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咱大明皇帝死抠死抠的,就是不想给官员发钱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二虎见皇爷动了真怒,赶忙朝着秦牧喊道。


    “秦少主快跑!”


    秦牧奸猾似鬼,没等二虎提醒,就已经溜之大吉了。


    “黄爷爷,贡品的事您可得给我上心呀!”


    “你放心,我绝对亏待不了您!”


    “要是办下来,您直接跟我大哥刘越说就行,他知道该咋做!”


    “我现在得先去书堂读书啦,就不陪您在这儿玩啦,啦啦啦啦……”


    朱元璋看着秦牧跑的跟个兔子似的,一转眼就没影了,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二虎见秦牧跑远了,不住的嘿嘿直笑,可当他看到皇爷不是好眼神看向自己时,立马吓得把脑袋给耷拉了下来。


    “忠毅伯可以呀!”


    “咱现在还没死呢,就忙着投奔少主子了!”


    二虎听到这话赶忙跪下请罪,朱元璋冷哼一声,踹了这货一脚,总算是把肚子里那股邪火给撒了。


    “贡品的事你去办吧!”


    “跟于淳那蠢货算一下,咱们宫里每年需要多少蜂窝煤,直接从玄武卫订购!”


    “价格嘛,就定在两百文一担好了。”


    朱元璋之所以提高一倍价格,并不是存了什么私心。


    事实上,大明其他的方物贡品,也都是市价的一到两倍。


    朱元璋只给秦牧一倍的价格,其实已经是最低标准了。


    他之所以制定这等政策,可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而是怕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历朝历代因为地方进贡之事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他当了皇帝之后,必然会引以为戒。


    多让利给进贡的地方百姓,才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点。


    “至于那混球承诺的五五分账,咱虽然不稀罕,但也不能便宜了那小子,你就替咱领了吧!”


    二虎闻言当即红了眼圈,砰砰砰的给皇爷磕头。


    朱元璋见状也是有些感慨。


    “你这些年鞍前马后,没少为咱办事。可偏偏你办的那些事,都不太能拿得上台面论功。”


    “这点钱,就算咱赏给你养家之用吧!”


    二虎哽咽的说道。


    “卑职……卑职谢皇爷赏,呜呜呜……”


    朱元璋见这狗东西哭哭啼啼,鼻子也是有点酸,轻轻踢了他一脚,随即转身向着皇宫走去。


    二虎在皇爷走后,心绪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皇爷的这份赏赐实在是太厚了,比之给他增加五百户的封户都要重。


    皇宫大内每年要消柴炭那可是海量!


    就算没有一万,也得有八千。


    一年下来,光是这笔分红就得超过一千两!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可是跟咱大明储君合伙做生意啊!


    光是这份意义,就不知得有多少人眼热!


    皇爷这是提前给自己铺路,让自己在储君面前提前露脸呢啊!


    二虎朝着皇宫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随后拿袖子抹了抹眼角,去跟马车边上的刘越商量贡品的事情。


    乾清宫中的三位大臣见到皇帝陛下终于回来了,赶忙恭敬的询问。


    “陛下,那秦指挥使所进贡为何物,是否能解京师缺柴炭之危?”


    朱元璋满脸得意的点点头。


    “当然可解!”


    “而且以后咱京师的百姓有福气喽!”


    几人见皇帝陛下说的玄乎,心中的好奇之心更重了。


    “陛下,您此言何意?”


    朱元璋朝着几人摆摆手道。


    “你们先不必管这个,一会儿你们去玄武门外亲自看看,就知道咱说的啥意思了。”


    “对了,现在咱大明的国库还有多少银子?”


    户部尚书陈宗礼上前一步道。


    “回禀皇上,因为之前要准备北征之事,朝廷从江南各地催缴了不少税款,现在已经陆续押解进京。”


    “现在国库账面上有一百三十万两银子,可很多官银还在押解的路上,实际现银只有二十七万两。”


    大明的税收给后世不同,是朝廷统筹,地方自治。


    原则上来说,就是地方负责收税,收上来的税扣除地方上的开支,将多余的部分押解进京。


    这种制度很好的促进了地方发展,使得明朝初年各地的经济生产得到了快速恢复。


    然而,这种畸形的税收制度,却也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朝廷国库缺钱。


    毕竟,不管谁当地方官,都会想方设法的把钱花光,而且全都花在当地。


    这样不仅当地的老百姓开心,官员、吏员、乡绅都开心。


    因此,大明的地方官非常热衷于修路,搞基础设施建设。


    至于原因,大家都懂的……


    而且大明所收的税赋,多数是实物税。


    种地的纳粮,养蚕的交丝,打铁的交锅,编筐的交筐。


    因此,大明每年看似收了不少的税赋,可实际上能用的银钱却很少。


    朝廷要是想要银子,往往要贱卖一部分仓库中积压的蚕丝、竹筐一类的东西。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才得以解决。


    “拿出十万两银子,从玄武卫订购一百万担的蜂窝煤,分发给京师内外的贫苦百姓。”


    陈宗礼一听到这话,当场面露苦涩。


    “陛下,这笔钱不能动啊!”


    “为何不能动?”


    “陛下,明天就是朝廷发俸的日子,京师内外多少官员等着买米下锅呢!”


    朱元璋闻言有些不悦道。


    “哪有你说的那么惨,官员的俸禄先拖一个月,年底一起发。”


    “陛下呀!”


    “这已经是拖欠了半年的薪俸了!”


    “而且,从去年开始,京师官员的薪俸就没发齐过,最多的一次也才只发了六成!”


    “哦,是吗?”


    朱元璋罕有的红了脸,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这两年大明天灾人祸不断,接二连三的北征,朝廷也实在是没银子。


    “那也先挤出十万两银子,让老百姓把眼前的难关过去再说!”


    “至于官员的薪俸嘛,先发点布匹啥的应付一下!”


    陈宗礼闻言脸皮都直抽抽,虽然知道现在不该劝谏,但他还是忍不住,想替大明的各级官员讨个公道。


    “陛下,去年就是发的布匹,现在我们户部不少官员家里的布匹还没卖完呢……”


    工部尚书秦逵和兵部尚书茹瑺也上前一步符合。


    “陛下,我们工部属员也有很多人没卖完呢……”


    “陛下,我们兵部也是……”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


    “要不发花椒吧?”


    陈宗礼听到这话都快疯了。


    “陛下,前年已经发过花椒了,预计那次发的花椒,还够很多官员家里吃十年的……”


    “陛下,我们工部的花椒够吃二十年!”


    “陛下,我们兵部的人口淡,应该够吃三十年!”


    在涉及官员工资这事,三人算是同仇敌忾。


    同时,他们仨也算看出来了,咱大明皇帝死抠死抠的,就是不想给官员发钱!


    为了自己在各部的威望,为了手底下能过个好年,他们三个今天死活也得把拖欠了半年的薪俸给要回来!


    朱元璋低头想了想,这些年发过筐、发过鞋、发过袜子发过锅,好像实在想不起还没发过啥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对呀!


    咱还没发过蜂窝煤呢!


    “先可着老百姓吧,至于官员的薪俸呢,一点不发也不合适,那就先发一半好啦,剩下的一半发蜂窝煤。”


    “咱跟你们说,现在天降大雪,四处都缺柴火烧。”


    “这蜂窝煤肯定好卖!”


    三位部堂高官听到这话齐齐傻眼。


    首先,他们不知道啥是蜂窝煤,别说见了,连听都没听过呀!


    其次,皇帝陛下又想赖账了!


    最后,皇帝陛下是不是拿人当傻子耍呢?


    你前脚给京师内外的百姓发了一百万石的蜂窝煤,转过头给官员发这玩意,你让我们卖给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