下,蒙元入侵咱大明,这仗该怎么打,咱大明此时能拿出多少粮草!”
“工部尚书,你赶紧清点一下库房,看看咱大明的武库有多少军械可用,明早递个折子给咱过目!”
“刑部尚书,你回去清点一下在押的人犯,凡是十恶之外的,都准许他们戴罪立功,明天将名单和人数交给咱!”
“礼部尚书,你来执笔,给咱写几份旨意!”
在朱元璋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大明朝廷重新恢复往日的高效运转。
与此同时,一封封诏书和敕命,也如同雪片般再次从皇宫飞出,飞往全国各地。
……
一天后,百里之外的傅友德,接到朱元璋的旨意。
“颖国公傅友德向来恭谨,勤于王事,着其立即回京,恢复其所有官职爵位……”
“宋国公冯胜有大功于国,朕于昨日病中呓语,险些致使国之栋梁蒙冤。特召回之前旨意,恢复宋国公所有官职爵位……”
对于召他们回朝旨意,傅友德和冯胜并不意外。
他们只是对发出旨意的人感到意外。
不应该是新皇的诏命吗?
怎么还是老皇帝?
难道说老皇帝没死,他的伤势控制住了?
相较于傅友德和冯胜的疑神疑鬼,蓝玉就坦荡的多了。
在皇帝的钦差赶到之时,蓝玉早就在桌子上准备好了毒酒。
他早就决定了,不管是新皇帝召回的旨意,还是老皇帝召回的旨意,他一概不接!
说的越好听,他越不能接!
朱屠户可能会饶过别人,但绝对不会饶过他!
尤其是在朱屠户决定立那贱婢之子,更不会容许他活在世上。
因为以他蓝玉的性格,岂能甘于人后,必然会起兵造反,推自家的外孙上位!
然而,就在蓝玉准备好一切,静等着钦差宣读旨意之时,钦差只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
“念呀?”
“回禀蓝大人,我念完了呀!”
“靠!”
蓝玉刚刚一直在做心里建设,压根就没听对方说啥。
正常情况下,圣旨这玩意又长又臭,前边一大堆废话,就最后几句有用。
因此,蓝玉像往常一样,就等着听最后几句呢。
然而,现在这家伙只念了一句,就跟他说念完了,这简直岂有此理!
“你忽悠鬼呢?”
“你刚刚到底念啥了,再给我念一遍!”
钦差清了清嗓子,重新打开圣旨念了一遍。
“蓝玉,滚回来吧,咱没事了!”
蓝玉听到这段话,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刚刚说啥?”
“能不能麻烦钦使在说一遍?”
“圣上说,蓝玉,滚回来吧,咱没事了!”
蓝玉这次听得极为认真,听完后还在嘴里喃喃自语的重复了两遍,随后疯了一般一跃而起,从钦使手中抢过圣旨,将上边的字一个一个的读了一遍。
最后,蓝玉手捧圣旨又哭又笑。
“这是上位亲笔!”
“这话也是上位的语气!”
“上位这样说,那岂不是说上位的身体没事了?”
“太好了!”
“上位没事了,咱这个舅老爷又有用武之地啦,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