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咱大孙已然有人君之气,再压下去,可能会折了我大明的气数!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黄子澄听到皇帝竟然亲自来了,心中也是一惊。


    可在听到最后一句时,他却忽然松了口气。


    自古以来凡是跟帝王沾边的东西,都是犯忌讳的事。


    他刚刚还真的有点害怕,怕自己一不小心说出什么犯忌讳的话,惹得陛下不高兴。


    现在有了这道口谕,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了。


    黄子澄在感念陛下隆恩之时,殊不知,这最后一条,是朱老爷子专门给秦牧加的。


    因为朱元璋太知道这孙子那张破嘴了,惹急眼了,这货是真敢说!


    有时候,他这个皇帝听了都心惊肉跳!


    要不是怕折了秦牧的面子,他都想取消这个比试了。


    “秦指挥,不知你我谁先来?”


    秦牧面对黄子澄的询问,直接摆摆手道。


    “还是你先来吧,我怕先讲的话,你后边就没法玩了!”


    黄子澄闻言冷哼一声,随即迈步走向讲台。


    小太监看到他上台,赶忙点起一炷香。


    黄子澄看到线香已经点燃,也不在啰嗦,开始口若悬河的讲解起他所理解的帝王之学。


    黄子澄的帝王之学,其基础是《韩非子》、《孟子》、《商君书》三本。


    简单来说,就是以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为纲,辅以《商君书》中的君主集权思想,在杂糅《韩非子》中关于帝王心术,权柄制衡的道理。


    这些书都不是大明科举考试的内容,朝廷虽然没明令禁止这些书,但普通读书人一般是不碰这些的。


    黄子澄能将三本书融会贯通,组成一套自洽的理论,这本就是一项了不得的本事。


    黄色布幔之内,朱元璋听了都频频点头,表示对黄子澄才学的认可。


    尤其是涉及到《韩非子》中的君主制衡之道,朱老爷子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一般人听这套理论,只会觉得很有道理,不明觉厉。


    可朱元璋是皇帝,而且是草莽出身的皇帝。


    听到黄子澄精心准备的“帝王之学”,不仅能听得懂,很多地方还有启发之用。


    比如说朱老爷子办的胡惟庸案,在这套“帝王之学”中就有了明确的解释,是为了君主集权,更好的掌控天下。


    朱老爷子听了一会儿,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这种东西不该公开讲,应该关起门来,专门给他和他大孙讲。


    因为这套东西,也只有他和他大孙配听。


    帘子外的那些皇子皇孙,以及在场的学士,听了这个很容易生出不该生的心思。


    好在他提前规定了时间,总共就一炷香的时间,就算黄子澄再能说,也说不了多少。


    他已经决定,等这次的事情结束,专门找黄子澄聊聊这帝王之学,好好跟他系统性的学一下。


    线香燃烧的很快,黄子澄看了看线香的高度,直接做了一个总结性发言,获得了满堂喝彩之声。


    就是一些平时顽劣的皇子,也不由站起来为其鼓掌喝彩,大有意犹未尽之意。


    秦牧听了黄子澄的演讲,也发自内心的为其鼓掌喝彩。


    实事求是的说讲的确实不错,比后世的某家讲堂的人水平高多了。


    如果不是黄子澄故意找他茬,跟他不对付,他都不想趟这个浑水了。


    这一刻,秦牧忍不住仰天长叹,这年头当个低调的学渣就这么难吗?


    小太监见黄子澄下台了,不由开口道。


    “下边有请玄武卫指挥使秦牧讲解帝王之道。”


    由于很多人还沉浸在黄子澄的高谈阔论中,以至于秦牧上台之时,底下的皇子和学士,没有任何的反应。


    不过,秦牧本来也不在乎这些。


    他站到讲台上后,环顾了一下四周,随即淡淡的开口。


    “刚刚黄先生讲的确实不错,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不过,他的有些观点,我并不赞成。”


    “我认为,想要谈论何为帝王之学,要先弄明白什么是帝王!”


    秦牧一开场,就镇住了所有人。


    黄子澄滔滔不绝的讲了那么多,也只是从权柄、制衡的角度来谈论,压根就没敢想给帝王下个定义。


    在传统文人看来,君权神授,帝王的权利自然来自于上天,这还用争论吗?


    然而,秦牧的话一开场,就否定了君权神授。


    这种颠覆性的言论,霎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就连黄色布幔后边的朱元璋,都不由自主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这孙子是要反了天吗?


    咋啥话都敢说!


    “所谓帝王者,代表的就是最后的公平与正义!”


    “律法虽严,难免有漏洞可钻。官员虽勤,亦有徇情之时。”


    “这时候帝王就应该捍卫最后的公平与正义!”


    “那么帝王该如何代表这份公平和正义呢?”


    “为此我总结了下边三个观点。”


    “我认为帝王者,要始终代表大明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大明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大明最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


    “何为生产力……”


    “何为文化的前进方向……”


    “何为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


    “只要我大明帝王能始终牢记这几点,我大明江山将万古长存,时代永固!”


    秦牧的讲完之后,整个大殿寂静了好一会儿,随后爆发热烈的掌声。


    因为秦牧的这些观点太过超前,超前的哪怕是两榜进士,也要一段时间才能反映过来。


    同时秦牧的这些观点太过新颖,简直是发前人所为发,具有划时代的代表意义!


    黄子澄听完秦牧的演讲,都不由自主的起立鼓掌。


    因为他的这番思想,较之孟子的民本思想,还要完善,还要优越。


    黄色布幔之后的朱元璋,听了之后更是激动的满脸潮红,恨不得立马冲出去,抱着他的大孙猛亲几口。


    他这些年一直搞不懂,为啥当年起义军那么多,只有他走到了最后,并最终成了大明的皇帝。


    可听了秦牧的这番话,让他明白了。


    因为他当年代表了大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不是他打败的陈友谅,更不是他打败的张士诚,以及蒙元。


    是天下的百姓选择了他朱元璋,他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今天听了秦牧的这番话,给他一种拨云见日般的豁然开朗!


    若咱大明未来的储君,能有这分思想,这份觉悟,何愁天下不平,人心不聚!


    朱元璋想到此处,又惊又叹。


    “二虎,你说的不错,咱确实不该犹犹豫豫了。”


    “咱大孙已然有人君之气,再压下去,可能会折了我大明的气数!”


    “传令下去,各州府县全力查找张邋遢!”


    “凡向官府报告其踪迹者,一经查实,奖励纹银千两!”


    “若有能引领其前来京城面君者,赏万金,封公爵,赐万户!”


    “嘶!”


    二虎听到这份封赏,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份封赏太厚了!


    蓝玉大将军捕鱼儿海大捷,都比不上这份封赏的零头!


    这份封赏要是传下去,全天下的人还不得疯了一般找张邋遢?


    如果张邋遢还活着,知道皇帝下了这份赏赐来寻他,肯定颠颠的自己跑京城面圣。


    就算是他死了,他的尸首也得被人给挖出来,扛到京城来找皇爷领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