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黄子澄的杀手锏——帝王之学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南京城,黄子澄家。


    一辆低调的黑漆马车,停靠在黄子澄家门口。


    太子妃一改往日的装扮,打扮的如同一般民妇,扣响了黄子澄家的大门。


    “黄师傅在家吗?”


    小厮应声开门,发现是一位自己从未见过的漂亮女人,当场就有点慌。


    这要是让主母见到,肯定又要罚自家老爷跪搓衣板了。


    “你是谁?”


    “我家老爷不在家,请你回吧!”


    太子妃早就打探清楚了,自从黄子澄上次被老爷子斥责,已经躲在家里好几天不敢出门。


    因此,对于小厮的话,她压根就不信。


    太子妃从袖子里摸出一锭五两重的银子,随手抛给小厮。


    “我是宫里来的人,找你家老爷有要事商量,速速去通报!”


    小厮看了看银子,有听说对方是宫里来的,赶忙热情起来。


    “贵人您稍等,我这就去唤我家老爷!”


    不多时,黄子澄急匆匆赶来,看到竟然是当朝太子妃,惊得他当场就要给太子妃下跪。


    “臣迎迓来迟,还望太子妃恕罪!”


    太子妃朝着他摆了摆手,随即敛衽一礼。


    “黄师傅,本宫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托!”


    黄子澄见太子妃如此做派,当即吃了一惊。


    他跑出门外,见四周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家,赶忙将太子妃迎进门。


    “太子妃有事招呼一声即可,怎能亲身前来,若是被锦衣卫查知,那可是大大的不敬啊!”


    太子妃吕氏神色一黯,略带几分幽怨的道。


    “如果不是有大事,我也不会冒险前来。”


    “黄师傅,家父在世之时对您不薄,您可一定要帮我呀!”


    太子妃吕氏的父亲,生前曾经帮助过黄子澄,对他们黄家有大恩。


    这也是太子妃对黄子澄格外亲厚,有什么大事都愿意与之商议的原因。


    “嗨!”


    “太子妃言重了,就算没有吕太常的相助之恩,对于太子妃之事,黄某也不会袖手旁观!”


    太子妃闻言,神色稍霁。


    “黄师傅,你可知陛下前些天去宫外见的人是谁?”


    黄子澄摇摇头。


    “我也好奇这事呢,难不成太子妃有了什么消息?”


    太子妃咬牙切齿道。


    “陛下前些天去宫外所见之人,正是寿宴之上进献烟花的玄武卫指挥使秦牧!”


    “而且,老爷子似乎有意立他为储!”


    “嘶!”


    黄子澄闻言倒吸一口冷气。


    “太子妃,这不可能吧?”


    “陛下英明神武,最重血统纲常,岂能立一外人为储君?”


    太子妃幽怨的说道。


    “可如果这个人不是外人呢?”


    黄子澄好奇问道。


    “此言何意?”


    太子妃眼底闪过一丝怨毒和恨意。


    “如果本宫所料不差,此人应该是已故太子妃常氏那贱人之子!”


    “嘶……”


    黄子澄再次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消息的劲爆程度,不亚于太子爷复生啊。


    “太子妃,本官虽然对黄家密辛知之甚少,但也听闻太子妃常氏只有两子两女,其中长子与十年前早夭,现在仅有一子二女存世,且二女早已嫁人……”


    “至于三子朱允熥,向来不为陛下所喜,也不为其母族常氏和蓝氏所喜……”


    “难不成,这秦牧是……”


    太子妃脸上闪过一丝寒霜。


    “黄师傅猜得不错,这秦牧就是常氏那个贱人所生的长子朱雄英!”


    “本宫也不知他为何会死而复生,但看老爷子的态度,似乎对其很满意。”


    “否则,也不会对常氏一族满门封赏,就连蓝玉那疯狗,都沾了光改了封号……”


    太子妃说到此处,不由潸然泪下。


    “可怜我父亲为大明操劳半生,死后连葬在钟山的资格都没有,嘤嘤嘤……”


    提起这件事,黄子澄也是一肚子气。


    早些年他家被蓝玉的义子强占田地,差点就被搞个家破人亡。


    若不是吕太常伸出援手,哪有他今日的清贵身份?


    因此,在听到陛下将往日恩人的坟茔迁出钟山,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为此,还拉了不少同年好友以壮声势。


    然而,终究是没能让陛下收回成命,愧对恩人当年的再造之恩。


    “黄师傅!”


    “本宫也不敢奢望储位,本宫只希望我们娘俩能有个善终,嘤嘤嘤……”


    “太子妃!”


    “你不用再说了,只要有我黄子澄还在一天,我绝不让那秦牧成为皇太孙!”


    “那帮子武将已然够嚣张跋扈了,若是在立了开平王的外孙,那我大明岂不是重蹈大唐藩镇的覆辙!”


    黄子澄说的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连他自己都快被自己给感动了。


    这一刻,他不是在为太子妃战斗,也不是为自己战斗,而是为大明的亿万黎民在战斗!


    太子妃见黄子澄如此说,顿时朝着对方福了一福。


    “那本宫和允炆,就拜托黄师傅了!”


    黄子澄赶忙侧身避开太子妃的大礼。


    “太子妃切莫这样说,我这也是为天下苍生着想,为大明的文脉着想!”


    黄子澄说这话是有一定底气的。


    他可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的会元,其含金量比之殿试的状元也不遑多让。


    毕竟,状元乃皇帝钦点,很容易受到皇帝的个人倾向而影响。


    至于会元,这可是十几个考官公认的成绩,最能代表其文章好坏,以及学问精深。


    因此,黄子澄在大明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文官集团的影响,也远远超出其官职。


    哪怕是六部尚书面对他之时,也会给几分薄面。


    再加之他乃已故太子朱标的伴读,有了这个光环的加成,他隐然已经成为大明文官集团中的领军人物。


    太子妃得到黄子澄的保证,志得意满的离去。


    黄子澄在送别太子妃后,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法家著作《韩非子》,就踏上了前往文华殿的征程。


    虽然皇帝斥责了他,但却并未褫夺他的官职。


    他现在依然有东宫伴读,文华殿学士,修撰等官职。


    为了帮助太子妃,他决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帝王之学。


    他打算借此了打击秦牧,降低其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