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陛下,大捷!登州大捷!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虽然六部尚书认真讨论,五军都督府也开始群策群力。


    可众人商量了一个时辰,最后的结果依然不乐观。


    最终,众人推举兵部尚书茹瑺站出来回复陛下。


    这种事必定是吃力不讨好,搞不好还会被陛下斥责。


    茹瑺也不愿意干,但无奈其他五位尚书齐心协力,铁了心推他上前,他就是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


    至于其他五位尚书的想法,那就更简单了。


    谁让你这厮前几天在陛下面前出彩了,又是斗牛服,又是五百两银子的。


    总不能有好事你上,有坏事让我们顶缸吧?


    “陛下,不是我等不愿出力,实在是倭寇太过难缠。”


    “他们总数也就一两万,还分成了几十伙,每伙互不统属,想要找到他们,并与之决战那是千难万难……”


    “另外,咱大明水师也颇为英勇,也是敢死敢战之士,可无奈咱大明水师的战船过于陈旧,根本就追不上轻便的倭船!”


    “要是想彻底剿灭水师,以臣估计,咱大明至少要准备五百万两白银,打造一支人数不下于三万的远航水师。”


    “有此精锐水师,咱大明近可防卫沿海各省的倭患,远可直捣倭国,逼迫倭国交出作乱的倭寇,并督促倭国严加治理国民,严禁倭寇下海作乱……”


    朱元璋一听到要花五百万两,吓得一激灵。


    五百万两,都够他打五次北征了。


    那取得的战果,不比组建水师强百倍?


    另外,蒙元那么强,不也没打下倭国吗,还损失了数百艘舰船,十万大军命丧大海……


    再者说,就算把倭国打下来,能值五百万两银子不?


    在老朱看来,这咋看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可若不给倭寇一点教训,朱元璋这心里总是窝着一股火。


    更何况,他还心忧大孙,生怕大孙落于倭寇之手。


    “咱没那么多银子!”


    “咱就算有五百万两银子,也不会全花在这帮倭寇身上!”


    “但咱还想灭了这帮杂碎,你们继续给咱想办法!”


    茹瑺听到陛下这样说,只能再次回到座位上装出冥思苦想的样子,其他人有样学样,坐在那儿跟老朱耗着。


    一时间大殿之内变得极为寂静,只有老朱站在御阶之上喘着粗气的声音。


    每个人都知道陛下又要发怒了,可谁也不愿意开口揽下此事。


    因为每个人也都知道,这事不大,但处理起来极难。


    每个三年五载,你可能连这帮倭寇的边都摸不到。


    与其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如想想如何北征。


    最后,还是三位国公爷受不了了。


    因为他们早就通过隐秘的渠道,知晓秦牧这孙子跑到大海上去浪了!


    出于担心这小子,他们也得硬着头皮接下这个差事。


    “陛下,臣傅友德愿意请命出征,定要剿灭沿海之倭寇!”


    “陛下,臣冯胜也愿出征,不将这倭寇屠戮殆尽,臣誓不还朝!”


    只有蓝玉保持着几分清醒,或者说他身上已经有了北征的差事,可以更加中立客官的评价此事。


    “陛下,两位国公虽然忠勇有加,但倭寇不比蒙元。”


    “蒙元虽逐水草而居,但每年总有几个固定的放牧地点,且需要沿着水源迁徙。”


    “然则海上的倭寇……”


    “实话说,这帮杂碎就跟一群耗子似的,不咬人但恶心人。”


    “就算两位国公挂帅出征,可能短时间内也无法取得多大的战果。”


    “搞不好,还会被这群倭寇牵着鼻子走,在沿海各省疲于奔命……”


    朱元璋听到蓝玉的话,不由长叹一声。


    “蓝爱卿的话,咱又岂能不知!”


    “可咱一想到枉死的大明百姓,咱这心里就跟万千蚂蚁啃食一般,痛彻心扉呀……”


    “想不到咱大明佣兵百万,人口近万万人,竟然拿区区几万倭寇毫无办法!”


    “这真是大明之耻,咱朱元璋之耻!”


    众人听到朱元璋如此说,俱都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叩首请罪。


    “主辱臣死,臣等无能,致使陛下受此大辱!”


    “臣等愿领罪……”


    “你们领罪有个屁用!”


    “是能换回咱死掉的百姓,还是能换回咱大……咱大明的威严!”


    蓝玉和傅友德等人互相对视一眼,他们敏锐的发现,皇帝陛下刚刚好像打了个磕绊,那磕绊该不是想说“大孙”吧?


    就在众人跪地请罪,朱元璋徒呼奈何之际,门外传来一阵报捷的声音。


    “陛下,大捷!


    “大捷?”


    大殿中的众人听到“大捷”两字齐齐傻眼。


    大明北征的军士还没出发呢,哪来的大捷?


    难不成是燕王朱棣?


    是了!


    也只有这朱老四,才能按着蒙元打,有事没事报个捷。


    至于其他皇子,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把蒙元进犯已经算不错了。


    朱元璋听到大捷,虽然兴致缺缺,还是赶忙开口问道。


    “哪里来的大捷?”


    “可是燕王那边?”


    于淳一边跑,一边惊喜的喊道。


    “陛下!”


    “不是燕王那边,是登州,登州大捷!”


    “登州大捷?”


    这下大殿中的人更加懵逼了,登州被倭寇进犯的请罪折子早晨才送到,这还不到晌午呢,就接到登州报捷的折子?


    该不会是登州知府得了失心疯,想要通过虚报战功的方式,避免受到朝廷的责罚吧?


    若真是这样,那登州知府,以及登州卫指挥使,可全都是抄家灭族的死罪!


    给咱朱皇帝干事,你蠢点、笨点都不要紧,哪怕犯了错,只要不是那种贪污受贿的大罪,皇帝一般来说都会留你一命。


    可你若是敢虚报战功,试图欺瞒陛下,那可是十恶不赦之大罪。


    全家流放三千里都是轻的,要是赶上皇帝心情不好,能把你全家给咔嚓喽。


    现在皇帝心情就很不好,这登州府上下可能要危险喽。


    众人甚至开始盘算,自己的故旧中有没有登州人,如果有在登州任职的,一定要跟他们撇清关系,千万不能被他们给连累喽。


    “登州报捷?”


    朱元璋蹬蹬瞪跑下御阶,从于淳手里抢过登州报捷的文书。


    如果是登州谎报军情,他定将登州卫上下文武官员全宰了祭奠死难的百姓。


    可当他拆开报捷文书,看到上边的内容后却直接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