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这就是所谓的圣心难测!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正在傅友德想谦虚几句的时候,傅家的一应家眷闻讯赶来拜见皇帝陛下。
就连傅友德那八十多的老母亲,都在孙媳妇的搀扶下,颤巍巍的走出来给皇帝陛下见礼。
朱元璋非常给傅友德面子,没等傅家老太君跪下,就提前一步扶住了老人家,还称呼了老人家一声“老寿星”。
这把傅友德老娘给美得呀,见眉不见眼的。
“老身可当不起陛下这声老寿星呀。”
老朱非常和煦的跟老人家叙话。
“您老当得起!”
“您老是个有福气的呀,一定能活一百岁!”
这可是来自皇帝陛下的祝福,感动的傅家上下集体下跪磕头谢恩,就连傅友德都给皇帝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傅友德,您家老寿星现在是几品夫人?”
“回禀陛下,家母蒙陛下不弃,十年前被赐予二品诰命……”
老朱闻言不悦的虎着脸。
“怎么才二品?”
“你这个当儿子的也不说替老寿星上个奏疏,给老寿星争一争,真真是不孝之子!”
傅友德听到这话都蒙了,这是咱皇帝能说出来的话?
这事是我不想争吗?
还不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小气吧啦的,连官员的俸禄都不愿意发,更别提给人封诰命了。
毕竟,封出去一个诰命,朝廷就得掏一份俸禄啊。
您老人家就算封诰命,一般也是死后追封!
因为死后追封不用给俸禄!
傅家老太君刚想替儿子辩白几句,就听到朱元璋再次开口。
“咱今儿就封老太君为正一品的卫国夫人,明天咱就让礼部的官员来传旨!”
朱元璋这番话一出,傅家满院皆惊,别说一干傅家晚辈目瞪口呆,就连傅友德这个国公,都一脸的不敢置信。
咱皇帝陛下竟然封了家母为“国夫人”,这可是女眷或封诰命的最高等级了。
国朝自打建立到现在,总共封出去都不超过一手之数,还有四个是死后追封!
生前或封“国夫人”称号的,满大明可就咱老傅家才有的荣誉啊!
皇帝陛下这份赏赐当真是太重了,重的傅友德都快眩晕了。
“臣……臣替家母谢过陛下!”
傅友德重重的磕下头,比之刚刚的叩见更多了几分真诚与感动,当他再次抬起头之时,额头处已然渗出鲜血了。
傅家老太君见自家儿子磕破头,当然心疼的紧,一边连忙说着不敢,一边不错眼珠的看着儿子。
老朱见傅友德如此感动于自己的赏赐,心中也非常满意。
他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傅家重孙辈,指着傅承恩、傅承泽说道。
“傅爱卿,这两个是你的孙子吧,都长得这般大啦?”
傅友德闻言赶忙答道。
“这是臣下的长房长孙,现在正跟着玄武卫指挥使秦牧学习航海之术。”
老朱闻言点点头道。
“嗯嗯,不错。”
“老傅是个聪明人啊,知道为子孙积福,哈哈哈!”
“咱看这俩孩子真不错,长得仪表堂堂,浓眉大眼的。”
“等你北征归来,就让这俩孩子进宫伴读吧。”
傅友德听到这话连呼握草,今天的惊喜当真是一个接一个啊。
又是封诰命,又是赐孙子进宫当伴读。
陛下对他们老傅家的恩情,有如天高地厚一般。
不过,傅友德明白皇帝陛下为何会如此看重傅家。
因为有一句话皇帝陛下没说,但却话里话外一直透露着。
那就是只有秦牧平安归来,你家的荣耀才是荣耀。
否则,今天的赏赐越重,明日的惩罚也越重。
傅友德想明白此处,再次重重的磕下头去。
“臣谢陛下赏赐,此次北征一切以稳妥为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话若是放在朝堂上说,一定会被御史言官喷成筛子,说他尸位素餐,浪费国家公帑。
然而,老朱絮絮叨叨说这么多,又是封诰命,又是赐出身所为何来?
不就是要一句“稳稳当当”么?
因此,老朱听到这句话那是相当满意,完全可以用龙颜大悦来形容。
“咱就知道傅爱卿是聪明人,一定不会让咱失望,哈哈哈!”
傅友德听到这话,顿时知道自己猜对了。
皇帝陛下看自己是假,将皇长孙托付给自己才是真。
可如果皇帝陛下真舍不得大孙,不派那小子去大同不就行了,干嘛要这么折腾自己?
虽然傅友德心中腹诽不已,但他可不敢当面问出来。
君臣之间要有默契,而这个默契就是,凡是皇帝不说的,臣子不能当面挑明,只能慢慢揣摩。
这就是所谓的圣心难测!
朱元璋又跟傅家老太君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辞了。
傅家当然是大开中门,全家礼送皇帝陛下。
李太医扶着皇帝登上马车,随后也跟了上去,走出没多远,李太医就问出了傅友德的那句疑惑。
“陛下,您若实在是舍不得秦少主,大可以把他留在京里,没必要放他去外边。”
老朱疲惫的靠在车壁上,痛苦的闭上双眼。
“咱的儿孙是儿孙,老百姓的儿孙也是儿孙啊!”
“咱咋能为了一己之私,不顾老百姓家的孩子……”
“再有今天咱大孙有一句话说的对,若于国朝无功,光靠咱的这点爱护,他又能走多远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唯有这孩子亲手打下来的功劳,才是硬扎的功劳,谁都不敢指摘!”
“也唯有如此,咱百年之后,这孩子才能压服九边的藩王,以及朝中的那些骄兵悍将!”
李振石闻言沉沉的叹息一声,这声叹息仿佛有感染力似的,传染的朱元璋也跟着叹息。
两人你方叹罢我登场,一路叹道紫禁城。
老朱将李振石扔到大医院门口,就自己坐着马车回寝宫了。
回到寝宫之后,老朱迫不及待的打开“太阳灯”,然后借着太阳灯那明亮的灯光,观看秦牧送给他的相册。
当看到第一张之时,老朱立马激动的直拍桌子。
照片中的秦牧,手里拄着一柄跟他身高差不多的斧子,一脚踩着小板凳,一手叉着腰,宛如小大人一般。
老朱看到这照片,以及照片旁的一行小字,眼圈蓦地红了。
“这张拍摄于洪武十五年八月初一,刘里正家还住在村头的破旧小院中。”
若说之前的很多证据,都是靠人证和猜想,让朱元璋不敢百分百的笃定秦牧就是亲孙。
那么这张照片一出,已然是最有力的物证。
朱雄英死于洪武十五年五月,这张照片拍摄于洪武十五年八月。
中间只隔了三个月,秦牧的样子跟朱雄英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朱元璋摩挲着这张照片,泪眼滂沱的喃喃自语。
“这就是咱大孙,咱嫡亲的大孙!”* ..