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能不能麻烦皇帝加个班,给提前批一下……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秦牧用充满质疑的目光看着老黄,总感觉老黄又在套路他。
老朱被这傻小子看的一阵好笑,其实就算是减半,那也比他原定的功课高出十倍不止了。
这傻小子竟然还以为捡了便宜!
“当然是真的!”
“爷爷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岂能骗你?”
“哦哦……”
秦牧不知道自己被坑,还开心的感谢了老黄头一番。
“那就谢谢黄爷爷啦!”
老朱听到这声“黄爷爷”气得都想打人。
这臭小子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有好事就一口一个黄爷爷,稍微受点委屈就老黄老黄的乱叫,一点规矩都没有!
老朱想到此处,气恼的将袋子扔过去。
“给你!”
“这是咱替你从皇帝陛下那里求来的赏赐!”
“什么赏赐?”
“对了,我那几百个倭头啥时候还我,我都跟老百姓说好了,今天要在味之家门口拍卖呢!”
老朱听到这话,气得照着秦牧的屁股就是咣咣两脚。
“你怎么啥都能卖?”
“你把咱的脑袋也拧下去卖了算了!”
秦牧嘿嘿一笑,对老黄调侃道。
“您老把我想成啥人了,我哪能干那等大逆不道之事!”
“再者说,您老的脑袋又不值钱……”
朱元璋听到这话,又要抬腿去踢这臭小子,然而秦牧早就有准备,没等老头抬腿就刷的一下跳开了。
秦牧跑到一边打开袋子,看到里边的东西当场一惊。
“呼!”
“这是玄武水师的关防印信?”
“还有兵部行文的文书?”
“这提举市舶司也是给我的?”
“只是这市舶司的文书上,地名咋是空着的?”
老朱闻言和蔼的说道。
“咱也不知道这市舶司该建在哪儿,你看着填个地名就行。”
“至于一应的办事人员,你看着安排吧。”
“事后给朝廷上一份奏疏报备一下即可!”
“虽然咱大名的市舶司停了多年,但早些年的时候,咱记着一年也有大几十万两银钱的收入。”
“你张罗着把市舶司给办起来,多少能解决一些水师军费的开销。”
朱元璋时期的市舶司处于时停时开的状态。
在早期曾开设过三处,分别是福建泉州,广东广州、浙江宁波等处开设过市舶司。
其中广州市舶司专司占城、暹罗、满剌加、真腊诸国朝贡。
宁波市舶司转为日本朝贡而设,泉州市舶司在位琉球朝贡而设。
只不过这几处市舶司,都因为海上经常闹倭寇而停办。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朱嫌这玩意费钱。
跟历史上其他好大喜功的皇帝不同,老朱这人非常务实。
因为大明是天朝上国,那些边远小国来一趟,你总不能让人白来吧?
因此,每次回赐的东西,都是他们进贡之物的百倍之利。
对于这种赔本的买卖,老朱当然不乐意做了。
老朱为了防止这些小国薅大明的羊毛,甚至命人严查藩属国的身份,严格控制藩属国的数量,并且限制他们朝贡的次数。
就怕这些穷的掉渣的藩属国,有事没事来大明打秋风,增加他大明子民的负担。
至于那“万国来朝”的虚名,老朱从来都不在乎。
从他扛起反贪大旗,对朝中的文武百官动手之时,他就知道自己在史书上要臭大街了。
老朱慈祥的看着秦牧,眼神中充满了怜爱之色,以及浓浓的舐犊之情。
“大孙,爷爷也就能帮你这些了。”
“如果你实在是支应不起来,那这水师不办也罢。”
“不过,有一点你得给咱记着,万万不可下海冒险!”
“你要是再敢下海,咱不仅把这些东西全收回,还会重重的打你的板子!”
“再打可就动真格的了,不把你屁股打开花,咱都跟你姓!”
秦牧直接忽视了老黄头的威胁。
毕竟,后边这番话看似是威胁,实际上是来自老头的关心。
此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可以说,有了这份赏赐,他的海军已经建成了一半!
“黄爷爷,这份赏赐太重了!”
“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陛下对我的信任!”
“我一定会为大明组建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老朱见到大孙这般欢喜,心中也是非常开心。
只是开心过后,老朱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他给予秦牧的东西看似挺多,可很多都是一纸空文,就有个朝廷的名头。
想要把这些东西变成真金白银,还得由这小子付出辛苦去争!
想到这里,老朱暗暗对秦牧说了声抱歉。
大孙暂且忍耐两年,等咱手头有钱了,一定给你组建一支海军玩玩!
这就是老朱对大孙的宠溺,搞一支海军,也不过是给大孙的玩具而已。
秦牧在开心之余,又从袖子里摸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奏疏。
“黄爷爷,这是我起草的一份奏疏。”
“按照规矩本应该通过五军都督府,然后上呈给兵部,再由兵部转交给皇帝陛下的。”
“可这事有点急,战死的刘家村乡勇马上就要下葬了,我想给他们捞个官身,下葬的时候能风光点。”
“所以能不能麻烦皇帝加个班,给提前批一下……”
朱元璋接过这份奏疏,心里当真是五味陈杂。
有开心,有感动,还有几分欣慰。
这是他认识秦牧这么久,这孩子第一次求他办事。
而且还不是为自己请托,而是为那些死去的刘家村乡勇请托。
别看这孩子平时没大没小,一口一个老黄那么喊着,像是一点规矩都不懂似的。
可实际上,这孩子心里的规矩比谁都大。
他明明知道自己在宫里的地位不低,甚至能天天见到皇帝,却从来不求自己办任何事。
哪怕上次偷着赈灾,也只是请三位国公爷出面,让他们代为将奏疏交给兵部,让兵部越俎代庖去赈灾。
老朱一开始知道这事的时候,心里还忍不住泛酸,认为秦牧这孩子没把他当亲人。
现在一看,不是秦牧没把他当亲人,而是秦牧太在乎他这个老头了。
因为在乎,所以不想让自己小瞧了,更不想给自己添麻烦。
同时,也不希望这些事影响两人的感情,给两人的这份祖孙情增加任何功利的因素。
这才是大孝啊!
比有些人一口一个皇爷爷,皇祖父之流,强出不知多少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