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这老东西果然是想立常氏那贱人的儿子!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东宫。


    太子妃听了于淳的汇报后,不动声色的赏了他一百两金子。


    在将其打发走后,一个人回到寝宫,从床底拿出一个扎满了银针的小人。


    小人上写着已故太子妃常氏的生辰八字,还有常英子的名字。


    “常姐姐呀!”


    “你可真是阴魂不散啊!”


    “生的儿子也好,下毒都害不死!”


    “咱都不用看,只要看老爷子对那小崽子的喜欢程度,咱就知道那肯定是你的孽种!”


    “不过你放心,这次他活不成了!”


    “谁都不能抢我儿允炆的皇太孙之位!”


    “就算那个孽子重新活过来也不行!”


    常氏如同疯魔一般,躲在寝宫的卧室中哭哭笑笑。


    她心中有太多的不甘,凭什么两人同时嫁入太子府,她就要走侧门,当个小妾一般的侧妃。


    而那常英子,不管是长相,还是学识都不如她,却能堂堂正正的走正门,直接当正室!


    她不服!


    所以她要抗争,哪怕手上沾染鲜血,也决不能容忍任何人压住自己!


    不知是巧合,还是巫蛊之术真的有用。


    在她暗中毒死了朱雄英那个孽障后,常英子不久也撒手人寰。


    而且,她还意外的被扶正,成为真正的太子妃。


    本来,她以为自己苦尽甘来,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等老爷子咽气,然后看着自己儿子登上帝位。


    然而,于淳刚刚送来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一般,直接泼了她个透心凉。


    现在,她终于理解老爷子为何加封常氏一脉,同时又拼命的打压自己的娘家。


    同时她心中也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钟山那么大,为何就容不下自己父亲的坟茔!


    难道就因为自家出身不好,是元朝的旧臣,不是跟着他朱元璋起家的泥腿子吗!


    太子妃吕氏哭了好一会儿,直至将心中的愤懑发泄一通,这才洗了脸,重新换了套衣服。


    她先是去厨房看了看,吩咐人做了几样小菜,外加几道点心。


    约莫晌午的时候,她领着几个宫女、太监,带着准备好的食盒,前往文华殿。


    大明朝非常注重规矩,哪怕她是太子妃,也不能随意乱走。


    不过,作为母亲,去探望辛苦读书的儿子,这任谁都挑不出理来。


    她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亲眼看一下新入宫的秦牧!


    虽然通过于淳的描述,以及近期老爷子的种种反应,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但死人复生这种事太匪夷所思,不亲眼见一见,她是不会甘心的。


    就在太子妃带着一众宫女太监赶到文华殿之时,她的眼睛突然一缩,心脏都跟着听了几拍。


    只见那老不死的老东西,竟然正好从文华殿中出来,跟她碰了个面对面。


    太子妃吕氏哪怕心里恨不得老爷子早点横死,但脸上却不敢丝毫表露出来。


    见到朱老爷子从文华殿中走出,赶忙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给老爷子叩首请安。


    如果在以往,她只需要行半蹲之礼即可。


    然而,此时她乃是被老爷子禁足的戴罪之身,私自外出已经逾矩,要是不把姿态摆到最低,老爷子还指不定说什么怪话呢。


    总之,对于朱老爷子的性子,太子妃吕氏是拿捏的死死的,早就驾轻就熟。


    果然,朱元璋见到太子妃吕氏脸上一愣,随即闪过一丝恚怒。


    可就在他要发火之时,太子妃就拜倒在尘埃之中,对着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叩拜大礼。


    这样低眉顺目的举动,让朱老爷子直接就心软了,哪怕说出的话依然刻薄,但语气却和缓了许多。


    “咱不是让你禁足,呆在东宫别乱跑么,怎么又跑出来了?”


    太子妃跪在地上,低着头禀报。


    “回禀父皇,儿媳担心允炆和允熥他们几个孩子吃不好饭,特意命小厨房做了几样点心吃食。”


    “因为怕下人毛手毛脚,使得点心吃食沾上不干不净的东西,儿媳这才违背了父皇的旨意,私自出宫……”


    “儿媳违背圣谕,实乃大逆不道,甘愿领受父皇的任何责罚!”


    太子妃吕氏故意在“不干不净”这四个字上加重了点语气,用怕下人下毒这个理由来给自己辩解。


    朱元璋听了之后果然上套,他这人平生最怕厨子下毒。


    早些年晋王朱棡因为厨子做菜难吃,把厨子吊起来打了一顿,还被他给训斥一番。


    他为了教育朱棡,更是引出自己这么多年的一段典故。


    那就是不管厨子做菜多难吃,他都没处罚过厨子,就是怕厨子心生不满,在饭菜中下毒报复。


    因此,在听到太子妃的解释后,朱元璋颇为理解的点点头。


    “太子妃抚育几个皇孙有功,咱一直记在心里呢!”


    “前些日子对于吕本之事,确实是咱做的不……”


    朱元璋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觉得对儿媳道歉有失体统,于是换了套说辞。


    “其实是咱听说,令尊之墓多有破损,不符合朝廷礼仪,这才命人将其拆除,打算重新翻修……”


    朱元璋随口扯了个慌,觉得这个理由还不错,连自己都信了几分。


    “嗯!”


    “咱就是这么想的,本想给令尊重新翻修,后来想着不妥,打算过两年,咱死了那天,好让你父亲陪葬皇陵……”


    朱元璋越说越觉得有理,连他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太子妃闻言,立马配合的做出感动状,伏在地上痛哭流涕。


    “儿媳替父亲,谢过父皇的恩赐,呜呜呜……”


    太子妃吕氏嘴上说的好听,心里却是一万个不信。


    以她对朱屠户的了解,这老东西绝对没有这么好心,一定是刚刚编出来的理由!


    朱元璋见太子妃哭的如此动容,坚硬的心霎时软了几分,直接就要伸手去扶。


    不过,刚上前两步,他就停住了,随后朝着一旁的太监看了一眼。


    “你们傻愣着干嘛,还不把你们的太子妃给扶起来!”


    朱元璋在私德上并不检点,后宫里养了一堆的小美女,甚至还有异域风情的美人。


    但他这人最重规矩、礼仪。


    刚刚动情之下,想要将太子妃扶起,猛然想起太子妃乃寡居的儿媳,这样于礼不合,容易被人说闲话,这才及时收手。


    太子妃被自己宫里的太监和宫女扶起,依然哭的梨花带雨,身子都不能站直。


    毕竟做戏就要做全套么,这时候不哭的真一点,这老爷子还得以为她心怀怨怼呢。


    朱元璋见太子妃哭的如此撕心裂肺,心下更是有几分歉疚和心疼。


    不管咋说,这孩子也是陪伴了标儿多年,又为咱诞育三个皇孙。


    就冲这份功劳,他就不该那样对吕本那个老王八蛋!


    自己前几天盛怒之下做的那个迁坟的决定,确实有点太过分了。


    就算不为了吕本那前朝叛逆着想,也得为吕氏所生的几个皇孙着想啊。


    “禁足令就解了吧!”


    “不过以后你要谨言慎行,切莫在做出格之事!”


    “等将来允炆就藩之时,咱会给你格外开恩,准许你跟随儿子就藩!”


    太子妃吕氏听到这话,吓得大脑一片空白,连哭泣这事都忘了。


    朱元璋见到太子妃突然没声,脸上不由一沉,暗道这女人竟然还敢惦记储位?


    好在太子妃吕氏反应超快,在朱元璋发火之前,就再次拜倒在地,露出一副又惊又喜的表情。


    “儿媳叩谢父皇隆恩!”


    “也替允炆那孩子,谢谢父皇的厚爱……”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太子妃吕氏最大的有点就是守规矩,不像别的女人,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起来吧!”


    “这事咱也是最近才动念,你切莫外传!”


    “是!”


    “儿媳保证守口如瓶,连允炆那孩子也不告诉!”


    太子妃吕氏说完,还不忘回头对身后的一干太监和宫女下达禁口令。


    朱元璋见到太子妃吕氏如此懂事守规矩,再次满意的点点头。


    “进去看看你儿子吧!”


    “不过,不要耽误孩子们的学业!”


    “是!”


    “儿媳谨遵父皇教诲,送完吃的就出来。”


    在朱元璋走后,太子妃吕氏盯着朱元璋的背影,双目中闪过一丝恶毒和怨怼。


    这老东西果然是想立常氏那贱人的儿子!


    难道这不死的真是铁石心肠?


    我这么多年的伏低做小,允炆这么多年的膝下承欢,都比不上常氏那贱人的血脉吗!


    凭什么他失踪了十年,刚一回来,就能夺走属于允炆的一切!


    这不公平!


    太子妃直至朱元璋走远,这才收回怨毒的目光,随即转身进入文华殿。


    当太子妃吕氏走进大殿,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之时,她不悦的冷哼一声。


    随即她看了身旁的小太监一眼,小太监立马会意,扯开公鸭嗓子就开始喊起来。


    “太子妃驾到!”


    正听得聚精会神的文华殿众学士,以及诸位皇子,听到太子妃来了,赶忙转身朝着她行礼。


    面见太子妃,不用行叩拜之礼,只要躬身即可。


    至于其他皇子也是一样,他们本就跟朱标是同辈,算是太子妃的小叔子,只需要拱拱手就行。


    在所有人行礼之时,包围圈也自动解散,正好露出里边的景象。


    当太子妃看到被众星拱月的秦牧之时,原本优雅得体的表情直接凝固。


    她跟常氏在一起十几年,对于常氏那个贱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一看到秦牧的脸上,竟然有常氏那贱人的影子,她的心中腾地升起一股无名之火。


    尤其在看到自家儿子,竟然端着一个茶壶站在一旁,一副给人当下手的没出息模样,气得她怒不可遏,直接冲上去,朝着朱允炆的脸就是一巴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